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吉林東遼縣:創新構建“12345”黨建工作體系 提升城市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中共東遼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09: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了市民,社區的居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多。與此同時,由於城市公共服務能力有限,城市管理問題日益突出,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了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和全市城市黨建動員部署會議精神,東遼縣集中開展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推進集中攻堅行動,以創新的思維、融合的理念、攻堅的力度,構建區域化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著力破解城市基層黨建的新課題新挑戰。白泉鎮新城社區黨總支牢固樹立城市黨建“一盤棋”思想,探索出“堅持一核統籌、用好兩個平台、整合三類要素、搭建四條服務線、建立五項機制”的社區“12345”黨建工作體系,有效破解了城市治理工作短板、基層組織力量薄弱、居民群眾對社區的便民服務認可度下滑等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黨建工作整體水平。

二、做法與經過

1.突出社區黨組織核心,凝聚社區服務力量。突出社區黨組織政治領導核心地位,變社區黨建工作“單打獨斗”為區域化“聯合作戰”。實行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廣泛開展“九聯四進”活動(組織聯建、工作聯動、隊伍聯抓、活動聯搞、陣地聯用和駐區單位聯系社區黨組織、聯系駐區企業、聯系社區困難黨員、聯系社區困難群眾以及推動職能、人員、資源、服務進社區),建立黨建和服務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四項清單”制度,統籌推動社區各項工作開展,構建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的“一核多極”、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格局。通過聯建共建活動,新城社區吸納駐區共建企事業單位44家,爭取派駐社區工作隊8個,每年召開聯席會議10余次,組織開展活動800余次。

2.健全完善兩個平台建設,構建社區服務體系。為使社區居民享受到貼心服務,新城社區著力打造了黨群服務中心平台和志願服務中心平台。打造惠民利民黨群服務中心平台,新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集政務咨詢、政務辦理、民情調解、信息採集、政策宣傳等多種功能為一體,以“高效便民”為目標,通過創新服務方式,健全服務網絡,先后為1340戶社區居民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14戶困難家庭申請了廉租住房,為500多名社區群眾辦理了醫療保險業務。通過為社區百姓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便民服務,充分發揮中心職能,打造群眾滿意的幸福社區。搭建愛心助民志願服務中心平台,新城社區以“愛心港”黨建品牌打造為支撐點,廣納賢才,聚集社區資源,組建文藝演出志願服務隊、大學生志願服務隊、殘疾人志願服務隊、婦女兒童志願服務隊、衛生監督志願者、治安巡查志願者六大類志願服務團隊,志願服務團隊組建以來,共開展各類志願服務53次,涉及愛心捐助、環境衛生、文化活動等各個方面。

3.整合三方要素資源,提升社區服務質量。全面協調駐區單位,整合陣地、教育、人員三類要素,積極整合學習教育、文體活動場所,吸引各種培訓、服務資源,激活各方力量,縮短服務半徑,延伸服務觸角。以轄區內車喜文文化大院和秧歌協會2個社會組織為活動開展陣地,聯合縣書法協會等文化團體,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吸引社區居民參與到各項文化活動當中。聯合縣婦聯開展2期月嫂嬰幼兒以及養老護理知識培訓班、5期草編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198名,成功帶動117名婦女實現再就業。由於貢獻突出,社區在2014年獲得了吉林省婦女聯合會“示范婦女之家”的嘉獎。

4.搭建四條便民服務線,拓寬社區服務領域。一是搭建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隊伍的“紅色服務線”。積極開展“社區+我們”“攜手三服務”和黨員“活力細胞”紅色行動。活動開展過程中,社區36名黨員與55戶困難家庭結成了幫扶對子,拉近了社區黨員和困難居民群眾間的距離,大大提升了社區服務質量,通過發揮“紅色力量”把新城社區建成幸福“大家園”。二是搭建社區網格長—樓棟長—中心戶自治服務線。開展“面對面心連心”活動,組成社區包片包戶隊伍,主動開展入戶走訪和上門服務,面對面聽取居民意見建議。活動開展過程中,23名網格員、47名樓棟長、82個中心戶組建社區包片包戶隊伍,做好社情動態初判、弱勢群體幫困等工作。在統一印發的《社區服務群眾工作日志》上撰寫《社情日記》,切實做好民情民意收集、社情動態初判、居民信息採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弱勢群體幫困等工作。三是搭建社區—駐區單位共建服務線。推行“1+N”社區服務模式,設立“民情回音壁”,實行“一匯一報一跟一反饋”的工作機制,及時匯總社區居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梳理后上報給相關部門跟進解決,並將處理結果反饋社區群眾,每年為群眾解決困難800余個。四是搭建社區志願服務站—各志願服務隊—志願者組成的志願服務線。以社區志願服務站為龍頭、以社區志願者服務隊為服務單位,以有一技之長的志願者為主體形成志願服務結構體系。根據志願者擅長領域,開展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特色志願服務項目。社區建有志願服務站1個、成立服務隊6個、招募志願者57人,每年開展服務100余次,受惠居民可達5200余人。

5.建立五項服務機制,實現社區服務常態長效。一是民情收集機制。實行“一日兩巡五訪五問”工作機制,“兩巡”就是早巡和晚巡,社工做到包片區域必巡,社區負責人做到主干道和人群集聚區必巡﹔“五訪”就是新遷入家庭必訪、重大變故家庭必訪、上訪群眾家庭必訪、新近失業居民必訪、生病住院居民必訪﹔“五問”就是困難居民必問生活情況、獨居老人必問身體情況、失業人員必問再就業情況、退休人員必問適應情況、矯正人員必問思想情況。工作人員定期入戶走訪,撰寫《社情日記》,對存在新遷入、獨居老人、重大變故等208個特殊家庭及殘疾人員、矯正人員、貧困人員等365名困難居民做詳細登記,制定針對性幫助對策。二是民情分析機制。建立日碰頭、周研判、月會商、季懇談、動態聽証工作機制,每月召開社區工作者巡訪問題碰頭會,每周召開典型案例分析會,每月召開“兩委”聯席會,每季度召開黨建共建懇談會,社區重大事項實施前召開民主聽証會,社區每年可征求治理意見2000余條,切實提高了居民參與度。三是民情處置機制。採取限時辦結、歸口辦理、多方協調3種形式,對可馬上辦結的事項由包片社工限時辦結,對需跟進辦理的事項通過個人領辦、單位承辦、組團協辦等方式進行處置,對需協調解決的民事糾紛通過社區事務協調會研究解決,根據社區居民訴求處理的復雜程度對症下藥,大大提升了社區便民服務效能。四是民情反饋機制。經“兩委”聯席會通過的事項,通過居務公開欄實時公示﹔經民主聽証會通過的決議事項,通過居務公開欄、社區通報會等形式全程公開。同時指定“社區事務發言人”及時回應居民關切,每季度召開社區工作評議會通報結果,召開“兩委”聯席會公示通過事項,每年通過社區公示欄公示的事項可達到120余條。五是民情評議機制。每季度末召開社區工作評議會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年底召開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對社區整體工作和社工表現進行測評,每年評出3名優秀社工,測評結果與社工評優評先挂鉤,作為社區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

三、成效與反響

1.健全社區治理體制,完善了社區治理體系。通過建立社區“12345”黨建工作體系,健全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機制,推動居民對社區重要事項進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切實用制度明晰了組織體系層級、保障了服務質量,促進社區治理更加順暢有效,使社區黨總支統籌抓總的能力大大增強,全面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水平。

2.引入區域黨建合力,減輕了社區治理負擔。社區利用體系優勢,打出“高效便民牌”。溝通各駐區單位厘清權責,自下而上,精簡辦事流程,列出社區服務清單52項,明確辦結時限,減少不必要証明材料10余類,避免群眾多跑冤枉路,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實現了社區黨建和社會資源配置的合理優化提升,大大突破了社區人力、財力、物力有限的桎梏。

3.提升便民服務效能,增強了社區居民歸屬感。社區通過建立橫向到邊的“社區+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興領域”的聯動格局,突破以往“人情式”“援助式”傳統共建方式,同駐區單位簽訂了“聯建共建”協議書40余份,聯系進社區重點黨務骨干160名,形成深度融合互通的黨建網絡。變“原地待命”為“主動出擊”,建立社區巡回服務隊3個,主動拉近和社區居民的距離,解決社區實際問題達500余個,得到便利的社區居民無不拍手稱快,紛紛為社區的便民高效點贊。

四、經驗與啟示

啟示之一:強化黨建引領,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把黨建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統領,建強組織堡壘,完善黨建工作機制,形成責任清晰、分工明確、溝通順暢的制度,更好的完成社區黨組織便民服務的職能。將黨建引領融入服務群眾之中,積極適應群眾多層次、多樣性需求,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精准高效服務,為基層治理增添正能量。

啟示之二:強化資源整合,必須匯集資源力量。樹立“一盤棋”思想,善於因地制宜。破解社區黨建“單打獨斗”難題,最重要的就是同駐區機關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加強聯系,形成以黨組織聯動為“綱”、黨員隊伍聯動為“目”的一脈相“聯”黨建體系。在充分掌握社區社情的基礎上,以黨建資源要素集聚來破解城市基層黨建治理難題,形成條塊共融、左右互動、組織共建、黨員共管、工作聯抓、資源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

啟示之三:強化作用發揮,必須抓好書記隊伍。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發揮黨組織書記帶頭作用。一個社區便民服務作用的發揮明顯不明顯,關鍵就看社區黨組織書記是否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是否主動謀劃解決辦法。社區黨組織書記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善於學習,汲取社區創新治理的新方法,調動社區班子隊伍積極性,協調駐區單位引入幫扶服務,聯系社區居民改變服務理念,以“日拱一卒”的工作干勁幫群眾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從而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

啟示之四:強化問題導向,必須融入時代元素。豐富活動載體,緊跟時代潮流。把推動解決城市基層黨建短板問題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注重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謀劃黨建工作,做好經驗和做法的總結,不斷以黨建理念的創新推動工作創新,轉變思想觀念,與時代接軌,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通過詳細摸排,形成電子數據庫,建立社區民生信息“大數據”,實現區域資源深度融合,著力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

五、探討與評論

東遼縣新城社區“12345”黨建工作體系是破解城市治理短板、基層組織力量薄弱、居民群眾對社區便民服務認可度下滑等問題的有益探索。該做法突出了社區黨組織的核心引領,整合了自身平台資源、駐區單位資源等多方資源要素,有效凝聚起了為社區居民提供貼心高效服務的力量,化解了社區人、財、物不充分的壓力,增添了基層治理正能量,為推動形成城市黨建“一盤棋”提供了借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這種體系化、品牌化、項目化運作的意識和手段,真正織密了服務網,創建了品牌化服務項目,構建了一整套的服務機制,真正實現以黨建要素的集聚來破解城市基層黨建治理難題,值得學習和推廣。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