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南通市崇川區:深化改革 強基固本 構建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

中共南通市崇川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6日08: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緊扣強基固本總目標,牢固樹立“黨建+”融合理念,聚焦城郊結合部黨建薄弱點,運用改革創新思維,以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為重點,深入實施社區城市化改革,著力深化“四位一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取得較好實效。相關經驗在全省交流,獲省委主要領導“值得復制推廣”肯定。

一、背景與緣起

崇川區是南通市主城區,“十二五”以來,經濟總量翻番,城市規模和城市品質有了較大提升,但在城郊結合部的5個涉農街道62個涉農社區,全面城市化轉型不夠,基層黨組織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未充分體現,引領社會治理精細化的能力水平距離群眾需求還有差距。具體表現為三方面問題:

(一)城市空心“攏不緊”的問題。橫向比較相鄰的上海及蘇南各市,崇川區作為東部沿海城市的中心城區,其城市化建設密度、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不夠,中心城區首位度和引領力欠佳。尤其在城郊社區城市化進程中,常有因房屋征收出現有地無人的“空心化”現象,社區功能還部分停留在“村”的概念,基層社會管理治理仍處於點卯打更的“稻草人”狀態,難以適應新時代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細化服務需要。同時,部分城郊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不善,出現資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倒挂”現象,一定程度上引起社會矛盾。鑒於此,要求我們必須找准社區發展新的切入點,以改革手段破解城市化管理新問題。

(二)組織薄弱“領不了”的問題。城郊社區多是城市建設、項目落地主戰場,征收拆遷任務繁重,由此帶來組織覆蓋不及時、過渡期黨員屬地化管理未到位等問題,致使基層組織建設產生“空白點”和“薄弱點”。加上蓬勃發展的“兩新”組織未完全實現黨的工作覆蓋,均影響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發揮。比如,在征收拆遷信訪問題中,部分黨組織化解矛盾方法不多,時有“邁不進門、說不上話”場景,基層群眾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認同度不高。鑒於此,要求我們必須立足新時代黨建要求,著眼薄弱改革突破,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核心引領城市化進程良性發展。

(三)隊伍流失“留不住”的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既要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又要應對各項下派任務,聯系服務群眾精力不夠、效果不好。加上社區干部薪酬體系缺少競爭力、晉升空間小、工作任務重的現實,導致基層社區干部流失嚴重。近三年來,崇川區招錄社區干部448人,流失102人,流失率達22.8%﹔其中,涉農街道招錄社區干部146人,流失64人,流失率達43.8%。鑒於此,要求我們必須以變求新,充分發揮黨建統攬作用,在隊伍建設、標准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提質增效,不斷加大基層建設保障力度。

二、做法與成效

針對上述問題,崇川區積極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採取“點上開花、點面結合”方法,不斷深化社區城市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增強基層黨建組織力和引領社會治理能力,努力推動資源下沉、民心向上,提升基層群眾認知黨建工作的獲得感。

(一)標准化筑牢黨建基礎。堅持黨建核心引領,落實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要求,進一步規范基層組織設置和黨建陣地建設,切實夯實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的雙重組織基礎。一是組織覆蓋標准化。注重把基層黨組織向鄰裡、樓幢延伸,在居民區社區打造社區鄰裡黨建2.0版,按“全覆蓋、不交叉、無縫連接”原則,重新劃分鄰裡(網格)929個並編碼,建強社區黨委-鄰裡(聯合)黨支部-樓幢(街坊)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商、居)四級組織網絡﹔在無居民純單位型社區設立聯合黨組織,成立社區共建促進會。持續開展“兩新”黨組織紅色覆蓋工程,按單獨組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模式,強化商圈、樓宇、市場等重點領域組織覆蓋,建立“兩新”組織街道綜合黨委,完善聯合黨支部-樓宇黨小組-樓層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商圈(樓宇)組織網絡,共建成“兩新”黨組織403個,確保區域、居民、轄區單位黨組織應建已建率100%。二是工作覆蓋標准化。制定《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操作手冊》,全面梳理黨的建設、惠民服務、基本保障等6個領域工作內容,探索構建社區建設標准化質量管理體系。細化完善社區鄰裡黨建工作標准體系,開展“四有”鄰裡黨組織創建活動(有帶頭人、有骨干隊伍、有服務項目、有陣地平台),推廣“樓道+黨建”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按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責任的“四定”模式,嚴格規范主題黨日、雙重組織生活等黨內活動制度,構建“支部引領鄰裡、黨員融入鄰裡、群眾聚合鄰裡”新格局。三是陣地建設標准化。出台《崇川區社區標准化建設實施意見(試行)》,規范打造居民區社區、單位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分別不低於6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落實“一廳三站六室多點”陣地功能配置【一廳即公共服務大廳,三站即居家養老服務站(殘疾人之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工作站)、志願服務工作站(社團工作站),六室即黨群議事室、代表委員工作室、警務室、平安工作室(網格辦、律師工作室、信訪接待室、矛盾調解工作室)、文體活動室、多功能教室,多點指快遞點、繳費點、淨菜點等生活便民服務點】,標准化推進社區空間布局、功能安排、標識挂牌,力爭年底80%以上社區達標。

(二)精准化筑牢服務基礎。堅持黨建惠民,實施基礎建設提質主攻行動,以開展精准化民生服務為主抓手,提升社區黨建組織力、影響力和感召力。一是社區鄰裡服務。依托“一廳三站六室多點”功能陣地,規范化選優配強社區人員,按“7+N”模式配備社區干部,即:1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1名公共服務中心主任、1名黨組織副書記(兼居委會副主任)、1名黨群社干、2-4名全科社工(萬人以上社區4名),集體經濟組織配經管員和資管員各1名﹔按“一鄰一人”的標准,配置N個鄰裡全科社工持証上崗,同步設置黨員先鋒崗及青年文明號675個,承接72項“市-區”下放公共服務事項,高質量提供黨建引領、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等6類103項必配服務、22項選配服務。二是醫養融合服務。聚焦看病難、養老難問題,結合我區作為全省醫養融合試點契機,全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社區居家養老和醫療健康管理信息共聯、服務共享。推進醫養機構一體化,街道層面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第一人民醫院等4家市級醫院結成緊密型醫聯體正式運營,社區層面4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醫聯體一體化管理。力促醫養服務一站式,醫聯體增設康復、日間照料等為老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站融合家庭醫生工作站、居家養老服務站,配備家庭醫生團隊,提供醫療、助餐等服務﹔社會養老機構100張床位(含)以上的內設醫療機構、100張床位以下的與附近醫療機構合作。三是教育均衡服務。緊扣擇校難訴求,深化小學集團化辦學改革和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新區學校、崇川學校同和校區建成,保持學區“零擇校”。同步推動承接市屬幼兒園,理順街道幼兒園體制,按“公立社辦”模式支持品牌幼兒園開辦分園,基層群眾充分感受到“黨建溫度”。我區獲評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和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三)精細化筑牢治理基礎。堅持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化“四位一體”社區鄰裡基層治理建設,以黨風引領社會風尚持續向上,相關經驗在《人民日報內參》刊發。一是思想引領倡導德治。突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為核心,常態開展“兩學一做”,深入推進解放思想大討論,創辦基層黨組織書記群言堂,推進理論講堂、道德講堂、社科講堂“三堂融合”,教育引導基層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我區開放互動式黨課獲評省優秀案例。二是組織引領彰顯善治。以社區鄰裡黨組織為主導,大力推進志願服務、興趣愛好、參與管理三大類社團建設,全區社會組織萬人擁有數突破16個。以專業機構為輔助,建立區社會組織培育中心,持續推進公益助力計劃和社會組織“320”工程,培養3A以上品牌社會組織38家,精細化開展公益服務、公共事務。“巾幗挽霞”志願服務項目獲評全國十大暖心故事。三是功能引領踐行法治。堅持“黨建+法治”融合理念,深化綜合執法改革,成立社會協同聯動中心,推動城管、建設等9個部門143項執法職能和力量下沉,開發全要素鄰裡(網格)APP,實現社區鄰裡服務事項智能化聯動。依托警務、司法等力量打造法治型黨組織,80名駐居黨員警察兼任社區副書記,組建黨員“8+N”先鋒服務隊參與社會治理,在駐點法庭、律所、法學社團建立功能型黨小組,實現“紅色”領航。四是機制引領促進自治。突出基層黨組織軸心作用,以評議服務推動基層自治,建立鄰裡支部書記、理事長、理事和居民代表組成的社區群眾評議團,制訂群眾評議細則,通過“組織考+黨員議+居民評”方式,跟蹤評價機關和社區干部服務情況。今年通過群眾評議促進“走幫服”主題雙訪等活動縱深開展,定點接訪群眾3000余人次,辦結訴求856個,辦結率89.5%。

(四)最優化筑牢保障基礎。堅持大抓基層導向,以最優化的人財物及制度資源,進一步夯實城市基層黨建基礎保障。一是突出正向激勵。出台《崇川區社工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人事檔案管理、待遇保障、考核獎勵等制度,推動社工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強化待遇激勵,建立基本工資增長機制,將社區工作者待遇與事業人員工資水平挂鉤並適時測算調整,建立ABCD“四崗十二檔”崗位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實行差異化職齡補貼,提高社區工作者工作積極性﹔建立崗位累積機制,明確社區工作者在本崗本檔任職滿四年可晉升工資檔次,增發社工師職業津貼,今年區財政新投入3000多萬元提高社工待遇,充分調動社區工作者干事創業激情。強化政治待遇,聚焦書記“頭雁”等社干隊伍,突出理順管理體制,打通社區社工、街道社工、區屬事業單位編外輔助人員交流渠道,同步拓寬向上晉升通道,今年5名優秀社區書記被提拔到科級領導崗位。二是優化集體資產。按“兩不變、兩分開、兩集中、兩公開、兩監督”原則,對城郊社區和原組級集體資產實行“統一管理、分塊核算”,街道和社區共同行使管理權經營權、社區和原組級享有收益權分配權。加強集體資產管理力量,配強涉農街道經管站和城郊社區集體資產管理人員,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努力實現保值增值。同步推動社區黨組織書記、黨組織班子成員兼任或黨員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不斷提升集體資產運營的“紅色”公信度。三是落實黨建經費。出台《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資金使用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基本原則、使用范圍、項目申報、管理監督等工作內容,按每社區20萬元標准,配套財政預算2120萬元,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和服務群眾水平。加強鄰裡經費使用,各街道按社區黨委4萬元、黨總支2.5萬元、黨支部2萬元的標准,按每個鄰裡1萬元的標准配套黨建專項經費,年劃撥近800萬元專款用於鄰裡服務中心建設,目前已標准化打造鄰裡(網格)服務處422個。制定街道購買服務人員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街道用工管理,有效解決了基層隊伍“下不去、做不實、留不住”的問題。

三、經驗與啟示

崇川區通過以改革為手段,突破城郊社區全面轉型難題,深入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較好實現了基層堡壘不斷夯實、社會組織不斷發展、基層隊伍不斷建強、全科服務不斷完善的良好目標。總的來看,主要有三方面體會:一是改進了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黨的十九大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我區在新一輪社區改革實踐中,始終由黨組織舉旗定向,加強黨的領導,在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組織架構上,建立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公共服務中心、綜治辦為載體,鄰裡街坊、社會組織等多元力量參與的“一心三體多元”治理機制,使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由垂直型向扁平型、由行政領導型向融入自治型轉變,使黨的領導作用和服務宗旨有機結合,切實夯實了黨的執政之基。二是強化了服務為民的有效約束。我區深化社區改革,始終堅持黨建為民原則,始終聚焦廣大群眾期待解決的醫療、養老、教育等重大民生問題,始終著眼基層干部在政治空間、待遇薪酬等方面的制約因素,針對性明確了社區鄰裡為民服務事項、基層干部待遇改善辦法,同步強化制度保障與制度約束,使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工作置於監督之中,大大提升了服務為民效能,有效架起了黨群干群“連心橋”。三是開啟了社會治理創新的基層實踐。我區推進社區改革高點定位、綱舉目張,有目標、有計劃、有節點、有考評,尤其是法治為綱、德治為魂、善治為本、自治為基的“四位一體”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探索了社區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層樣式,豐富了黨領導基層的實踐形式,拓寬了政府主導的有效渠道,協同了社會治理的多元主體,增強了基層社會的發展活力,獲得了基層群眾的高度認可,將為同類型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借鑒。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