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昌市青山湖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09: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南昌市青山湖區塘山鎮高新社區共有住戶2600戶、常住人口8000余人,直管黨員64名,登記在職黨員人數135名。近年來,高新社區積極深化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層治理機制,推動構建“城市大黨建·社區微治理”格局,不斷促進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發展、共建共享,營造了“社區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背景和起因
高新社區住戶較多、黨員分散性強、流動性大,黨建工作中存在著黨組織凝聚力不強、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黨建工作標准難以統一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高新社區緊緊圍繞在職黨員進社區“五在”工作方案,積極打造具有“履職‘在位’黨員工作室、奉獻‘在先’崗位認領欄、共享‘在家’庭院黨支部、牢記‘在心’網格服務區、幸福‘在線’愛心圓夢站”五大功能的示范服務中心。
組織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慮:(一)機制有效。要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志願服務,推廣黨員承諾制等做法,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要搭建黨員聯系群眾的平台,完善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形成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體系。逐步推行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對在職黨員實行工作時間單位管、“八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既是對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的有效探索,也是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的鞏固和深化,是符合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的。(二)黨員有為。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將在職黨員工作崗位和居住地發揮作用有機結合,使服務居民、服務群眾這一宗旨落到實處。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可以進一步加強黨員作風建設,時時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助於推動全區各項事業發展。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把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雙重管理機制,使在職黨員的業余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這樣既為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監督提供了一種更為有效的手段和載體,也有利於增強黨員宗旨觀念和黨性意識。(三)陣地有形。為進一步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和諧社區建設。高新社區創新打造“五在”示范服務中心是落實街道社區“三有一化”(即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總體要求的重要實踐,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拓寬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在職黨員有著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強、社會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動員和組織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有助於發揮在職黨員在推動社區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實現“共駐、共建、共享”社區黨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是“履職‘在位’黨員工作室”。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和群眾訴求,合理設置黨代表(黨員)服務崗位,明確崗位責任。社區黨支部通過黨員推薦、黨員自薦、黨小組評議、黨組織審核、集中公示的程序,將干事熱情高、群眾威望高、工作能力強的黨員選入“黨員工作室”參與接訪工作。同時在開通24小時 “書記熱線”的基礎上,每天安排一名社區干部和一名黨員輪流值班。建立有關溝通協調、共駐共建、監督反饋的“三項工作機制”﹔明確“我接訪、我承諾、我行動、我落實”的工作責任。
二是“幸福‘在線’愛心圓夢站”。高新社區把做好群眾工作當作最大的“民心工程”,堅持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通過“微行動”,服務群眾“零距離”,實現群眾“微心願”。開設“微講堂”。提前確定主題,集體進行備課,大家輪流當老師,向居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微座談”。社區和工作隊成員經常到小區游園、樓棟單元和健身器材附近與居民進行“微座談”,了解居民真實訴求,現場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搞好“微活動”。工作隊聯合社區、駐區單位開展“公益日”和“周勞動日”、黨員奉獻日、共同觀影、共度母親節等活動,成立草根宣講隊,群眾文藝隊等群眾組織,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供“微服務”。針對社區老齡化問題,工作隊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和上門服務,為老人送溫暖、送政策、送祝福、送服務,帶去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問候。
三是“奉獻‘在先’崗位認領欄”。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登記工作,建立在職黨員名冊,掌握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點等基本情況。圍繞創建“文明社區、和諧家園”主題實踐活動,社區黨支部根據在職黨員填報的特長和愛好,組建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扎實開展政策宣傳、技術培訓、扶貧幫困、環境整治、矛盾調解、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志願服務活動,確保每名在職黨員按照承諾每年完成1-2項志願服務。對在職黨員在社區的表現情況進行記錄,認真收集社區居民意見,並結合掌握情況,每年向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一次反饋溝通。在職黨員所在單位在民主評議黨員、評先評優、干部使用等涉及考察工作時,要聽取社區黨組織的意見,將黨員八小時以外在社區的表現,作為重新依據。
四是“共享‘在家’庭院黨支部”。實行在職黨員進社區“擔職務實”。成立親情協會、文體協會、議事協會等三個協會組織,搭建民事服務網、綠色家園網、和睦安全網三個網絡平台。使在職黨員真正為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生力軍,為社區注入了具有無窮潛力的新力量,充分利用在職黨員的自身優勢為社區居民服好務、辦實事。真正為在職黨員搭建了舞台,讓在職黨員八小時以內當骨干、八小時以外做模范成為現實。通過這種形式,成功鏈接了在職黨員從單位到社區的身份共性,強化了在職黨員的角色意識,明確了在職黨員在八小時外的責任和義務,促進了黨員自身修養,拓展了黨員發揮作用的新領域和新空間。
五是“牢記‘在心’網格服務區”。依托“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片組戶聯系”社區社會化管理工作機制,把有一技之長的在職黨員和轄區共建單位黨組織都納入網格管理服務團隊之中。有效承接黨和政府的“關心事、挂心事、用心事”,著力解決困擾居民群眾的“煩心事、鬧心事、難心事”。在職黨員通過自願捐贈、重點幫扶,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通過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為日常生活錦上添花﹔通過志願者服務隊伍為居民排憂解難,促進社區和諧﹔通過“愛我家園”主題活動,庭院綠地認領等深化環保意識,改善生存環境。通過“義工服務”自願奉獻,確保鄰裡和睦、庭院安全。
三、成效與反響
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創先爭優“亮牌示范”工程,為黨員搭建了創先爭優的平台,破解了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干部監督管理全覆蓋、全員參與社區建設全覆蓋等四個難題,營造了“社區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區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一)雙重管理模式,實現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 “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構建了“8小時之內”單位管、“8小時之外”社區管的雙重管理模式,使在職黨員的業余活動和表現由屏蔽狀態下的“盲點”變為公開環境下的“亮點”,實現了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通過單位黨組織組織發動、社區黨組織《致在職黨員的一封信》、區內各類媒體的宣傳,營造在職黨員“八小時內單位創佳績、八小時外社區爭優秀”的良好氛圍﹔明確在職黨員進社區主要任務和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主要工作職責,實現單位黨組織和社區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無縫隙對接﹔建立在職黨員到社區登記報到、情況反饋、聽取意見、定期通報、表彰獎勵等制度﹔社區按居住區域,實施網格化管理,把在職黨員編入小區樓院黨支部和黨小組,促進了在職黨員在居住地“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社區黨組織建立在職黨員信息庫,對前來報到的在職黨員姓名、單位、本人特長以及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做到黨員的基本情況清、職業特長清、聯系方式清、服務意願清。同時,社區黨組織通過電話、短信、QQ群等多種聯系方式,向在職黨員通報社區情況、商議活動計劃、通知活動安排,增強在職黨員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合理設置崗位,實現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 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個人意願和居民需求合理設置崗位。高新社區設立了黨員先鋒崗、環境維護崗、鄰裡互助崗、扶貧幫困崗、善款捐贈崗、政策宣傳崗、法律咨詢崗、糾紛調解崗、居民事務協商崗、社區難題破解崗等十個崗位並且組建了法律法規宣傳隊、社區治安服務隊、鄰裡互助服務隊、社區環保服務隊、文明新風服務隊、扶貧幫困服務隊、居民事務協商隊等7支在職黨員志願服務隊。此外,為推動工作開展,方便在職黨員參與活動,本著“適宜、適時、適度”的原則,採用“定時不定崗,定崗不定人”的方式,不斷創新活動載體的創新。增強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深入性,解決諸多政府照顧不到、社區無法管理的社區管理服務的“漏點”問題,實現了以社區黨建工作的全覆蓋引領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
(三)科學考核鑒定,實現黨員監督管理全覆蓋 管理考核監督是否到位,是關系到黨員作風建設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推行“五在”行動,就是把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社區公德等方面的監督管理權交給社區、交給群眾,建立起單位黨組織和街道社區黨組織雙重監督管理機制。主要由社區黨組織隨時記錄在職黨員日常參與社區服務情況,年底前根據在職黨員在社區的綜合表現情況,在征求社區居民黨員、居民代表等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如實填寫《在職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卡》,並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反饋﹔“四進”即年度考核進社區、推先評優進社區、民主評議進社區、選拔使用進社區。聽取社區黨組織對考察對象、擬提任干部、擬表彰人選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監督。
(四)黨員示范引領,實現社區社會動員參與全覆蓋 社區是各種社會群體的集聚點、各種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更是黨在城市執政的支撐點。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密切社區黨組織與單位黨組織的溝通與聯系,拉近黨員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牢固樹立起“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共駐共建共享意識,進一步激發在職黨員和所在單位黨組織服務社區、奉獻社區、回報社區的熱情。
四、經驗與啟示
(一)多措並舉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難到位問題。確保 “下到位”。全方位宣傳動員,駐區單位黨組織跟進並督促所屬黨員及時報到,解決難發動問題﹔首創“線上線下雙報到”做法,在職黨員在“線上”報到后,在規定時間內持《報到証》完成線下報到,解決難組織問題﹔強化督導,明確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的組織和督導職責,與創先爭優聯系起來,解決難到位問題。
(二)創新辦法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難組織問題。確保“動起來”。以在職黨員為主體打造全方位“立體服務網格”,解決了社區干部少,在職黨員多、服務意向、愛好特長和個性特點各異,活動組織難的問題﹔組織社區設置和發布服務崗位、征集結對幫扶對象、微心願等讓在職黨員認領,靈活開展定點服務、組團服務、主題服務等,解決黨員進社區服務難的問題﹔建立服務確認機制,黨員將服務內容提交社區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在向黨員服務的組織者或服務對象核實后確認在職黨員的服務,解決黨員服務務實難問題。
(三)群策群力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作用難發揮問題。確保 “出成效”。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爭當模范居民、民情收集、政策宣傳、糾紛調解、志願服務(認崗服務、結對幫扶、認領微心願)先鋒,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安排駐區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發揮單位對社區黨建的促進作用﹔安排駐區單位主要領導挂鉤社區黨建工作,發揮領導的引領作用。
五、探討與評論
(一)領導帶頭是推動工作的關鍵。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駐區單位黨組織領導、骨干率先以普通黨員身份到社區報到和服務,組建“八個書記一個站”的服務模式,將結對共建作為工作的組合拳,解決了一些社區工作保障薄弱等問題。
(二)開拓創新是解決難題的基本方法。高新社區通過系列創新,解決了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問題:首創線上線下雙報等辦法,解決了報到難組織問題﹔首創社區服務網格等辦法,解決了活動難組織的問題﹔率先提出“五在”工作法的理念,確定了科學的服務原則。
(三)建立機制是考核服務的必要舉措。明確沒有及時報到、完成進社區服務任務的黨員不能作為評優評先、晉級晉職的對象。每年底,社區黨組織分別就各單位和黨員的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強化結果應用,推動黨組織落實組織管理職責,督促黨員進社區報到和服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