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以大黨建理念整體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問題研究

中共平涼市崆峒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11: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做好城市工作,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黨建理念整體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對於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強化政治功能,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背景起因】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平涼中心城區面積擴展迅速,城市建設管理問題不斷凸顯,基層治理矛盾不斷增多,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新向往,服務群眾工作也呈現出多元化狀態,城市街道社區現有管理模式和基礎條件已不能適應發展需要,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及省、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精神,深入推進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崆峒區把城市基層黨建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以提高城市街道社區社會管理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為主題,構建“管理網格化、保障制度化、服務品牌化”的服務格局,實現“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目標,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強筋、壯骨、固本”,提升城市街道社區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實踐與探索】

崆峒區作為平涼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今年以來,崆峒區堅持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作為推動中心城區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在繼承中求突破、在發展中求創新,大力實施黨建統領“一強三創”行動,通過“三級”聯動、“三有”保障、“三化”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相融共生、共同發展。

(一)推進“三級”聯動,構建立體黨建格局。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區委、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優化組織設置,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一是區委建立“聯席會”。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建立由組織部門召集,政法委、編辦、民政、財政、住建等部門組成的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按照“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的區域化黨建要求,先后召開2次會議,研究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難題,謀劃聯建共建思路,部署統籌整合措施,推動服務網絡建設,深化社會綜合治理,切實加強了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牽頭抓總、統籌謀劃和組織協調。二是街道成立“大工委”。構筑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服務體系。按照“條塊結合、區域統籌、優勢互補、聯建共建”思路,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兼職委員制”,按照廣泛推薦、組織篩選、上級批復等程序,選聘120名街道(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參與街道(社區)管理、服務和黨建工作。街道“大工委”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活動陣地、經費資金、服務人才等資源整合,開展黨建工作聯抓、公益事業聯辦、社區服務聯動、思想工作聯做、文化活動聯誼的“五聯共建”活動,確保區域化黨建責任靠得實、工作有人抓、共建有成效。三是社區配強“支委會”。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圍繞優化社會治理做好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區黨(總)支部為核心,居民委員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抓手的三套機構服務群眾。結合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採通過“選、派、聘”等方式,堅持把黨性強、能力強、熟悉黨務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黨員選進社區黨組織班子,進一步優化了班子的年齡和文化結構,每個社區按7—9名配備總支(支部)委員,特別是配強了17個社區黨總支(支部)黨組織書記。

(二)落實“三有”要求,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從城市發展現實需要出發,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落實城市社區“三有”要求,為基層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一是有人管事。採取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形式,充實了社區干部隊伍,目前,全區358名社區干部中,有222人為機關事業單位選派,35歲以下年輕干部佔6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80%。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加大社區干部培訓力度,先后舉辦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等培訓班21期,培訓人數430人(次),選派53人(次)參加了省、市舉辦的各類培訓班,組織社區黨組織書記赴上海、銀川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有效提升了社區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整體素質。二是有錢辦事。建立了以財政投入為主、黨費補助為輔、社會籌集經費為補充的社區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將社區辦公經費全部納入區級財政預算,每年為各社區下撥12萬元的辦公經費和服務群眾經費,區委組織部從黨費中為每個街道下撥10萬元黨員教育活動經費,保証街道社區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積極落實社區干部報酬、醫療、養老等政策,對優秀的社區干部從物質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給予表彰獎勵,讓社區干部真正感到“政治上有奔頭,經濟上有干頭,退職后有靠頭”,切實調動了社區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有地方議事。研究制定了城市社區陣地建設五年規劃,採取多渠道籌資、分年度實施的辦法,今年投資815.6萬元,新建(改擴建)東郊、二天門、新民北路、解放北路4個社區,面積均在400平方米以上,配套了便民服務大廳、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功能室。目前,全區社區辦公場所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的達到15個,實現了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全覆蓋,提高了綜合利用率。

(三)推行“三化”模式,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緊緊圍繞“服務社區發展、服務轄區單位、服務黨員群眾”這一主題,著力探索破解難點重點問題,推行“三化”工作模式,形成了“圍繞服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一是常態化教育管理。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採取“123”工作法(統一活動時間,完成重溫入黨誓詞、學習黨章黨規、傳達上級精神、自覺交納黨費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兩項內容,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帶頭示范、組工干部抓點示范、支部書記責任示范三項基本制度)抓實支部活動,組織社區黨員、非公企業黨員、進城務工農民黨員集中開展“三會一課”、繳納黨費、志願服務等活動,將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個黨員。二是民主化決策議事。全面推行“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健全黨員聯系群眾、居民代表聯系戶、民主監督和信息反饋、責任追究制度,把城市低保、困難救助、居民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涉及居民群眾切實利益的事項作為議事的主要內容。今年以來,共解決了117件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決策問題,切實落實了居民群眾的知情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三是品牌化服務群眾。大力推廣“民情流水線”工程,建立健全服務型城市基層黨建模式,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治安巡邏隊、民情信息服務隊等志願者服務隊,推行“便民服務110”“便民直通車”“十分鐘”服務圈等做法,使創建的品牌成為服務基層建設、助推基層發展的“民心工程”。對創建的社區黨建品牌充分運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宣傳媒介,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推廣,培育了南河道社區、興北路社區等黨建工作典型,有效擴大了黨建品牌的影響范圍和社會輻射效應。

【經驗與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圍繞中心,堅守服務城市改革發展的職責定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建工作的職責所系和生命力所在。做好城市基層黨建,要把城市改革發展與基層黨建工作職能有機結合,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改革發展優勢、組織資源轉化為改革發展資源、組織力量轉化為改革發展力量。我們積極探索城市黨建工作規律,大力推行“六化”(網格化明確職責、常態化學習教育、區域化共駐共建、民主化議事決策、品牌化服務群眾、制度化綜合保障)工作模式,提升了黨組織引領改革發展和基層治理的能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中心城區建設厚植了根基、凝聚了力量。

二是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從整體層面謀劃和推進各領域黨建。城市基層黨建涉及主體多、涵蓋范圍廣,要注重以系統思維、從整體層面來謀篇布局、統籌推進。我們堅持整體性、統籌性“兩大理念”,構建了統籌區、街道、社區三級城市黨建工作領導機構,涵蓋社區、商務樓宇等各領域黨建,整合陣地、經費、人力等各級資源的“大黨建”模式,推動實現了傳統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相融合的格局性變化。

三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健全服務群眾凝聚民心的常態機制。民心始終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執政之基。做好城市基層黨建,要堅持以重心下移凝聚服務群眾,讓群眾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中增強對黨的認同。我們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攬,健全便民服務網絡平台,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開展志願服務,加大經費、陣地等服務保障力度,確保了城市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有平台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把更多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四是必須堅持共建共享,強化利益聯結、資源整合和力量統籌。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涉及社區、駐區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要以推進區域化黨建為方向,堅持條塊結合、共建共享,強化利益聯結、資源整合和力量統籌,才能有效實現各主體統籌聯動。積極構建區域化的組織聯動體系,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功能,健全區域化議事決策、情況溝通等機制,有力推動了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融入街道社區,實現資源平台共建共享、日常活動共同開展。

【經驗與啟示】

以大黨建理念整體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一項全新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理念,系統謀劃推進。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提高城市社區基層黨組織的社會管理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為主題,通過“三個轉變”,著力構建大黨建工作格局,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一)黨建領導方式從封閉型單位式小黨建,向以協調、指導、服務為主的區域化大黨建方向轉變。積極推進“三打破三融合”,即: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推動黨建融合,打破各自為政障礙、推動工作融合,打破相互封閉藩籬、推動感情融合,共同推進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突破單位黨建的單一性、行政化、垂直型的封閉模式,以社區為單位,對本轄區內行政、居民區以及駐區各類組織實行政治、組織、文化等全面引導和整合,使黨的組織體系由傳統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轉變,實現黨的工作格局從自我封閉小黨建向內外循環大黨建轉型,彌補傳統黨建模式在功能定位、運作載體、活動方式上缺乏與社會轉型相協調的缺陷,增強黨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力、凝聚力和調控力。在街道探索建立“大工委”制,從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中推薦人選擔任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參與街道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重大事項的決策,增強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的代表性,提高其在轄區內協調各方的能力。在社區推行“大黨委”或兼職委員制,按照多方進入、交叉任職的原則,積極將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管理企業中的黨員負責人吸收到社區黨組織班子中,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形成“班子共組、規章共守、事務共議、服務共抓”的新態勢。

(二)組織方式從過去的條條為主、條塊分割的狀態,向條塊結合的網格化管理轉變。按照“組織有力、運轉高效”的理念,建立區委、街道、社區、樓院小區四級城市黨建工作構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聯動機制。健全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服務聯系群眾、民主協商聯席議事等制度,在區級層面,聯席會議成員除區級職能部門和駐區單位外,還要把街道黨工委吸收進來,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在街道層面,由黨工委書記負責,吸收有關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同志參加,協調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在社區層面,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除專職黨務干部外,注重吸收社區民警、業委會、物業公司中的黨員負責人參加。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黨員為骨干,社區工作者、居民代表、志願服務者、群團組織、駐區單位等多元群體為支撐的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機制,把黨建工作延伸到治理一線,對轄區內商務樓宇、住宅小區、商圈市場等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實施兜底管理,著力構建城市大黨建格局。

(三)活動方式從過去單純依靠社區黨組織的力量,向整合利用各級黨組織的各種資源轉變。實行組織聯建、事務共商,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結成對子、共同提高。實行發展聯謀、責任共擔,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共同謀劃社區建設與管理、發展與改革、社區居民自治、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事宜。實行實事聯辦、服務共享,社區組織與駐區單位互相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開展雙向認領,相互提供服務。實行活動聯誼、資源共用,推進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信息共享、陣地共享,建立黨組織活動開放點,面向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開放。實行文明聯創、矛盾共調,訂立居民公約,組織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商戶、文明工地等創建活動,引導各社區黨黨組織盤活社區資源,參與社區管理。按照“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要求,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進一步規范社區黨組織、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三方”職責定位,推行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組織考單“四單”工作制度,創新微支部、微心願、微訪談、微課堂、微服務“五微”服務方式,扎實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服務活動,為社區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使社區黨建工作由“獨唱”變為“合唱”。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