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大荔東大社區:“愛心家園”讓城市黨建有溫度

中共大荔縣委組織部

2018年10月10日09: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的基層組織,同時也是直接服務群眾、與群眾最貼近的組織,社區工作件件涉及群眾利益,事事關系百姓冷暖。大荔縣東城街道東大社區黨總支以解決困難群體實際需求為導向,聯合轄區機關單位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黨員志願者隊伍,成立“愛心家園”,聚焦轄區殘疾人群、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特困家庭等困難群體,動員452名黨員志願者、社區干部,通過“編外媽媽”、“黨員陪伴團”、“愛心扶助隊”等形式,結對幫助困難群體,讓服務有了家的味道,受到居民群眾廣泛贊譽。

一、“愛心家園”產生的背景與起因

東大社區位於大荔縣城東南部,有居民3956戶8015人,56個自然巷道、19個居民小區。社區黨總支下轄2個黨支部,黨員94名,注冊進社區服務的在職黨員510名,有大荔縣衛計局、疾控中心、大荔中學等12個共駐共建單位,以及大型超市、各類餐飲、服裝鞋帽等460個營業網點。由於社區與兩個城中村交錯,是一個典型的農、居混居社區,居民情況比較復雜,困難群體相對較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致使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在縣級城市越來越多,加之還有為數不少的下崗困難家庭、殘疾家庭、特困家庭,這些群體的實際需求、特殊困難,成為社區黨總支必須解決的大事。

在社區“兩委”干部的努力下,這些困難群體的低保社保、殘疾補助、上學就醫、就業培訓、臨時救助等方面應該享受政策全部得以落實,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但是,在社區網格員長期走訪和搜集意見中,仍然存在殘疾人、特困戶思想上不穩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行動不便者辦事困難、信息不靈通,也出現了被社會邊緣化的傾向。如何讓孤獨的老人不再孤獨,讓留守兒童打開心扉,健康快樂的生活,讓殘疾人、特困戶得到及時幫助,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讓他們在社區有家的歸屬感,“愛心家園”應運而生。

二、“愛心家園”的服務和運行模式

一是“走街串巷”搜信息。找准困難對象。依托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在每個網格內的小區、單位、道路、商場、學校等進行“拉網式”排查,摸底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特困戶等困難對象,通過全面排查和精准識別,排查出空巢老人33人、留守兒童71人、殘疾人170人、特困戶22戶。摸清實際需求。針對每個困難對象,進行入戶走訪,准確掌握每人具體信息、生活困難和實際需求,確保他們有針對性的及時獲得實際幫助和關愛。通過網格長、街長、樓長常態化專訪及時了解服務需求,實現實時動態管理。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個人台賬,完善信息清單、問題清單、需求清單,完善社區困難群眾信息數據庫,借助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技術,搭起了線上工作平台,形成了一個個新媒體社區。將愛心志願者與困難群眾通過信息化手段融合到一起,加強聯系溝通,精准精細服務。

二是“結對組團”強服務。社區黨總支發揮核心作用,引領轄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利用職能特點和資源優勢,凝聚各方力量做好社區志願服務。目前登記在冊的社區黨員志願者452名,根據各人特長與意願,與困難對象的實際需求進行匹配,“結對組團”開展“一對一”“多對一”幫扶活動,共組建夕陽紅義工大隊、老人健康“零距離”服務團、“四點半課堂”輔導團、同州黨旗紅志願家政團等8個服務團,結成146個幫扶對子。建立志願者服務體系,下沉網格開展服務活動,進行“服務打卡、愛心積分”,讓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活動、累計愛心積分、兌換相應商品、激勵志願服務,不斷提升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獲得感、價值感。

三是“編外媽媽”送溫情。針對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的問題,成立了“編外媽媽團”,動員駐區單位65名在職黨員,每人認領1-2名留守兒童,成為他們的臨時父母。生活上照顧,陪小朋友聊天游戲過節,彌補親情缺失﹔教育上關注,進行學習輔導,培養學習興趣和閱讀習慣﹔思想上引領,了解思想狀況,關心情感生活,對其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態和現象進行教育﹔行為上引導,對懶散、自私、不文明禮貌等行為習慣進行糾正,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心理上輔導,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讓他們生活有人管、學習有人教、成長有人導,健康快樂成長。

四是“黨員陪伴團”暖人心。對社區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缺少陪伴的問題,成立了“黨員陪伴團”,12名黨員利用業余時間,陪老人們聊聊天、為老人們跑跑腿、給老人們干干活,開展“四個一”幫扶活動,即:一周打一次慰問電話,了解老人的需求﹔一月上門探望一次,陪老人說話聊天,查看身體狀況﹔一季度幫助老人完成一個小心願﹔一年陪老人過一次生日。為他們提供生活照料、心靈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跑腿辦事等服務,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到老人家探望,陪老人過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贈送禮物,讓老人享受兒女般的親情。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講解養生、衛生等生活常識,老人生病時能夠得到及時醫療和照顧。

五是“愛心扶助隊”獻力量。結合社區殘疾人的實際需求,組建了“愛心扶助隊”,以“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就業扶助,心理關愛”為重點,開展送醫上門、政策宣傳、就業培訓等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開展“擁抱美好生活”歌唱比賽、趣味運動會、居民大舞台等文體活動,為殘疾人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豐富精神生活。“愛心家園”讓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更好的融入社會,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困難。

六是“美麗銀行”存愛心。搭建“美麗銀行”的志願服務平台,充分發揮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敬老、助殘、關愛留守兒童的服務中實施“美麗銀行”志願服務模式,充分發掘困難對象的特長和優勢,鼓勵他們為居民服務,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積極融入社區生活,獲得存在感、歸屬感、成就感、自豪感。“美麗銀行”志願服務,增進了鄰裡之間的關系,激發了群眾中蘊藏的正能量,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局面,促進志願服務良性持續開展。

三、“愛心家園”的經驗和啟示

服務不止一個方向。城市社會治理工作千頭萬緒,困難群眾需求多種多樣,社區黨組織必須時時聚焦社區居民實際需求,劃難點,找痛點,通堵點,找准服務新方向,以“精准精細精心”的服務理念,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小事,處理好社會治理的難事,辦理好社區發展的實事。

服務不止一種可能。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單一的服務方式無法滿足居民的多樣需求,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服務形式,提高服務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激發居民參與社區自治共治的熱情,使每個群體、每個困難對象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關愛。

服務不止一種味道。社區服務不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熱心、真心、誠心的真情服務才能真正甜進百姓的心裡。不僅滿足生活基本需求,更要聚焦精神層面需求,讓服務充滿濃濃的“人情味”,讓居民獲得歸屬感、家園感、愉悅感,讓黨建更有溫度,讓民心更溫暖,讓百姓更幸福。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