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河南管城:創建“紅色街區” 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0日16: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鄭州市管城區對城市基層黨建展開了積極探索,把推進區域化黨建放在創新基層治理的大格局中進行系統謀劃,以“強化核心、統籌資源、溝通黨群、融合社區”為工作方針,通過創建“紅色街區”,整合街區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各類學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建資源,成片打造各領域黨建示范點,充分整合各類區域化資源,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心城區實際的區域化黨建工作路徑。

一、背景動因

管城區位於鄭州市中心城區,轄區總面積107平方公裡,下轄1鄉10個街道辦事處,是國家中心城市六大發展定位中建設“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作為鄭州市老城區,管城區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出現機關、農村、社區和“兩新”組織等黨組織在一定區域內共存的現象,造成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和作用發揮出現重疊、交錯等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及“小政府、大社會”治理格局的不斷發展,分散的基層力量和資源難以滿足社會管理需要。加上新形勢下,外來務工人員和高層次人才不斷流入,社會各類人員流動性不斷增強,所有這些新情況都對基層黨建和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亦成為全區黨建工作的中心與重點。

為破解這些難題,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管城區在紫荊山南路街道西堡社區試行創建“紅色街區”。西堡社區,是管城區紫荊山南路街道第一個落成的回遷安置型社區,由安置回遷區(西堡新居)和商業開發區(永恆理想世界)兩個小區組成。轄區總面積近0.2平方公裡,於2014年11月在紫南辦事處的組織安排下順利完成全體村民回遷,現總人口6500多人,共4006戶,黨員127人。在回遷過程中,轄區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順利破解拆遷難、安置難等諸多問題,實現了“拆村不拆黨組織”,推動了“村庄治理”向“社區治理”轉變。西堡社區作為全區第一個“紅色街區”試點,管城區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堅持理順機制、明晰職責,以“紅色街區”為抓手,大膽探索創新城市黨建各領域工作,建強組織,整合各類城市資源,推動城市黨建工作從封閉運行向開放運行轉變,逐步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城市黨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管城區著力營造黨員群眾齊心跟黨走的濃厚氛圍,以“紅色街區”創建,有效激發城市黨建活力,讓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更加牢固。

(一)整合資源,搭建組織新構架

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共建文明和諧社區,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管城區投資60余萬提升西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基礎設施,以西堡社區為基礎,一方面按照“陣地+”的模式,依托現有陣地進行資源整合,將區域內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非公企業黨組織等高效融合,打破單位個體、地理位置、黨員類型等局限,納入“紅色街區區域黨委”中來,促使形成紅色街區統一領導、相關單位積極配合、非公經濟及新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聯動新格局,發動轄區資源向黨員群眾提供服務和支持,並按照沿街地域管轄原則,制定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全員參與研究黨建工作難點問題,部署服務群眾工作。另一方面按照“服務+”的模式,購買崗位社工入駐,在滿足黨員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借助“雙工聯動”“三社聯動”雙模式,通過社區動員和社區倡導促進社區參與,依托黨員群眾服務陣地,達到社區、群眾、社會組織等和諧共建的模式,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協助完善社會救助體制,創新社區治理格局。

(二)凝聚人心,探索治理新模式

面對街區村民和大量外來人口入住,帶來的商住連片和人員結構多元化等諸多問題,西堡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秉持 “凝聚黨心民心,服務黨員群眾工作理念,堅持創新思維。

在基礎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動社區黨建網格化、全員化、規范化,完善社區黨建引領服務居民群眾模式,使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了以社區為綜合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工人才為支撐、志願服務為有效補充的“三社聯動”發展格局﹔通過設立“微課堂”、認領“微心願”、開展“微公益”、弘揚“微典型”,暢通 “微循環”,逐步完成社區居民生活方式、文明形象、組織形態的巨變。西堡社區探索總結出適合自身實際發展的“135”工作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強化功能,構筑服務新體系

強化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通過創新並完善服務載體、服務方式、服務機制,使黨員、黨組織潛移默化地貼近群眾、深入群眾,在服務的過程中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貼近群眾、贏得群眾,真正實現將群眾團結在黨組織周圍。

作為管城區首個“紅色街區”,西堡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成立“希夕城堡”項目,組織招募各類志願者為適齡兒童提供免費親子早教等,是西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的又一創新舉措。設立的“希夕城堡之幸福樹”板塊,按期開辦親子沙龍、我是小主播等項目活動,注重提供社會化的社區教育,提升社區家長之間的教育交流,為社區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有益條件,更為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從服務的層面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實現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時設立的“希夕城堡之幸福裡”板塊,通過服務的開展,從“協商—調研+宣傳—環境清潔、垃圾分類”等方面入手,目前已建立四級管理體系,運用“變輸血為造血式”“參與式發展”“掃樓家訪”等開展方式,充分調動社區的積極性和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從改善樓院環境衛生開始逐步形成干淨、文明、和諧的“村改居”樓院。

(四)擦亮底色,營造引領新氛圍

進一步創新社區黨建工作載體,積極營造濃厚的黨建工作氛圍,西堡社區因地制宜建設宣傳陣地,打造近千米的紅色文化長廊,使紅色街區黨建工作新增了有效的宣傳載體。

紅色文化長廊分黨建動漫長廊和黨史展覽牆兩部分,將黨建常識、反腐倡廉等內容,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在道路兩旁,著重宣傳“黨建責任”“黨建服務”“民主決策工作法”等。內容上簡明扼要,思想深刻,富有啟迪意義,居民群眾潛移默化地接受著“紅色文化”的精神洗禮。整合街區內各類服務場所,高標准打造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統一logo標識、標牌和規章制度,在主要路口、街區顯要位置設置黨史展覽牆、黨建標語、時代楷模展示欄等紅色景觀,堅定傳遞黨的聲音。隨處可見“紅色載體”,為實現基層黨建常態化、大眾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品牌化水平。

(五)建強隊伍,倡樹文明新風尚

在教育方式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平台效應,借助黨員教育微信公眾平台,探索實施“微課堂”“微講台”等線上活動,為黨員推送黨建理論、黨員管理和服務群眾等方面的內容,切實改進黨員教育方式由“傳統化”向“信息化”轉變,增強黨員教育工作的效率性、參與性。在管理手段上,區委組織部門以開展“雙聯雙促”主題黨建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組工干部聯系街道、社區,實行部領導包片、機關科室聯系街道、組工干部聯系社區,發揮組工干部宣講員、調研員、觀察員的作用,為社區各項黨建工作開展提供助力﹔以開展共產黨員“星級評定”活動為抓手,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社區自管黨員”“非公有制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黨員”“流動黨員”四大類黨員實行目標化、經常化、規范化管理﹔全面落實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制度,制定《在職黨員雙向管理辦法》,根據黨員個人特長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初步成效

從西堡社區的試點實踐來看,努力構建“紅色街區”,能夠較好的解決管城區當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效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是互助共建促和諧。通過聯合創建,發動區域資源共同開展黨建主體學習、討論、實踐等活動,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互助小組會議。有效解決了紫荊小學放學時道路擁堵和街道規劃停車位等問題﹔引導基層黨員志願者、流動黨員等群體廣泛開展各類服務﹔五老人群(離退休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作為社區領袖群體,充分發揮群體優勢,帶領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轄區老黨員楊麗敏,經常組織居民從自己門口開始到整個小區,不定期開展清理小廣告、宣傳文明養犬等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使命和責任。

二是紅色引領響應好。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西堡社區在“紅色街區”創建中,2個黨總支、11個黨支部和15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紅色服務倡議宣言,組建由65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的黨員志願服務隊﹔自發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 600 余次,累計服務時長981小時﹔建立對於社區社會組織的管理機制,完善獎勵監督機制,設立愛心銀行存儲愛心積分,積分可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及區域資源提供的優惠券等。在回饋組織的同時也調動區域內資源積極性,實現社區鄰裡互助、區域資源自循環。

三是群眾參與熱情高。在各方紅色力量的努力和帶動下,群眾從懷疑到信任、從觀望到認可,完成了從旁觀的“你”到參與的“我”的蛻變。由西堡居民劉巧雲、趙麗組成的小西民調解員,為一戶子女繼承房產一事多方調解,最終一家人握手言和﹔劉氏姐妹花發起成立戲曲社團,每月定期下社區做文藝匯演,走進黨員群眾身邊﹔羅伊禾自發組織居民給節假日期間堅守崗位的司機師傅送去一份溫暖﹔賈香蓮自發組織居民給兒童之家書籍進行編號並選舉出圖書管理員,激發居民自治的熱情。

四是區域發展聚力增。西堡社區針對居民養老托幼等棘手問題,堅持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三社聯動”,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進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等社會專業機構,向轄區居民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這些社會專業機構,立足發揮社會組織“補充”作用,打造專業的黨務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隊伍,促進黨建工作與社會工作、黨建管理方法與社會組織管理的融合,實現各個項目中的人員、資源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的互聯互通,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同時,區域黨委通過把不具備單獨設立黨組織條件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按照地域相近、行業相同等原則聯合起來納入區域黨組織,形成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相互帶動、和諧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西堡社區在“紅色街區”試點創建中,累計接待20000余人次,接待省市區各級領導觀摩70余次,被省市各級媒體報道143次,得到了轄區黨員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四、幾點啟示

管城區以區域統籌理念,充分發揮黨組織服務保証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以西堡社區為試點,創建“紅色街區”,充分整合區域內黨建資源和各類社會資源,為居民提供了便利,實現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突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第一,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必須以黨組織為核心,夯實黨建基礎。在西堡社區,黨組織就是“凝聚黨心民心,服務黨員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建立區域內各級各類黨組織“區域黨委”,把街道社區、駐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統籌起來,就能發揮1+1>2的效果,使黨的組織和工作能夠有效覆蓋社會各類群體,為堅持和落實黨的領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奠定堅實基礎。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就是要堅定黨的領導,傳遞黨的聲音,讓人力、服務等優質資源向城市社區傾斜的同時,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組織引領群眾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激發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凝聚社會正能量。

第二,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定位社會,服務群眾。管城區牢固樹立服務理念,把服務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於區域內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利益訴求,促進黨建服務常態化、服務效能最大化。比如為了提高群眾參與度,管城區建立服務回饋機制,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黨員志願者愛心銀行,街區內黨員群眾參與志願服務情況以積分形式記錄在“愛心儲蓄存折”上,累積到一定數額,可兌換街內非公企業和商戶提供的“公益理發券”“家政服務券”“免費停車券”等消費服務,在黨員群眾的服務過程中,培養歸屬感,積極帶動各類基層黨組織參與“紅色街區”建設,拓寬服務溝通渠道,提升時務時效。

第三,統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實事求是,創新發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很多問題的解決沒有舊例可尋,隻有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舉措,才能不斷打破傳統的體制機制的束縛,總結新經驗,打造新亮點,創造新模式。“紅色街區”創建,是管城區主動適應新形勢,結合本轄區的實際,及時對城市基層黨組織功能、黨組織設置、黨的活動方式和黨員教育管理等進行調整改革的一個創新舉措。在西堡社區,獨創的“135”社區黨建工作法,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三社聯動”機制為載體,通過設立“微課堂”,認領“微心願”,開展“微公益”、弘揚“微典型”、暢通“微循環”搭建“五微活動”平台,就是堅持用創新思維,探尋總結符合西堡社區發展實際而醞釀出的新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