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基層黨建為統領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四個一”新模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社會治理中心

2018年10月15日09: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

青島西海岸新區陸域面積2127平方公裡、海域面積5000平方公裡這麼大的區域,有26個鎮街(管區)1228個村居,服務管理戶籍人口近119萬人、暫住人口已近70萬人。特別是兩區合並以來區情更加復雜,歷來遺留問題多、弱勢群體多,基層社會治理任重道遠。盡管經過幾年來的發展,新區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方面形成了一些成功經驗,但根據前期基層調研情況和貫徹工委兩個社會治理創新意見情況看,社區多元共治的格局還未成型,基層社會治理還存在以下幾個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治理認識理解亟待提高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調研交流等我們可以明顯感到基層社區書記思想上普遍存在不重視、不研究問題,對社會治理認識模糊、理解片面,第一責任人作用發揮不明顯,社區社會治理領導核心、帶頭人沒有樹立起來。沒有統籌考慮,片面的把社會治理與推動發展中心工作割裂開來。

(二)社區治理體制機制亟待健全

領導決策統籌有待完善。社區治理工作從實際工作看,由組織、民政、發改、財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個部門分工負責,社區治理依然存在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缺乏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的問題,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社區治理行政化色彩過重,服務弱化。社會結構日趨多元、群眾利益訴求復雜多樣、信息傳播方式深刻變化,基層治理難度加大,城鄉社會管理行政化傾向日益突出,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公共服務的職責有所弱化。社區承擔著過多的行政管理職能,社區工作人員很大一部分工作時間被行政性事務擠佔。這既不利於基層社區的民生工作有效開展,也不利於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特別是會對社區居民的自治行動形成“擠出效應”,即削弱社區居民的自治意願和能力。群眾參與度不高。農村社區承擔過多行政性工作,自治功能弱化,組織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資源不足。城市社區居民由於利益相關度不高、對社區居委會認知度不高等原因,參與選舉、文體活動等社會事務意願不強。居民主動參與治理積極性有限,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隻要權利不盡義務現象突出。社會組織力量薄弱。社會組織發展和參與治理不充分。民眾對政府依賴心理根深蒂固,遇到問題還是第一時間尋求政府幫助,很少考慮各類社會組織。特別是近幾年新建的社區活動中心,政府各部門熱衷於到社區建機構、挂牌子、佔房子,但實際大部分空置,形同虛設。

(三)社區治理工作隊伍能力水平亟待提升

社區干部群眾工作理念不強,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不足。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協調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社會組織等之間的關系、整合資源上缺乏工作思路和有效辦法。社區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工作隊伍建設不能滿足基層治理創新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社區工作人員整體年齡偏大、學歷程度偏低、工作能力不足等。

做法:

一、全域謀劃一元領導,創新一條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一)“抓大局”,強化“統籌規劃”。新區工委、管委把社會治理做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明確關鍵,找好切入,對有關涉及社會治理的方向性、全局性內容進行整體性把控,先后出台了《關於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意見》、《關於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新區社會治理的指導性綱領文件,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保障。

(二)“聚合力”,強化“指導協調”。為切實解決社會治理觀念多、聲音雜、指導缺、協調弱,甚至行動南轅北轍的困境,新區工委、管委按照黨中央“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社會治理體制要求,創新建立了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加專門委員會的“1+4”工作架構。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由新區工委書記任主任,負責統籌領導全區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下設政府治理統籌、社會協同共治、公眾參與引導、法治保障推進4個專門委員會,分別由分管區級領導擔任主任。各專門委員會既分工負責,又匯聚合力,充分整合各部門各單位面向基層的服務、管理、資源,從而在更高層面加強指導,在更深層面做好協調,在動態中把握好治理的方向,形成社會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區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面向基層,還建立完善了基層例會制度、對口聯系基層制度、基層信息上報制度、業務科室聯動協作制度、專業指導小組工作制度、鎮街微信工作群等六大工作制度,規范社會治理基層指導工作,強化社會治理基層指導工作實效,打破了政策信息不對稱,從而形成各方深度融合,有序表達利益訴求的協調機制,實現各主體步調一致,並及時填補操作中的相關縫隙。

(三)“謀創新”,加強“攻堅克難”。一是創新多元參與。集眾智,匯眾能,推動多方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制定《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積分實施辦法》、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基本內容》。統籌工青婦、工商聯、國資辦、教育工委等單位,制定出台各行業領域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見,為基層治理多元參與提供依據,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形式內容多樣化,今年以來,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群團組織深入社區開展各種活動574次。二是攻堅解決頑症。堅持問題導向,面向難點痛點下功夫,深入推動新區政府部門聯動,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和問題解決,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一把手通報制度、處置不力單位通報制度,做到群眾訴求一門受理、一站處置、一辦到底,社會治理問題事項辦理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新區“一號通”群眾訴求受理量由2017年平均每天700余件上升到現在1300余件,群眾回訪滿意度由75%上升到88%。三是項目化克服難關。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難點重點項目化推進,分解成十八個重點項目,推動形成系統性並可實踐的方案,排布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案,定點問題定點定時間解決,積極行動,落細落微。

(四)“強導向”,加強“倡導評估”。做好把牢社會治理意識形態,提升社會治理觀念認知,營建社會治理氛圍。一是加強基層培訓,樹立並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建立了60余人的基層社會治理講師庫,分政策提升、學術理論、業務指導培訓、專業部門業務培訓、法律法規培訓、基層經驗培訓、社會組織培訓六大內容對基層社區黨支部1400余人進行全員培訓。二是加強氛圍宣傳,加強與網絡新媒體、電視台等合作,開設《生活幫》《社會治理·法治時間》等欄目,大力宣傳引導公眾參與,新區共治微信公眾號關注量增至10萬余人。三是加強日常評估,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專家、社會組織代表等組成第三方團隊,定期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進行調研評價,完善考核評估機制。通過倡導評估,逐步樹立社會治理標准,形成社會治理模板標杆,以“正向激勵”在更高層面實現“心的治理”,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軟實力”。

二、規范完善一體運行,構建一套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

面向基層社會治理規律性、全局性、共同性的問題加強引導,在省內率先出台了《青島西海岸新區關於加強基層社會治理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並配套制定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基層社會治理規范化建設實施細則》,在全區26個鎮街(管區)設立了集指揮調度、平台值守、監控巡查等功能於一體的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對轄區網格內人、房、物、企、事等全要素數據全部掌握,對各項社會治理事務進行統籌協調、指揮調度,統攬實行閉環管理運行,實現一個體系領導、一個平台統攬、一個機制運行、一個窗口服務。

(一)明確六大任務。即基層社會治理職能定位明晰﹔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建立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運行有序﹔基層社會治理聯動有力﹔基層社區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保障到位。

(二)制定六大標准。明確了基層社會治理人員配置標准、工作制度標准、工作流程標准、辦公場所標准、工作台帳檔案標准(12類基本台帳)、保障標准。

(三)運行六個統一。即統一受理,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歸口受理網格巡查、公眾投訴、社區提報、市民建議等社會治理信息﹔統一調度,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按照職責分工派件到鎮街(管區)各職能辦站所辦理﹔統一辦結,辦結時限根據上級業務規定執行﹔統一督辦,對超期未辦事件,嚴格按照時限要求督辦﹔統一考核,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負責對各職能辦站所社會治理工作考核﹔統一上報,對不屬於本鎮街管轄、需要其他鎮街配合的、需要區屬部門配合的、需要區屬部門單獨或聯合辦理的事件,上報區社會治理平台並說明理由和辦理方向,由區社會治理平台轉辦流轉。

(四)工作六個聯動。一是矛盾糾紛聯調。對矛盾糾紛和群眾來信來訪,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分流、統一協調、統一督辦、統一歸檔。二是社會治安聯防。推動社區網格警務一體化,形成民警與網格員相結合、群防力量參與的治安聯防機制。三是重點工作聯勤。針對階段性重點工作,由指揮中心調配各成員部門,形成職能配合、力量整合、網絡組合、信息匯合的高效工作模式。四是突出問題聯治。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環保、治安等各類社會治理問題專項整治,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五是重點人群聯控。按照“一次全方位信息採集、一個基層信息系統、一套綜合管控手段”,落實重點群體管控。六是治理品牌聯合創建。各鎮街(管區)結合實際制定轄區社會治理品牌創建目標,整合各方力量,豐富創建內涵,提高創建實效,在社區、單位、市場、企業、景區、校園等廣泛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層社會治理品牌創建活動。

三、整合推進一網覆蓋,夯實一個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一)織好全區一張網。全部完成鎮街基礎網格、部門專業網格的統一優化調整,全區重新科學設置1333個網格,實現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糾紛調解、民生服務、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民政事務、計生服務等十大重點領域的巡查、服務和問題解決無縫全覆蓋,形成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城鄉網格化管理模式。

(二)建好一支隊伍。推進專業化、職業化網格員隊伍建設,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方式,重新調整配備網格員隊伍,全區網格員隊伍由原來的3526名精簡優化到1106名,年齡全部在40歲以下,均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實現了網格員隊伍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目標。綜合執法、安監、民警等力量實名下沉網格,專業下沉力量達到近3000名。2018年以來,新區網格平台共收集各類問題事項13.86萬件,有效預警率達71.42%,處置率達95.12%,發現並抑制火情112件,協助處置交通事故150件,走訪並幫助留守老人50件。

(三)壓實一份責任。按照網格有人、有責、有位、有為的要求,創新網格“組團化”管理方式,做實“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N名專業網格員”的網格聯動運行體系。要求專職網格員做到“四提四知”(即: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加強了績效考核管理。按照“一專多能”的要求,出台了《社會治理專職網格員管理制度》,印發《專職網格員工作手冊》,實行區級和鎮街(管區)雙重管理考核制度,明確優勝劣汰考核導向,確保隊伍整體戰斗活力。網格員隊伍優化后,開展了業務崗位大培訓,隊伍素質明顯提升。特別是上合峰會期間,全區1106名專職網格員吹響集結號,深入開展“亮身份、勇擔當、爭先鋒、樹形象”主題系列活動,統一身份標識、統一培訓引導、統一指揮調度,重點圍繞六大領域履行好“七大員”工作職責,踐行“六必”巡查原則,扎實開展無縫覆蓋巡查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成為維護基層和諧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創新開展一站治理,打造一道基層社會治理流動風景線

全國范圍內首創社會治理工作站模式,明確了七項工作職責(巡查、應急、調解、受理、執法、宣傳、其他)和三大重點重點(從源頭上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治理和服務、對外來流動人員的治理和服務,為全區重大活動搞好服務),把社會治理力量推向街面、社區和社會治理各類事件易發重點區域,實現了部門在一線聯動、問題在一線處置、服務在一線開展,貫通了社會治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成為政府管理社會、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

(一)服務在一線,零距離全方位。全區部署了100個社會治理工作站(20輛重點區域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26輛鎮街(管區)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和54個社區社會治理服務工作站),分布在新區外來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區域和城區人員活動密集區域,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服務各類群體,受理相關公眾投訴,協助維護新區重大節日、大型活動等敏感時期的秩序和安全。工作站配備了急救箱、汽車救援工具箱、雨衣、打氣筒等便民服務設備。投入使用以來,累計提供市民咨詢42500余次、周邊巡查18000余次、收到錦旗22面、開展便民服務3200余起,上報並解決居民投訴環境差、缺乏公共服務設施等民生問題,354件。特別是應急救助交通事故傷員、中暑老人、意外受傷老人等120余起,幫助尋找走失兒童、老人500余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精神病患者80多人,起到良好社會效果,受到市民良好評價,生動詮釋了流動工作站為民服務宗旨。

(二)管理在一線,無縫隙全銜接。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作為各鎮街(管區)轄區社會治理的指揮中樞、流動辦公室,能開展流動指揮、流動督查、流動聯合執法等,有效彌補了基層社會治理盲區,通過及時排查不穩定事項,依托工作站開展各類綜合整治等,切實開展了行之有效的一線管理。工作站先后參與了復雜區域綜合整治、治安聯防巡邏、邊防海域警戒、安全隱患排查、環保聯合整治、非宣標語清理、交通違章勸阻、交通堵塞疏導、違停車輛勸離、疑似精神障礙患者處置、非法種植罌粟清理、考場秩序保障等各項活動3000余次,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300余起,上報處理各類安全、環保、治安等隱患8120余起。工作站還在服務保障啤酒節會場、東亞合作論壇、上合峰會等重大活動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統籌調度各工作站部署在一線區域,即是新區形象的展示,又是各類工作的開展平台。在上合峰會期間,46個社會治理流動站全天候運行,總裡程近4萬公裡,出動人員1248人次,巡查發現問題3978起,處理突發事件1040起,排除隱患780起。在啤酒節、金沙灘旅游旺季期間,調度部署8個工作站,參與綜合執法、公共安全維護等,為超過600萬游客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宣傳在一線,多手段全方位。流動工作站配備了外放音響、多媒體真彩屏、LED滾動宣傳欄,設置了社會治理標識、公眾投訴電話等,還開設了對外服務窗口,可有效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協調旅游局、司法局、宣傳部提供了新區宣傳片、普法宣傳片、新區旅游宣傳片、禮讓斑馬線等公益宣傳片在工作站播放,協調公交公司提供公交線路明細,協調旅游局、城管局、市政公用集團等單提供了2萬余份宣傳頁發放,有效提升了宣傳效果。各鎮街(管區)依托工作站還開展了文藝宣傳、政策宣講、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形式多樣的社會治理活動277次,受眾6萬余人次。工作站還通過加強規范化建設,推行半軍事化管理,下發指導手冊、考核辦法、要事日志等規范性文件,實行日調度、周小結、月考核、常態化巡查工作機制,不斷樹立工作站自身良好形象。安置在工作站的44名退役軍人重新找到了第二戰場,成為參與新區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的一支生力軍,典型工作事跡被各種媒體關注並廣泛宣傳報道,成為新區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道流動風景線。

成效:

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基層黨建為統領,創新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一站服務“四個一”為載體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全面打造了基層社會治理“四個體系”(即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保障體系),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四個能力”(即統籌協調能力、服務群眾能力、協同共治能力、全面共建能力),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三化”水平(規范化、制度化、標准化),有效達到了聚民力、謀民利、惠民生、護民安的目標,實現了新區和諧平安穩定。被列為省級社區治理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單位。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