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邛崍市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5日11: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邛崍市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將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以“為村”平台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提升服務水平,創新形成微黨建、微服務、微治理、微產業“雙軌四微”工作機制,有效拓展了提升農村黨組織組織力的新路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一、背景與起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針對這一任務要求,邛崍市結合“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工作,深入農村基層進行了調研,主要發現以下問題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一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還有待提升。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但農村黨員群眾普遍存在就業分散、情況多變的情況,從客觀上給基層黨組織造成組織動員難、教育管理難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發揮,弱化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二是基層群眾的凝聚力還有待提升。良好的基層服務可以提升基層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更好的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參與推進鄉村振興。但由於農村面大且部分群眾居住較為分散,缺乏有效的載體將基層黨組織服務與群眾需求精准對接起來,導致服務觸角難以延伸。三是基層治理的號召力還有待提升。在推動鄉村治理中,更多的是靠政府和基層黨員干部來推動,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意識不強,且缺乏有效的參與路徑,難以發揮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如何更有力的號召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治理,推動構建共建共治的格局,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四是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還有待提升。由於農村產業營銷組織化程度較低,且部分農村信息閉塞,缺乏信息來源和營銷渠道,無法針對不同市場的需求實現目標性銷售,產銷環節存在一定矛盾,制約了村民增收致富。
針對上述存在的難題,邛崍市勇於革新路徑,綜合多元要素,基於以下四點考慮選擇使用“為村”。一是功能強大。“為村”平台並非獨立APP,是微信與網頁的深度融合﹔且“為村”平台設置18個版塊,集聚基層黨建、政務服務、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61項功能,極大程度方便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群眾的多元引領。二是使用便捷。“為村”平台作為微信的子應用,以公眾號為載體,用戶隻需申請注冊成為相應村庄的認証村民,即可參與為村互動,截止2018年5月底,邛崍市“為村”平台關注認証村民達358605人。同時,黨員群眾可以直接通過“為村”平台,隨時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反映意見建議,有效打破了時空限制。三是開放度高。“為村”平台有機形成開放鏈接,聯動村(社區)、鎮鄉(街道)、市(區、縣)三級共同整合村庄信息,用戶可自由進入任一級公眾號,實時了解村庄動態。且“為村”平台為全國互聯互通,用戶可及時了解其他地區資訊,助推本地區特色產業“走出去”。四是安全穩定。申請人需通過實名認証,並經本村(社區)“為村”管理員審核通過方可成為“為村”認証村民,內容發布均實名制,保障了健康的網絡環境。
二、做法與經過
邛崍市積極汲取傳統黨建精華,結合信息時代特色順勢而為,依托“為村”平台,著力以精准智慧的方式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一)以“為村”推進微黨建,強化鄉村振興領導核心。一是創新黨員教育路徑。搭建線上農民夜校、“微黨校”,建立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政策、黨代會精神、農村實用技術等內容的黨員學習教育資源庫,同步推送共產黨員網、四川黨建、天府先鋒、蓉城先鋒等黨建平台信息,確保上級聲音傳遞到基層﹔開展“學時制”學習考核,對年邁、殘疾黨員進行網絡送學,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目前,已發布學習資源18537條,黨員累計學時320余萬小時。二是創新黨員管理方式。通過黨員實名認証,完善黨員信息,建立黨建之家欄目,對黨員進行在線管理﹔發揮流動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依托黨員日記、書記信箱等功能,開展黨支部與黨員、黨員與黨員互動交流,收集黨員對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引導黨員積極參與脫貧工作,動員外出經商的流動黨員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產業發展。目前,全市流動黨員認証人數達1117人,佔流動黨員總數71%,依托“為村”提交日記11475篇,開展交流互動34余萬次。三是創新黨員活動格局。開通線上“三會一課”活動室,作為黨員線下活動的延伸﹔依托黨員日記欄目,組織黨員交流和發布學習心得。目前,已開展線上“三會一課”5471場次,開展討論639場次。
(二)以“為村”推進微服務,培育鄉村振興文明新風。一是暢通訴求渠道。發揮村民實名認証優勢,通過“書記信箱”點對點暢通群眾網絡訴求渠道,“兩委”干部第一時間回應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目前,群眾通過平台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民情民意5470件(其中政策咨詢類2628件),已解決5137件(含政策咨詢類2628件),剩余333件正逐步解決。二是創新服務模式。在平台上開通不見面審批、社保查詢、汽車票務、政務服務、法律咨詢等14個服務欄目,促進服務體系與群眾多元需求精准對接,將“群眾隻來一次”進行到底。目前,全市群眾預約各類服務6.84萬次。三是推進鄉村互動。以群眾喜聞樂見方式,線上開展“最美人緣”“最好家庭”“孝老模范”等活動,推進服務群眾與凝聚黨心民心精准對接。目前,各村(社區)開展各類先進評選1334場次,評選各類先進村民3816人次。
(三)以“為村”推進微治理,健全鄉村振興治理體制。一是強化群眾監督管理。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監督機制,發揮村民監督作用,利用“村務公開”等模塊,建立公開透明信息平台,將村公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及時公開,構建和諧共治氛圍。目前,各村(社區)公示“三務”信息62984條,群眾瀏覽量達120余萬次。二是搭建群眾治理平台。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議事機制,開通網絡議事廳,在線開展村級事務等交流討論,形成公開的事項決議,村級干部督促事項落地落實。目前,群眾通過議事廳議決事項236個,已落實項目227個,9個正在落實中。三是整合群眾治理資源。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治理機制,將群眾參與自治的平台進一步延伸,線上推進“河長制”管理制度,組織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河道治理,以共建共治的“大治理”格局構建鄉村生態宜居。深入開展“微腐敗”治理,通過“為村”拓寬群眾訴求反映渠道,讓村民的監督舉報“一鍵”直通邛崍市紀委。
(四)以“為村”推進微產業,夯實鄉村振興產業保障。一是優化產品平台。整合原有村內旅游、村有好貨欄目,建立能夠集成區域產品展示和銷售的“為村一起賣·邛崍市集”,按照銷量、賣家評價等進行綜合排序,提供搜索選項,提升買家購買體驗。建立商品准入審核機制和買家意見反饋機制,開通在線購買評價欄目,切實保障產品質量。全市已開通26個特色產品店鋪,上架特色產品270余件。二是提升品牌效應。以抱團營銷提升產品品牌效應,整合邛崍文君酒、黑豬、黑茶等區域特色產品,發布“邛崍為村·特色農產品地圖”,對全市25種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提升產品附加值。推行“組團式”運營模式,以“區域特色+全市特色”的方式,鼓勵各“為村”商鋪將本地特色產品和全市層面的特色產品同步進行推銷,提升特色產品的吸附力和競爭力。三是推動共贏互利。創新建立網絡分銷模式,對“為村”商鋪產品分銷價格進行統一設定,分銷者通過將“為村”商鋪產品加入自己的分銷商鋪,利用自身的銷售資源對分銷的商鋪產品進行分享銷售,從中獲取一定的商品利潤直接進入微信個人賬戶,實現了共同銷售、共同盈利的良性格局。在豐收節的活動中,依托“為村”分銷模式成功銷售26.3萬元。
三、成效及反響
邛崍市全域“為村”實施以來,先后有上饒縣、廣漢市等地到我市學習“為村”推進鄉村振興的經驗做法﹔中組部、省委組織部和成都市委組織部有關領導蒞邛對“為村”工作進行調研考察,並給予充分肯定。邛崍市的相關經驗做法得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工作網》和水利部官方網站宣傳報道,並在全國“為村”大會作交流發言﹔邛崍“為村”《實務手冊》作為騰訊“為村”培訓基礎材料,在全國進行推廣。
四、經驗與啟示
通過近年來“為村”平台的探索實踐,在以“互聯網+黨建”方式推進的鄉村振興中也有一些認識與體會,主要體現在:
一是凸顯了政治引領,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把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充分發揮出來,把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匯聚起來。邛崍市順應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到基層,以“為村”平台為載體,採取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有效發揮了黨的政治優勢。
二是優化了基層服務,提升了基層群眾的凝聚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以服務增強群眾凝聚力,邛崍市堅持以“為村”平台為抓手,充分發揮平台互聯互通作用,將基層黨組織服務與群眾需求進行精准對接,不斷密切干群關系,有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切實激了發廣大黨員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內生動力。
三是推動了共建共治,提升了基層治理的號召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治理有效的要求,根本在於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體系。邛崍市以“為村”平台為基礎,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強化法制宣傳,不斷增強黨員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努力營造鄉村新氣象。
四是促進了增收致富,提升產業發展的推動力。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邛崍市堅持以“為村”平台為窗口,充分運用現代信息科技發展壯大農村產業,構建起精准智慧的黨建引領方式,有效凝聚了產業發展資源,優化了產業運營模式,拓展了產品銷售路徑,實現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
五、探討與評論
實施全域“為村”互聯網+黨建工作順應了新時代黨建工作潮流,以“雙軌四微”為抓手的“精智黨建”格局,解決了黨員粗放式管理問題,構建了標准化管控體系﹔破解了聯系服務群眾時空差問題,秉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消除了阻礙基層治理合力的隔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打通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此舉正是邛崍市闊步前行在“精准服務、智慧管理”的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之路上,為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出的一次有型示范。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