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湖南東安縣:創建紅色小區 引領城市治理

中共東安縣委員會

2018年10月11日16: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東安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上游,素有“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德文化之鄉”之稱,下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5個鄉鎮、2個國營林場,共有村(居委會)342個,面積2219.95平方公裡,人口63萬人(縣城人口12萬)。現有鄉鎮場黨委17個,縣直黨(工)委12個,基層黨支部1225個(含農村支部342個),縣直黨組40個,黨員25488名。2017年以來,東安縣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大力開展“支部吹哨、黨員報到”活動,推行機關單位與住宅小區結對共建“紅色示范小區”,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基層組織力明顯提升,紅色小區的創建經驗得到省、市媒體的推介宣傳。

一、背景與起因

據統計,東安縣7個城市社區人口中,有40%以上的城市居民是農民進城,他們轉入了各類相對集中、規范的住宅小區,小區已隨著城市發展的步伐,演變成為黨組織服務人民的前沿陣地。近幾年,在創新推進城市社區建設、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發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組織下沉不夠好。當前城市基層黨組織仍然以社區為服務群眾的主要陣地,向下延伸不夠,在服務群眾上存在一定的空白點和滯后性,迫切地需要將黨組織下沉到小區,走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另一方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在住宅小區中,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中的黨員佔了小區黨員總數的60%以上,黨員管理上幾乎是“盲區”,多數黨員滿足於當“8小時黨員”,回到小區后不願亮明身份,把自己等同於普通居民,帶頭意識、服務意識甚至落后於普通居民。加強對小區黨員的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迫切地需要將黨組織建到小區內,把黨的工作延伸到小區內。

二、做法與經過

(一)多方“出點子”,聯動實現組織覆蓋。按照“地域相近、樓棟相連、資源相通”的原則,在全縣開展“紅色小區”創建工作。一是多方聯席“議”舉措,查清家底建組織。通過逐一走訪調查,將各小區的黨員數量、類型和所在單位進行建檔立卡,按照黨組織設置原則,在縣委組織部、社區和結對單位的共同參與下,將條件成熟的小區逐一建立起囊括小區黨員業主、物業管理人員、結對單位黨建指導員等群體的小區黨支部。二是多處物色“聚”合力,選優配強領頭雁。城市社區黨支部黨員少、構成復雜且流動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在成立小區黨支部的過程中,優先將信念堅定、作風優良、熱心公益事業、黨員群眾評價好的下崗職工、離退休老干部和物業人員選配為該小區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三是多項機制“促”長效,健全制度保常態。依托“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網格體系,使各小區形成支部書記負責小區、支部委員負責片區(樓群)、黨小組長負責單元樓棟、黨員負責家庭的四級管理模式。同時,通過積極探索建立“微心願”“微公約”“微公益”等工作機制,讓小區黨支部不定期為小區居民提供各類公益服務。

(二)協同“籌資源”,合力筑牢基層陣地。整合聯系小區的各方資源,打造要素齊全的基層陣地。一是多渠道籌措資金。採取“黨委政府引導、后盾單位幫扶、房地產商資助、小區黨員自籌”的模式,為紅色小區創建籌集充足的工作經費,確保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嚴標准建設陣地。由各黨建指導員與小區開發商對接協商,大力爭取資金支持及場地支持,確保小區黨員開展活動有場所,支部開展工作有陣地。三是高濃度營造氛圍。在各小區入口的小廣場、各條小徑、宣傳欄、電梯間等處設立安放內容豐富的紅色標志及黨建宣傳小標牌,用濃厚的“紅色”氛圍,讓小區內的每一名黨員更好的牢記宗旨、履行義務,讓小區裡的每一戶居民感受到黨的溫暖。

(三)活動“不停歇”,為民工程好戲連台。組織開展“親民”“為民”“利民”“助民”“安民”等為民服務主題實踐活動,整合有限資源,實現小區活動日日有新意、月月有新招。一是組織治安巡邏。每月固定時間由結對單位黨員與社區干部組成治安巡邏隊對小區及周邊地區開展治安巡邏工作,同時鼓勵小區黨員自發組織義務巡邏隊每天不定期對小區開展巡防工作,有效地幫助居民落實好自防措施。二是開展文明勸導。組織結對單位黨員每日到小區區域指定路段進行文明勸導。通過宣傳引導小區居民、過往行人、各類車輛文明行路,勸阻亂扔垃圾、胡亂泊車等不文明行為,逐步構建“小區內安全防范全覆蓋,小區外文明素質大提升”的和諧氛圍。三是幫助排憂解難。鼓勵結對單位聯合各社區不定期向小區居民發放法律法規宣傳冊,組織業務專家現場講解,協同社區干部、小區黨支部積極舉辦小區糾紛調解、民情收集、環境治理等各類志願活動。

(四)找准“丈量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一是對標觀摩促互學。將全縣城市黨建工作月例會開進“紅色小區”,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社區黨總支部書記以及部分物業企業負責人對“紅色黨建示范小區”進行實地觀摩,不斷督促社區、結對單位、物業企業在觀摩中找差距、促提升。對提供會議現場的小區,在黨建考核中實行加分制。二是逆向測評驗實效。以小區為單位,每年採取“居民群眾參與測評、社區黨總支匯總上報、縣委組織部統籌協調”的方式,對居住在小區內的機關黨員和結對單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社區黨總支、結對小區黨支部的打分情況作為該名黨員重要評價依據。以逆向考核的方式,督促小區內每名在職黨員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切實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三是激勵獎懲促提升。將群眾的滿意率、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的實效作為社區黨建考核、機關黨員進社區和小區黨員參與創建工作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以小區為單位,每季度進行社區、小區黨員群眾滿意率排名,將創建工作出色的人員納入全縣黨建表彰范圍。

三、成效與反響

(一)組織有力,強化核心固堡壘。在“組織建設全覆蓋、黨員管理無盲區”工作目標指引下,基層黨支部開始在城市黨建工作中“唱主角”。一是支部過硬,小區“組織網”越織越密。紅色小區黨支部的成立由統一派駐的黨建指導員全程指導,同時根據各小區支部每個黨員的不同技能特長劃分若干功能型服務黨小組深入開展工作。創新建立起小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也讓各結對單位主動參與活動,主動提供服務,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發展共促、活動共辦、治理共商。二是隊伍過硬,黨群“連心橋”越架越寬。充分發揮老年科協、關工委、團委的組織優勢,採取“推選小區能人、選舉離退休黨員、社區黨總支委員兼任”的方式,為小區選優配強黨支部班子成員。社區黨總支和小區黨支部每季度組織開展的“集中走訪”活動也成為幫助小區群眾排憂解難的重要渠道。三是工作過硬,黨建“一盤棋”越下越好。嚴格建設標准,建成的有硬件設施、有黨建制度、有黨旗黨徽、有入黨誓詞和黨員權利義務、有宣傳專欄、有報刊書籍、有標牌、有服務承諾的“八有”活動室較好地實現了城市黨建工作的標准化和可視化﹔落實雙重管理,依托“工作在單位,活動在小區,奉獻在雙崗”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對在職黨員黨員八小時以外、工作單位及居住小區的延伸管理﹔探索服務機制,各小區黨支部的探索開展的“微公約”“微心願”“微公益”等“微黨建”工作法也逐漸成為城市服務型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助推手。

(二)重點突出,服務群眾當先鋒。“居民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的菜單式工作模式讓小區小支部在征集群眾需求,創新服務載體,建設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上新招頻出。一是暢通渠道,群眾“點單”更自由。通過不斷拓展開通社區便民服務熱線、放置樓棟民情信箱、創建微信公眾號等民意收集渠道,一年來,共向各紅色小區居民收集到涉及便民服務、秩序穩定、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021條。二是明確歸類,社區“下單”更精准。由社區對收集的問題進行分門別類並及時反饋處理。截至目前,已向上級黨委政府反饋並解決政策層面問題12個,向縣直部門單位反饋處理相關問題54個,直接處理解決社區自治方面問題156個,其余能夠由機關黨組織和黨員能夠提供幫助的問題,先社區根據不同的服務崗位項目設置囊括了結對幫扶、愛心認領、關愛陪護、矛盾調處、治安巡邏等5大類15小類的“黨員報到”工作台賬,再由小區黨支部逐一派發“服務清單”,真正實現了黨員貼身貼心服務群眾。三是設崗定責,黨員“接單”更直接。社區層面,通過組織結對單位黨員和社區干部定期開展治安巡邏和文明勸導,一年來共消除安全隱患86起,勸阻打架斗毆事件3起。小區層面,在黨員雙重管理模式下,一年來由小區黨支部根據個人職能特點和興趣特長派發的“服務清單”已讓2384名在職黨員到居住社區及本單位結對小區報到,幫助解決各類社區民生實事1267件。

(三)制度健全,獎罰分明激活力。通過加強督導,明確各參與單位具體行為的“加”“減”分標准,為紅色小區創建找准“丈量尺”。一是督導體系逐步完備。將紅色小區創建情況納入黨建指導員和支部書記述職內容,聚焦工作落實和黨建手冊使用情況,由基層黨委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集中督導檢查,縣委組織部進行半年考核,不斷推動工作落實。二是逆向測評扎實有效。通過創新思維,改變了以往“順向認可”傳統思路,用“逆向測評”方式,先把可能出現和存在的問題挑出來,擺到面上,制成表格,讓群眾來挑刺,讓群眾來判斷、讓群眾來認定,引導黨員群眾給居住在小區內的機關黨員和結對單位黨員的工作“挑刺”。一年來,通過逆向測評,處置小區內不合格黨員6名,調整黨建指導員2名。三是獎懲機制嚴格有力。建立群眾滿意清單,對小區內普通黨員、黨支部成員、結對單位黨員實行分類管理考核,在2018年全縣“七一”表彰中,共表彰在紅色小區創建中工作出色的全縣“優秀黨務工作者”3名,“優秀共產黨員”7名。

(四)群團一體,志願服務聚合力。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將社區、機關、離退休黨員有機融合,開創小區群團工作“新格局”。一是“五老”護青苗。充分發揮“五老”余熱,在每個小區黨支部劃分出“四點半”長者幫扶特色黨小組,組建的幫教志願服務隊、網吧監督志願服務隊、關愛志願服務隊、道德教育志願服務隊、創文宣傳志願服務隊5支志願服務隊也已成為社區培養教育未成年人、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社會力量。二是婦聯傳美德。通過在各小區不定期開展“樹家風家訓、傳家庭美德”系列文化娛樂活動,舉辦“樹家風、晒幸福”最美家庭故事會,開展“最美家庭”“三好媳婦”等評選表彰活動,讓各小區內傳習傳統文化的氛圍日漸濃厚。今年端午,縣婦聯全體黨員干部和數名巾幗志願者更是帶著大米、粽葉等食材與小區姐妹一起包粽子,切實增進了干群關系的密切融合。三是團委當先鋒。團員志願服務隊通過每周六定期到結對社區開展各種“微公益”活動,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諸如免費維修小家電、義務理發等大小志願服務,免費發放的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科普資料也讓小區居民的健康、法制意識逐漸提高,截至目前縣團員志願服務隊已到各共色小區開展相關志願服務23次,服務群眾1429人次。

四、啟示與探討

1.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要把黨的組織建設放在小區管理的重中之重,堅持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管理公司三方交叉任職,結對單位黨員和黨建指導員深度融入,充分發揮黨組織監督指導作用,確保小區內部運行規范合理。

2.注重小區黨建資源統籌。要充分協調區域內單位、群團組織、老科協等為小區黨組織建設提供服務支持、資源支持和信息支持,為小區黨組織建設“保駕護航”,確保小區黨組織建設“生根發芽”。

3.激發小區黨員先鋒意識。要採取信息化手段認真摸清底數、嚴肅黨員管理、喚醒“休眠”黨員,採取多種方式激發黨員身份意識和引領意識,讓群眾感受到黨員在身邊,服務在身邊,提高群眾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4.立足小區實際開展活動。要定期在社區內發放宣傳資料、巡查環境衛生、監督亂停車、看管小區的綠化、開展文明勸導活動,過程中發現或者遇到不能處理的問題時及時記錄並提交小區黨支部督促物業整改,通過活動服務群眾,通過服務凝聚民心,通過引領匯聚黨心。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