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蘇省江陰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起因
1、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江陰是蘇南地區的一座現代化小城,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大量人口涌入,目前常住人口165.02萬(戶籍人口125.49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0.22%。
2、服務需求多元化復雜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街道社區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
3、黨組織領導作用弱化。街道社區負責的社會事務紛繁復雜,干部平時疲於應付事務性工作,導致抓黨建工作精力不夠,黨建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黨組織核心領導作用有所弱化。
4、基層黨建的嶄新課題。2017年7月“上海會議”首次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2018年6月江陰市參加專題培訓,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如何強化城市基層黨建意識、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有機融合、健全完善四級聯動體系成為近階段江陰推進基層黨建的嶄新課題。
二、主要做法
江陰市高度重視,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系統化思維、問題化導向、項目化舉措,研究制定出台“1+7”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政策文件體系,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不斷夯實城市黨建工作基礎。
1、織密組織機制,筑牢基層治理根基。一是縱向到底實行網格化組織設置。以每300戶左右為1個網格,每個網格同步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形成“黨(工)委—基層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的四級黨建網格體系,全市域建成17個黨建一級網格、271個黨建二級網格、1558個黨建三級網格、5453個黨建四級網格,推動黨員信息、組織設置、活動場所等黨建資源要素全部入網入格,實現基層黨建網和社會治理網“雙網融合”。2、橫向到邊實行聯盟化組織覆蓋。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依托行業、協會、商會等創新組建功能型黨組織——黨建聯盟,在上市公司黨建聯盟的引領下,組建公益組織、科技社團、商會、行業市場等各類黨建聯盟17個,覆蓋“兩新”組織846家。今年7—10月在“兩新”組織開展“兩個覆蓋百日行動”,推行5個“1+N”黨組織聯合共建模式,目前“兩新”黨組織覆蓋率提高了12%。3、沉底到邊實行規范化組織管理。實施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工程,圍繞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組織生活等6大類34個具體要求,對全市3468個黨支部開展兩輪標准化排查、兩輪規范化排查,對1060個黨支部開展交叉互查,對178個黨支部開展重點抽查,確立“示范、優秀、合格、不合格”四類黨支部。優秀的對標示范、合格的提檔升級、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強化提質擴面、提升整體質效,使黨支部真正嚴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2、創新工作機制,建設融合共建體系。一是健全三級聯動體系,同下“一盤棋”。市級層面調整優化市委黨的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增加編辦、人社、財政、住建、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定期研究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切實履行加強黨的建設、引領基層治理的職能。街道層面調整優化內設機構,由原來30多個精簡為7—10個,實現扁平化管理。整合組、紀、宣、統、群團資源,成立黨群辦公室,形成黨建工作合力。同時,賦予全市所有街道黨群服務、市場監管、綜合治理、行政執法、便民服務等方面890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社區層面減負增效,嚴格落實工作事項准入制度,清理規范職能部門延伸到社區的工作機構、信息系統和挂牌,取消鎮街園區與社區簽訂的行政責任書,減少創建評比達標。二是統籌區域黨建資源,結成“一家親”。全市6個街道建立“大工委制”,吸收區域內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黨工委委員,共選聘兼職委員46名﹔36個社區建立“大黨委制”,吸收社區民警、業委會、物業公司以及轄區內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黨組織委員,共選聘兼職委員210名。推行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五事聯辦”制度,實現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互聯互動。三是搭建融合共建平台,擰成“一股勁”。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開展結對共建,引導全市51個社區黨組織以“大走訪”活動、文明創建等為契機,主動與26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攀親戚”“結對子”。推行領導干部與基層、社區與村、社區與企業、社區與機關部門、社區與駐區單位、城市社區與農村社區、機關部門與“兩新”組織、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等八大融合共建模式,常態化開展在職黨員“亮身份、回社區”活動。4300多名在職黨員每人認領1個以上志願服務崗位,每年參加2次以上志願服務活動。
3、凸顯功能機制,發揮引領服務作用。一是始終突出政治功能。制定下發提高組織生活質量的意見,推動街道社區黨組織從嚴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統一活動日等基本制度。在街道社區開展“黨建元素·微系列”“百姓名嘴宣講”“新時代新思想新作為·基層說”等豐富多彩的黨員活動,旗幟鮮明地體現黨的色彩,以黨內帶黨外、黨員帶群眾,積極主動做好宣傳教育和組織動員群眾工作。二是不斷強化服務功能。高標准建設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合理設置服務功能,配套服務設施,整合黨群服務、教育培訓、居家養老、衛生服務、社會調解等資源,打造“一門式”綜合服務平台,實現群眾就近辦理21個部門190項行政服務。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服務模式,組建一支近300人的代辦員隊伍,為群眾提供各類代辦服務,做到“不推一扇門,不找一個人,辦成所有事”。建立各級黨代表聯系社區制度,省、無錫、江陰黨代表每人固定聯系1個社區,每月接待、走訪群眾不少於半天,每年入戶走訪群眾不少於10戶,幫助基層及群眾協調解決問題。組建市社會救助中心,以各級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救助,建立全覆蓋的黨內關愛制度,每年2次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三是加快提升治理功能。推行黨員聯戶“1+10+N”制度,根據社區黨小組劃分情況,設置先鋒驛站,站長作為先鋒黨員,每名先鋒黨員聯系10名左右黨員及N戶群眾,發揮黨員直接聯系群眾、教育引導群眾、團結凝聚群眾的作用,協助黨組織做好流動人口、重點人群等管理工作,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目前共設置先鋒驛站1276個,推選先鋒黨員1355名,聯系黨員13886名,聯系群眾27960戶。大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深度融合,堅持黨建引領、黨組織先行,澄江街道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並同步建立黨組織,積極培育志願類、公益類社會組織176個,引導它們參與基層治理,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4、完善保障機制,提供穩定可靠支撐。一是壯大工作力量。今年6月初建成覆蓋全市域的19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配備70名專職指導員、232名兼職指導員,實現“人員、經費、陣地、培訓、制度”五個到位。指導站運行以來,指導員按照“指導、推進、檢查、落實”的職能要求,走訪調研督查基層黨組織1775個,指導新建、調整基層黨組織241個、586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1818個。實施社區黨組織“社會治理領頭雁359工程”,從優秀現職社區干部、大學生村官中拓寬來源渠道。開設書記工作講壇,市級層面每年對社區書記集中培訓1次。完善社區書記選拔任用事前備案和全程紀實制度,建立社區書記表現負面清單,對黨建工作不力等10種情形實行“一票否決”。健全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統籌發放、定期增長機制,探索優秀社區書記、主任進公務員、事業編制,調整社區工作者繳納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二是增強經費支持。市、鎮街園區兩級財政加大經費投入,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300萬元用於社區辦公服務用房設施建設、社區人員培訓等。城市社區工作經費按每百戶每年1.2萬元給予補貼,每新建1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給予30萬元經費補貼,改擴建社區公共服務及社會管理基礎設施的,採取以獎代補給予一次性10萬元。三是強化技術保障。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黨建工作,積極探索各類信息資源整合渠道,把黨建工作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建立整合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等內容的大數據庫,促進黨建信息平台與政務信息平台、城市管理平台的互聯互通,實現區域互動、數據共享、信息互聯。在澄江街道實行“智慧黨建”試點工作,建立完善網格化黨建、學習教育、任務發布、積分管理、志願交互、數據分析6大系統,努力打造與時俱進的黨員教育平台、聯系服務黨員的互動平台。
三、初步成效
1、組織體系更加嚴密。市級層面始終突出城市基層黨建整體謀劃的系統性、關聯性和耦合度,堅持以系統化思維謀劃,瞄准制約城市基層黨建長遠發展的體制障礙和當前亟需解決的矛盾問題,圍繞關聯要素作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建立完善四級黨建網格、組建各類黨建聯盟、開展標准化規范化排查整改,“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黨組織網絡不斷織密,無論是在組織架構、工作機制,還是在功能定位、支撐保障上,都堅持全域謀劃、整體推進、聯動實施,避免了碎片化、分散化,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工作機制更加完善。通過調整優化黨群工作機構、建立“大工委制”“大黨委制”、開展全方位結對共建,社會管理權限、行政審批權限、行政執法權限做到“能放則放、應放盡放”,人員配置向下傾斜,破解了基層“小馬拉大車”難題,實現了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互聯互動,黨建工作力量得到了進一步整合。
3、作用發揮更加有效。通過從嚴落實黨內基本制度、整合黨群服務功能、推行黨員聯戶制度,黨員聯戶“1+10+N”著眼打通最后一公裡,配齊配強專兼職黨建工作指導員壯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力量,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具體化,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四、經驗啟示
1、堅持頂層設計、系統協同是根本保証。城市基層黨建是系統建設整體建設,涉及市、街道、社區多個層級,涉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個領域,面對許多單靠基層黨組織無法啃下的“硬骨頭”,必須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謀劃,組織協同推進。
2、堅持問題導向、精准施策是有效路徑。始終瞄准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層治理,始終聚焦突出短板,直面現實問題,做到行動不敷衍、問題不遮掩、矛盾不回避,從黨員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尋找突破,確保了接地氣、有底氣。
3、堅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是基本方略。試點先行的意義在於先行突破,充分發揮試點先行的引領作用,放大徐霞客鎮網格化黨建示范效應,推動全市域網格化黨建﹔總結華西村黨員聯戶“1+10”制度經驗,拓展全市域黨員聯戶“1+10+N”制度﹔發揮上市公司黨建聯盟的引領作用,組建各級各類黨建聯盟,及時將點上的“盆景”打造成面上的“風景”。
4、堅持簡政放權、重心下移是必然要求。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街道社區黨組織是基礎,推進責權與力量的下移至關重要。強化市、街道之間的職責重構、資源重配、體系重整,使更多的資源、更優的服務圍著基層轉、貼牢一線干。這種“眼睛向下”的做法,實現了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