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傳承“紅船精神” 營造培育創新人才的良好氛圍

2018年10月11日08:5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傳承“紅船精神” 營造培育創新人才的良好氛圍

【紅船聽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培育出大批富有創新精神並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掌握創新的自主權、主動權。

培育創新人才,與一個社會的文化環境息息相關。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紅船精神”,在全社會營造鼓勵人才創新的良好氛圍,樹立有利於創新的價值觀,為培育創新人才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完善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創新是敢為天下先,進行創新需以堅強的意志力作為保障和后盾,同時也要在全社會樹立寬容失敗的理念和心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觀念,寬容創新過程中的失敗和錯誤,鼓勵創新,反對守舊不作為。

創造一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寬鬆環境。不以成敗來判斷對與錯,而是以可持續的眼光來評判,正確看待失敗、寬容失敗就是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創新能力首先來源於創新意識,不對人們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道路上的失敗予以寬容,人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受到抑制。寬容失敗是對人才的信任,對知識創新所必需的自由精神的尊重。

試想,如果一旦創新失敗,就要追究失敗責任,可能會使創新主體在以后的創新過程中產生種種顧慮,這必然會削弱和打擊創新主體的創新積極性,創新主體不敢承擔創新的任務和風險責任,最終造成創新的低效率甚至夭折,不利於社會的進步和創新文化的形成。在這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應該注意加強挫折教育。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必須從小培養他們對失敗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培育創新人才需要能力本位理念的激勵

理念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指引人們行動的方向。要使創新成為實踐主體的內在目標和要求,必然需要相關激勵,而激勵作為維持創新可持續的必要條件,需要樹立能力本位的理念。

在創新激勵中,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激勵手段,應有助於創新主體的發展,隻有這樣才能在創新的過程中使人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和運用。評價創新成果,應該以能力提升與充分發揮為標准。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創新激勵評價標准不在於一次創新是否完成和成功,其評價標准在於創新是否具有績效,即其中能力發揮的狀況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在能力本位理念下,人的活動圍繞著如何更大地發揮人的能力這個中心進行。在這種理念之下,保証了公平,同時也符合效率優先的原則。能力本位理念的確立,有利於人們真正尊重人才,有利於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深化,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社會整體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確立能力本位的原則和理念,把人的能力發揮作為價值取向,人的各種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和培養。而作為人的重要能力的創新能力,也能夠得到極大重視。

培育創新人才需要筑牢創新主體的責任感

創新主體是創新行為的承擔者,為了保証創新目標的落實,我們必須增強創新主體的責任感,即讓創新主體願意、樂意去創新,將創新作為自己的責任去承擔,這樣才能持久創新。對創新目標的認同度越高,主體對實踐對象把握的主觀願望也就越強,因此創新主體所投入的精力也就越多,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就越大。

人們的興趣對於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不能僅僅依賴人們的興趣去實施創新。不賦予創新主體以創新責任,那麼創新沖動和創新行為就不具有堅實的基礎。責任是人們必須去做的事情,而興趣是人們可以選擇去做的事情,創新不能僅僅成為人們的興趣,還應該成為人們的責任。增強人們的創新責任,使創新主體認識到創新之必須意義時,創新能力的培養機會便會大大增加。

增強創新主體的責任感,需要培育創新文化的沃土。創新文化以創新作為核心理念,既包含了人們對未來創新的期盼,也包含了人們對歷史創新的確認。創新文化代表了作為創新主體的人對社會、經濟、文化等本質的認知與追求,堅持這種文化建設的方向,一方面是確認了創新是一種值得提倡、鼓勵的行為﹔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創新不僅關乎人的發展,也關乎人的生產,是一種人們必須去做的行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祖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火熱進程,為一切有志於創新創造、干一番事業的人們提供了廣闊舞台”。時代的新要求與創新的緊迫感有助於創新主體樹立創新責任感。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是知識的多少、智力的高低與創新能力的大小。面對異常激烈的國際競爭形勢,創新是一個國家迫在眉睫的任務。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創新應成為每一個國民不可推卸的責任。從個人來說,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屹立不倒,獲得全面發展,每個人也必須持續創新。

當代中國社會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實踐,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發展難題。立足時代背景化解改革進入深水區所面臨的發展難題,唯有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帶動社會良性運行。社會隻有在生產力不斷進步的條件下才可能持續發展,而生產力的持續發展需要的正是創新人才。所以,我們需要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為引領社會創新風尚做出努力,從而為創新人才培育提供廣闊空間。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師英杰)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