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14: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園區、進社區,強化黨建對新興領域、新生階層和社區黨員群眾的引領、團結、凝聚,有效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楊浦注重發揮區域內復旦大學等高校人文資源高地優勢、嗶哩嗶哩彈幕網等互聯網龍頭企業平台優勢和黨建工作優勢,著力打造“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品牌項目,深化推進思政課程進社區、進園區、進網絡,以黨建引領助推區域融合發展,共筑天朗氣清的精神家園,共同筑牢黨的執政根基。
一、主要背景
一是緊扣時代脈搏,強化政治引領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關系“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思政的重點任務就是通過多元化、多貼近的宣傳教育方式,更好地引導年輕人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年輕人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二是緊跟形勢需求,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新實踐。深入推進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以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要以街鎮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要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健全區、街鎮、居民區等黨組織三級聯動體系,擴大園區樓宇、互聯網企業等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強化黨建引領社區自治。“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就是致力加強高校、社區、園區共駐共建的互聯互通,進一步聚焦區域共同需求,凝聚楊浦共同家園意識,打造出獨具楊浦魅力、展現楊浦風貌、充滿楊浦活力的社區生活共同體,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睦鄰家園建設。
三是緊貼楊浦創新轉型實際,聚焦科創雙創新發展。楊浦是共產主義運動、紅色工人運動的發祥地和高等教育的集聚地,隨著當前楊浦創新轉型發展的不斷深入,社區、園區創新創業熱潮不斷涌動,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模式應運而生。想要加快推動楊浦“三區一基地”建設發展,打造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就必須立足楊浦實際,充分運用豐富的高校聯動資源和科教人才創新優勢,推動高校教師主動擁抱科創新領域、雙創新階層,助力高校思想、文化注入社區、園區,以思政為牽引,凝聚共識、匯聚合力,用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導力和影響力教育、引領新一代青年人。
二、做法與經過
一是以需求融合為基,健全兩項機制。重點完善兩項機制推動需求、資源相互轉化,力促需求融合、帶動資源融合,為更加精准有效構建“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項目筑牢堅實基礎。健全需求雙向排摸機制。楊浦區委組織部落實專人、定向聯系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10所區域內高校,了解高校師生在融入社區方面的研究需求、實踐需求、公益需求,在此基礎上梳理建立“高校師生社區行需求清單”,並結合“大調研”全覆蓋,依托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園區樓宇黨建服務站,廣泛深入了解園區、社區青年創業痛點、思想堵點,在征求1102人次意見建議基礎上形成園區、社區“解疑釋惑”清單。健全需求雙向配對機制。楊浦區和10所高校建立“兩份需求清單配對遴選、組織宣傳部門推薦初選”的教師遴選機制,聚焦學生選課“秒殺”、組織高度認可的專家教授、優秀教師,廣發“英雄帖”邀約,建立20名高校思政、人文“大家”資源清單,並從中遴選出了第一批12位“大家微講堂”名師,為推動思政、人文進社區、園區,回應好雙方需求做好充分資源儲備。
二是以思想融合為本,建立兩個制度。堅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建立兩個制度,為推動高校教師和社區、園區年輕人志趣同向、思想契合打牢基礎。優化話題問題對接制度。為確保“大家”“想講的”和年輕人“想請來講的”相契合,進一步依托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園區樓宇黨建服務站,從“關注的話題、希望聆聽哪所高校哪位‘大家’的人文和思政課”等問題著手,線上線下相結合,建立年輕人普遍關注的“話題”清單和“大家”研究問題清單。在此基礎上,請高校人文、思政“大家”結合自身研究方向、研究興趣,認領“話題”確定“課題”,做好答疑解惑准備。建立社區政工師制度。在雙向對接基礎上,建立社區政工師制度。聘請12位高校思政、人文“大家”與12個街道(鎮)結對擔任社區政工師,每季度在街道(鎮)社區黨校為黨員群眾開1次講座,每月在書記工作室為基層社區出謀劃策、指導基層黨建、社區黨校課程建設。
三是以文化融合為要,強化品牌輻射效益。著力拓寬服務視野、提升區域化黨建服務能級,推動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受益常態化制度化。豐富載體形式。充分學習借鑒“網紅思政課”的成功經驗和授課形式,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微視頻動畫等方式進行宣傳,以網絡、手機APP為重要傳播渠道,以“單節課不超過50分鐘,互動時間不少於20分鐘”為模式,開展現場互動式教學。促進互動交流。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10所高校的12位“網紅”“大家”輪流擔任“大家微講堂”的每月月度主講,真正走進街鎮社區和創業園區,融入年輕人的日常、平常,啟發思想、啟迪智慧、答疑解惑,成為廣大黨員群眾的心靈導師。加強陣地凝聚。以區黨建服務中心為中樞,在12個街(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建立“社區政工師工作室”,在長陽創客、城市概念園、鳳歸巢等園區樓宇黨建服務站設置“大家微講堂”直播分會場,為開展屬地化服務、以陣地建設服務黨員群眾、凝聚人心奠定基礎。強化品牌推廣。深化與嗶哩嗶哩彈幕網等互聯網企業的戰略合作,對所有錄播講座進行了再創作,並開發了微視頻等衍生產品,努力形成了體現楊浦特色的思政互聯網產品系列,進一步打響楊浦“大家微講堂”思政課程品牌。
三、成效與反響
一是弘揚思政課程正能量。通過推動高校思政、人文教師進園區、進社區,充分發揮了“大家微講堂”人文熏陶、思想滲透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思政課程的質量和影響力。“大家微講堂”項目自一經推出以來,深受社會關注和廣大黨員群眾喜愛,新華社、人民網、騰訊新聞等主流媒體也相繼作了報道。截至9月“大家微講堂”已開展了7講,現場預約報名達8000人次,嗶哩嗶哩直播達到了133萬點擊量,彈幕互動逾15萬條。二是深化區域化黨建內涵外延。進一步健全完善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突破傳統體制束縛,強化政治引領、思想引領作用,在隊伍共建、思想共享、人才共育等各方面不斷開創區域化黨建合作新局面。“大家微講堂”項目是楊浦與復旦大學等10所高校、嗶哩嗶哩彈幕網等互聯網企業合力推動的共同成果,是促進“三區聯動、黨建聯建”由工作融合、感情融合向思想融合、文化融合的一次重要轉型升級。“大家微講堂”課程緊扣時代脈搏,真切傳播飽含家國情懷的好聲音,在深化拓展思政工作傳播范圍中,實現了教育、引導、凝聚廣大黨員群眾,特別是青年人的有效作用。三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了黨的組織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強了園區黨建服務站點建設,增強黨的活力﹔創新了黨員教育活動方式,持續建強了社區黨校這一紅色陣地,促進了黨內教育的多元化、豐富化。同時,通過與嗶哩嗶哩彈幕網等企業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深化推動了互聯網企業黨建,加強了黨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
四、經驗與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以多元化需求為導向,推動服務黨員群眾精細化。思想教育源於文化生活,又服務於文化生活。隻有貼近園區、社區,融入百姓生活,思政、人文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和時效性,才能真正發揮引領、凝聚年輕人的作用。“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項目注重從黨員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建立健全需求與資源配對機制,精准回應社會與高校的雙向需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傳統思政課的授課方式,採用廣大黨員群眾,特別是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課程傳授,持續強化思政課程的社會影響力。
二是必須堅持健全完善黨建聯建資源整合機制,強化區域聯動協同發展。深化“三區聯動、黨建聯建”,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聯盟這個多層次、扁平化、融合式組織平台的優勢,助力開創區域化黨建合作新格局。進一步統籌街道社區、駐區單位、園區樓宇等黨建工作資源,形成加快推進區域聯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黨建工作共建共享,為服務新時代楊浦的轉型發展注入思想動力和新鮮活力。
三是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順應互聯網發展推進黨建工作智慧化。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黨員群眾生活的“最新裝備”,群眾在網上,黨建工作就要同步跟進到網上。要持續推動基層黨建工作主動擁抱互聯網,不斷深化基層黨的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組織設置創新、方式方法創新。進一步加強與區域內互聯網企業的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利用互聯網龍頭企業的創新優勢,加快推進黨建工作智慧化進程,使黨建工作更加富有時代氣息,實現城市基層黨建全面進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