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山東省新泰市委書記劉欽海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2018年10月15日10:1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一場綿延的秋雨,給新泰帶來了絲絲清涼,路旁整齊而美觀的廊道為小城平添了許多色彩。司機師傅說:“劉書記來了之后干了不少事兒,現在的新泰環境更好了、來的企業更多了,我們的生活更有奔頭兒了!”他口中的劉書記就是山東省新泰市委書記劉欽海。

自2012年踏上這片土地后,劉欽海就一直想著把新泰建設成宜居宜業的美麗幸福之城。他是這麼想的,更是這麼做的。

“干部就要干事,就要擔當”

作為資源型城市的新泰,隨著煤炭開採的黃金期落幕,發展危機日益逼近:煤炭產業由過去佔全市財政收入的70%,下降到30%左右。如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為發展插上新羽翼是劉欽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3年,時任新泰市長的劉欽海到北京招商引資,得知光電產業是先進制造業的一個發展方向,市場前景廣闊,他便將這個信息記在了心裡。后來,一位高校教授來新泰講座,談到深圳光電產業發展迅猛,劉欽海就專門到深圳參觀考察,遇到了研究LED照明的袁信成團隊。通過交流,劉欽海發現該團隊有專利、有技術,這正是新泰轉型之需。於是,他下決心將這個項目引入新泰。

把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產業引進來能否實現持續發展?一口氣投資2億元是否有風險?專利技術入股的形式可行嗎?新泰各級領導干部和企業家疑問重重。

為推動項目引入、讓光電產業在新泰落地生根,劉欽海邀請袁信成到新泰授課、和本地企業家座談,讓干部和企業家了解光電產業、慢慢打消顧慮﹔聘請相關專家進行科學論証,確保項目可行﹔多次派人和袁信成團隊溝通交流,討論合作細節。

2014年5月,劉欽海再赴深圳,終於和袁信成團隊在當地實驗工廠就地簽約。該團隊與新泰市政府合資成立晶泰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全球首家將石墨烯技術大規模應用在LED照明領域的企業。袁信成回憶合作過程時說:“劉書記是真心想要改變新泰的產業結構,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

“隻要有了技術和人才,再用資本加以助推,就會出現最大的協同力量。”晶泰星的成立吸引了光電產業上下游及關聯配套企業相繼落地。目前,新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光電產業鏈,逐漸成為全國新興石墨烯產業化的重要基地,新舊能動轉換工作有序展開。

“千難萬難,領導干部帶頭就不難”

“一把手帶頭干在一線、帶頭研究問題、帶頭解決問題、帶頭克服困難,才能形成全體干部向前沖的風氣!”劉欽海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足跡遍布辦事大廳、企業車間。

面對“放管服”改革這塊難啃的骨頭,劉欽海說:“縣域處在一線,對企業和群眾的反映感受最直接,必須在政務生態建設上大膽探索、擔當作為。”他多次現場辦公,積極推行“三集中、三到位”“一窗通辦、一次辦結”改革。今年,山東省“貼心代辦、一次辦好”改革唯一縣級試點單位花落新泰。

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但劉欽海想知道改革的效果到底如何?老百姓在辦事過程中還有什麼難處?政務服務還有多大提升空間?

今年7月5日,劉欽海專門挑業務最繁忙的時間悄悄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走進大廳,他發現一些窗口辦事群眾扎堆。來到二樓大廳,正好碰到一個年齡相仿的老哥在不動產窗口排隊,便上前跟他攀談,問他對服務滿不滿意。這位老哥脫口而出:“我不滿意!已經等了40來分鐘了,按照排號我還要等40多分鐘,一上午的事兒都耽誤了。”

了解情況后,劉欽海隨即叫來中心負責人一起尋找解決辦法。政務服務中心集思廣益、快速制定出應對措施,決定拉長服務“板凳”、增加辦事窗口,開設預審咨詢窗口,實行周六全天候服務,順利解決了群眾辦事等待時間長的問題。

7月底,康平納智能染色項目進入建設審批階段,劉欽海再次來到服務中心現場辦公,和工作人員一起研討如何壓縮審批時間,讓這個重點項目以最快的速度落地。劉欽海說:“去年我們審批一個項目最快用了33天,今年能不能20天完成?”

政務服務中心反復摸排關鍵節點,通過勘探、環評、消防等環節並聯審批的方法,用19天完成了15個部門的全流程審批,創造了項目建設審批的“新泰速度”。下一步,政務服務中心還要以康平納項目為樣板,形成可復制的審批流程模板,讓所有項目都以最快的速度落地。

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燕說:“劉書記這種現場辦公、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風,給我們帶來了壓力,也激發了我們解決問題的動力,讓我們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為老百姓干的事,必須干好”

新泰境內原來分布著大小煤礦近40個,多年的開採造成了129平方公裡的採煤沉陷區,涉及村庄140多個、人口50多萬,解決沉陷區地不好種、房不好住的問題,成為新泰的頭等大事。

2016年初,劉欽海多次赴北京,最終用三個月時間,爭取到全國第二批光伏領跑者計劃,在採煤沉陷區建設農光互補示范基地。他說:“農光互補項目要先農后光,建成這個項目后,老百姓的收益要提高、居住環境要改善,否則我們就會犯無法挽回的錯誤。”

2017年9月,一期項目並網發電,同步建成農業大棚9620棟,承包大棚的農戶開始進棚試種。不管是下鄉鎮調研還是去泰安開會,隻要經過項目區,劉欽海總要進大棚看看。

一次,劉欽海到華能農光互補基地查看情況,遇到了承包大棚的農戶於偉。他帶頭承包了60個大棚,但種大棚他是頭一回,怎麼種好大棚讓他犯了難。劉欽海對他說:“有什麼需求,你可以直接來找我。”后來,劉欽海幫於偉請來了農業專家,給他做指導,幫他解決了技術難題。“如果沒有劉書記的鼓勵和幫忙,我可能早就放棄了。”於偉感激地說。

今年8月18日,受台風溫比亞影響,新泰遭遇罕見大雨,全市平均降雨量達200多毫米。劉欽海放下手頭工作,當即趕到示范區查看情況。一些大棚進水嚴重,農戶們看著地裡被淹的黃瓜犯了難。19日一早6點多,他就召集相關部門到現場,協調解決排水問題。隨后,20多台挖掘機和多台水泵上陣,很快就把棚內積水全部排出,為農戶挽回了大量經濟損失。

“為老百姓干的事,必須干好﹔答應老百姓的事,必須兌現。”他的話擲地有聲。

記者離開的那天早上,秋雨初霽,陽光穿透雲層洒在大地上,一排排整齊的大棚擦肩而過,青雲湖上波光粼粼,一個“經濟更強、百姓更富、城鄉更美”的新新泰正從藍圖變為現實。(記者 李曉芳)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