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先鋒足印:帶著全村的希望向前奔

記者  何 勇

2018年10月16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吳冰查看木耳生長情況。
  何 勇攝

9月6日上午,在遼寧綏中縣加碑岩鄉王台村富國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發酵棚內,村黨支部書記吳冰正和村民們一起忙活,採摘菌棒上成熟的木耳。

“村裡平整土地稀少,所以就引進了挂袋立體栽培技術,土地利用率是擺地木耳的4倍,且木耳上市要提前兩個月左右,每個菌棒的產量比擺地木耳多出一錢到兩錢,幾十萬袋菌棒增產效益非常可觀。”吳冰說,“我要做的就是帶著鄉親們好好干,讓大家多賺錢。”

吳冰今年28歲,是個“90后”,雖年輕,村民對他的評價卻是“很老到”:有能力、有魄力、有眼光。

2009年吳冰應征入伍,先后做過炊事員、通訊員、干事,還被選送到士官學校深造,其間多次受過嘉獎。2014年12月,他退伍回鄉創業。2015年12月,王台村換屆選舉,25歲的吳冰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王台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山多地少,地理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是綏中縣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接過擔子,吳冰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他決心要為鄉親們找到致富路子。

幾經考察,吳冰帶著村民成立了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號召村干部、黨員和先進村民代表投資入股。合作社總投資200多萬元,購進先進設備,引進木耳挂袋栽培技術,建成年生產規模100萬袋菌棒的木耳生產基地。同時,他們還引進了香菇、平菇、靈芝等菌類生產技術,消除發展項目單一化的風險。

合作社成立,吳冰是最大的股東。為了籌集資金,他四處借錢、跑貸款,將退伍安置費一分不留全部搭進了合作社。木耳基地起步就是11棟大棚。2017年合作社掙得第一筆收入143萬元,分紅14.3萬元,建設及生產人工費用近100萬元。目前,合作社入股戶數已經增加到229戶。

帶著全村1450口人的希望向前奔,吳冰致富方法不止一個,他又搞了農村旅游。

借綏中西部旅游開發之機,依托山村如畫的自然優勢,吳冰帶領村民發展鄉村旅游。他籌資數百萬元,打造繪畫寫生攝影基地。此外,旅游度假村的“宿舍式山庄”和“餐飲食堂”開創了新的旅游經營模式。

2017年,山庄實現收入63萬元﹔此外,他還發動村民開辦了10個農家樂,實現年經營收入15萬元左右,帶動當地山貨、畜禽產品等特產收入3萬多元﹔靠旅游發展,村民一年的收入達33萬元。

一位脫下軍裝的“90后”村支書帶富了一個村,兩個致富產業讓鄉親們腰包鼓起來。目前,全村120戶220人脫貧摘帽,村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2800元增加到3700多元。“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下一步,我們要把木耳產業作為發展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做大做強,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吳冰信心滿滿。

(王  英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16日 17 版)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