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水平

中共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11: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摘要:近年來,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定不移推進區域化黨建,以“三級同向聯動、三個融合互動、四項要素拉動、五大類型推動”的“三三四五”模式,積極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和網格化黨建等重點難點工作,有效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互聯互動,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組織領導力、組織力、牽引力、滲透力,構建起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大黨建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城市基層黨建“翠屏樣本”。

一、背景起因

翠屏區是199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原縣級宜賓市改設而成,是四川省宜賓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以來連續9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十強縣”。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兩新”組織特別是非公企業蓬勃發展、數量劇增,分屬不同行業、系統和單位的黨組織不斷向街道、社區和園區集中,不同身份的黨員工作生活逐步相互交融。原來以行政隸屬和縱向管理為主的社區、機關、行業等各領域黨建的體制機制,與新時期黨在城市的工作要求,與社會思潮多樣化、群眾需求多元化的工作實際不相適應,難以實現群眾需求精准把握、資源要素有效整合、高效服務精准對接,難以發揮黨組織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中的聚合作用。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召開后,特別是宜賓市被中組部確定為重點指導的開展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行動的示范市后,翠屏區響亮提出加快建設黨建示范市先行區,堅定不移推進區域化黨建,有效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新興領域黨建互聯互動,構建起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大黨建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三級同向聯動,構建城市區域化黨建體系。堅持高站位、高起點、高規格,構建具有翠屏特色的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一是強化區委統籌力。區委充分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全域規劃、分類實施、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確立了組織、陣地、隊伍、制度、服務、智慧黨建、形象展示七大支撐體系。區委成立城市基層黨建領導小組,形成區委書記靠前指揮,區委常委分區域包干、人大政協主要領導牽頭督導、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級組織同向發力、各方力量高度匯聚的大格局。建立街道大工委9個、社區大黨委41個、區域黨委5個,79個駐區單位黨組織書記擔任區域黨委副書記或黨委委員,實現資源要素高度匯聚,工作力量高度整合。二是增強街道“話語權”。強化街道黨工委統籌功能,整合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全覆蓋組建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暢通街道黨工委與區域黨委之間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區域黨委統籌整合、牽頭抓總作用,定期共商涉及區域黨建、公益事業、社區治安等重大事項。積極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在中心城區和郊區各選擇1個街道試點,將內設機構整合為綜合協調辦公室、黨建辦公室、公共服務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經濟服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逐步剝離不適合街道承擔的經濟職能和專業管理職能,強化街道黨工委“話語權”。三是削減社區“偏職能”。狠抓社區“減負”,對社區職責進行全面清理,嚴格落實社區事務准入制度,黨政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需延伸進社區的,年初由區財政按標准將工作經費預算到各街道。對臨時增加且必須借助社區開展的工作,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落實工作經費和相關配套措施。厘清社區服務邊界,保留社區工作事項34項、協助政府工作事項37項、依法証明事項22項。

(二)三個融合互動,整合城市區域化黨建資源。不斷破除單位制和垂直管理的體制局限,擴大區域黨委覆蓋面,充分調動區域內各類資源的積極性,鼓勵條與塊的黨組織和黨員圍繞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在同一個平台上協同合作、共謀發展。一是創新設置方式,促進組織融合。區域黨委發揮領導作用,引導駐區機關、企業、學校、醫院、社會組織等駐區單位積極融入社區,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調聯動機制,推動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上下聯動。二是精准對接供需,促進資源融合。統一制定《黨群連心卡》,內設問題調查、工作建議、黨建資源等7項內容,鐘鼓樓等5大區域整合101名專兼職黨建網格員深入小區、樓棟、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商鋪等面對面交流和“翠屏e家”智能信息平台“線上”常態收集的方式,分類梳理匯總建立動態台賬,形成“資源、需求、項目認領”三張清單,居民、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社區的需求資源一目了然,促進機制共筑、義務共擔、資源共享、實事共辦。三是抓實雙向服務,促進情感融合。大力推廣“雙向服務”制度,通過契約等形式固化雙方互助關系,引導轄區單位黨組織自覺接受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指導與協調,積極參與轄區公益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145個機關單位黨組織和2723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街道、社區黨組織定期了解駐區單位實際需求,通過優化政務服務、抓好環境整治等,實現互助共幫良性循環,年底通過集中開展共駐共建工作情況評議對雙向服務工作進行監督。

(三)四項要素拉動,激發城市區域化黨建活力。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勁往基層使,充分整合各級各部門人才、資金、服務、項目等資源,以強有力要素保障拉動區域化黨建工作。一是注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四個一批”工程,規范“五個環節”,切實加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2016年換屆以來,面向社會公開招考10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歷練儲備411名后備干部,社區工作者年齡、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分批組織社區專職工作者開展職業培訓,2012年以來,考取公務員15人,考取事業人員33人,成長為科級領導干部3人。按照500戶左右標准設置黨建網格,整合黨小組長、居民小組長、物業人員等力量,選配黨建網格員101名,明確“八大職責”,作為社區工作者力量的有效補充。二是強化資金保障。整合投入近2億元,建設區域黨群活動中心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5個,打造了“益智館”“康養館”“貼心館”等獨具特色的活動場館,啟動建設1300平方米的“兩新”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區域黨群活動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其它黨組織活動陣地”為一體的“1+N+X”陣地體系。每年投入財政資金1000余萬元,保障城鎮社區工作經費5萬元/年、為民服務專項經費12萬元/年,社區干部基本報酬達到4—5萬元/年,並統一購買“五險一金”。建立“4類18級”崗位等級序列,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待遇與工作崗位、工作年限、工作實績、年度考核等挂鉤(目前,社區黨組織書記最高待遇可達4674元/月)。建立職業津貼,對取得助理社工師、社工師資格証書的人員按200元∕月、400元∕月予以補助。三是搭建服務平台。爭取市級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等支持整合資源,除“1+N+X”黨建陣地外,充分整合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其他黨組織活動陣地50余個,形成全域覆蓋、互為補充的黨群陣地體系。大力推廣“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建立黨群微信群600余個,投入300余萬元開發“翠屏e家”綜合服務平台,涵蓋六大版塊幾十項服務內容,實現民情信息“一網攬盡”、黨員服務“一鍵認領”、商品交易“一指搞定”。四是逗硬考核評價。出台《黨建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區委常委會、區委組織部部務會定期聽取工作匯報,整合退出領導崗位干部力量開展常態督查。建立雙向考評機制,區域黨委與駐區單位簽訂《區域化黨建目標責任書》,納入考核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實績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信息反饋機制,探索推行“一公開兩反饋”制度,將區域內單位或個人參與服務情況在一定范圍定期公開,年終接受區域黨委黨員代表和轄區居民代表民主測評情況向所在單位和區域黨委反饋。

(四)五大類型推動,打造城市區域化黨建品牌。堅持分類示范、梯次推進,因地制宜推進五個類型區域化黨建試點示范建設,精心打造黨建特色品牌。一是探索“紅色領航型”模式。在鐘鼓樓區域,充分發揮宜賓黨史發源地和機關單位集聚、黨建資源豐富等優勢,凸顯“紅色文化”傳承,聚焦政治功能、多元服務、社會治理三個關鍵,創新開展“紅色領航”活動,以“信仰在心中”等4個紅色主題打造區域黨群服務中心核心陣地,帶動盤活各類陣地資源,形成“1+1+2+3+N”黨群服務體系。二是探索“商圈聚合型”模式。在大觀樓區域,充分發揮傳統商圈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凸顯“魅力商圈、人文大觀”,搭建電子商務平台,將商圈各領域黨組織整合起來,實現區域內機關、社區、國企、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商戶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發展互動,預計2018年商圈網絡交易額突破50億元。三是探索“兩新融入型”模式。在金沙江區域,充分發揮非公企業和電商創客人才信息資源集中等優勢,統籌整合區域內非公企業黨組織資源,聯動打造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健康養老中心、創新創業平台等“多位一體”服務體系,實現了活動陣地有效擴充、工作力量有效充實、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四是探索“同心共治型”模式。在大地坡區域,以規模較大的新建商住小區為基點,充分整合物業管理公司、小區業委會資源力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構建精准對接、反映迅速、處理及時的6個“一刻鐘服務圈”,讓區域內廣大居民、黨員和單位在15分鐘內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星級服務”。五是探索“國企支撐型”模式。在舊州塔區域,以區域黨委服務國有企業發展、國有企業促進居民幸福為目標,圍繞職工子女入學、居民就業、社會治理等焦點,打造國企與社區“發展共同體”,在促進國企健康發展與職工持續增收的同時,輻射帶動區域內居民就業1萬人以上。

三、工作成效

(一)組織建設從領域化轉向區域化,組織凝聚力由“分”變“合”。通過實施區域化黨建,整合各類黨組織力量,組建5個功能型區域黨委,有效打破了社區、機關、單位、行業、“兩新”等各領域黨組織行政隸屬壁壘,破除了各自為政的障礙,改變了過去各領域黨組織力量分散、用力不均的局面。

(二)資源要素從封閉化轉向開放化,服務覆蓋面由“窄”變“廣”。區域黨委成員單位主動開放共享人力、陣地、資金等資源要素,改變了過去各類黨組織資源分散、狹窄甚至閑置的局面,通過區域黨委議事決策,統籌分配管理,發揮出捆綁效應,為區域內居民提供更多更廣的優質服務。

(三)治理模式從單一化轉向多元化,群眾獲得感由“小”變“大”。區域黨委整合機關、單位、行業、新興領域各類黨組織力量,解決了社區“小馬拉大車”難題。引導小區開展自治,組建業委會和小區、樓棟黨組織,讓居民感受到黨組織在身邊,發揮黨建網格員作用,了解需求建議、提供貼心幫助,讓居民時刻感受到黨員在身邊,享受服務后清楚惠從何來,增強了認同感、歸屬感和參與度。

(四)黨建工作從示范化轉向效果化,發展引領力由“弱”變“強”。社區、機關、單位、新興領域等各類黨組織積極融入投資促進、城市建管、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中心工作,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執行力、戰斗力明顯增強,推動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2017年征地上萬畝、拆遷近百萬平方米、拆除違建超十萬平方米,有力保障省市重點項目用地,為宜賓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貢獻出翠屏力量。

四、經驗啟示

(一)體制的探索創新是根本。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一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要積極適應城市改革發展新要求,有針對性的探索創新組織架構、管理運行等方面體制機制,堅持市、區、街道、社區(區域)四級黨組織聯動,上下共同發力,系統化、標准化、規范化整體推進,一級抓一級,形成一盤棋,達到加強統籌、上下聯動、力量下沉、全面覆蓋、落實落細的效果。

(二)資源的有效整合是引擎。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一個整體聯動的社會環境,要通過區域黨組織紐帶把社區、機關、單位、“兩新”組織等緊密聯系起來,增強共建家園意識﹔要通過互利共贏連接,實現資源開放共享,調動各方積極性﹔要通過活動載體連接,實現共建互補,加強緊密聯系,發揮各方優勢﹔要通過價值取向連接,以服務群眾為共同追求,共享治理成果。

(三)需求的精准掌握是關鍵。城市基層黨建必須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健全服務組織,實現服務對象全方位、服務方式親情化、服務質量優質化。要創新服務手段,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區級層面建立智能信息服務平台,終端延伸到街道和社區,整合各部門各單位信息資源,建立大數據庫,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為基層黨建插上信息化“翅膀”。要探索網格化黨建,摸清掌握群眾的需求、意見、建議,作為服務開展的著力點,摸清掌握區域內各種資源,為開展服務提供保障。

(四)專業的服務隊伍是重點。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一支素質優良的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要著力解決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體制問題、身份問題、待遇問題、出路問題,增強他們的“尊嚴感”“榮譽感”“獲得感”“成就感”,破解人難選、人難用、人難留的問題。要探索建立崗位等級序列,優化薪酬體系和職業成長路徑,增強干部隊伍活力。要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增強干部隊伍專業素質。要發展壯大群眾自發組建的志願者服務工作者、市場運作的中介服務工作者等隊伍,以此來彌補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人手不足、精力不夠問題。

(五)經費的有力支撐是保障。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經費支撐,形成區域化黨建的一池活水。要切實加強基層基礎保障,整合關於社區的政策、資金、項目,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專項經費、區域黨組織工作經費和社區工作經費、為民服務專項經費。區域黨組織要統籌各類黨組織資源,建立共駐共建經費,充分利用社區集體經濟,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