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新區服務中心:秉持“互聯網+”思維 打造“網絡黨建”創新品牌

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北梁新區服務中心

2018年10月09日15: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年,北梁棚改拉開帷幕。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包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舉全市之力打好北梁棚改攻堅戰的總體部署。

2014年,北梁新區安置區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15個安置小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裡,東至民生大街北端沿紅星美凱龍東沿到站北路止,西至阿爾善大街,南至站北東路,北至東門外大街,巴彥塔拉大街橫貫其中。安置區共建成345棟樓、29308戶。已入住19200戶,45318人。北梁新區設6個社區,北梁新區服務中心負責有效督促、協調、推進各社區工作。

隨著北梁居民的安置入住,北梁新區迅速建立、健全干部隊伍、機構場所、體制機制,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強根基不動搖,整合資源,有計劃、有組織的服務社區建設,服務民生,在短短的幾年內,社會基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進展,社會治理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居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與便利。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對黨的建設特別是拓展黨建工作空間、創新黨組織活動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為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在發揮黨建工作服務全區各項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突出破解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題,抓實非公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雙覆蓋”,鞏固常規性黨建工作陣地,打破時間、空間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將傳統的工作方法與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北梁新區黨建工作新高度。

站在歷史新起點的起跑線上,如何讓新區更美、更好,如何讓百姓更安心、更幸福,實現“安居夢”,北梁新區服務中心以“搬的進、住的穩、可持續”的目標,始終堅持順民意、謀民利的原則,不忘初衷、和諧善治。秉持“互聯網+”思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以黨建創新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和手段創新,一張網、一條心、一股勁,以“一核多元五化”為主線,推進社會服務管理精細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開啟社會治理新篇章,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居民幸福感。

一、創新背景與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這是我們黨在准確把握我國發展所處新的歷史方位基礎上,從國家治理層面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本著“務實、高效、便捷”的原則,運用“互聯網+黨建”的模式,拓展黨建工作空間,創新黨建多維模式,適應黨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使“互聯網+黨建”成為傳播黨的理論的前沿陣地、開展黨建工作的交流平台、服務企業服務黨員的“綠色通道”和提升黨員黨性修養的有效途徑。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多措並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社區是服務人民群眾最基層的場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實踐証明,城鄉社區的服務和治理能力越強,社會治理的基礎就越牢固。為此,北梁新區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新途徑新方法,堅持以“問題、需求、目標”為導向,堅持黨建統領下的開放共治的共識,推進“一核多元五化”主線,加快網格、信息、社會的融合。推進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區域化黨建,推行“互聯網+黨建”創新,盤活現有的社會組織、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社區事務和社會活動﹔強化多方主體責任和協同合作,推行精細化社會管理,精准化社會服務﹔實現項目化運作,將社會治理工作組織化、系統化、可持續﹔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提升黨建引領能力、統籌發展能力、社會動員能力、綜合服務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打造新北梁,助力百姓的“安居夢”。

二、創新內容與效果

(一)“一核”——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引領社會治理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北梁新區緊緊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龍頭,實施“點、線、面系統推進工程”。在“點”上下功夫,北梁新區設6個社區黨委、22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同時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全覆蓋,推進樓棟黨小組建立。在“線”上下功夫,以“樞紐型”社會組織為依托,推進社會組織共建工作廣泛覆蓋。在“面”上下功夫,推動區域化黨建全覆蓋,構建地區黨建大格局,聯合包頭市公交運輸集團、濱河養老院、包頭邊防檢查站、環城路小學、包二中等38個黨組織成立“社區區域聯合黨委”,制定共建目標,將軟指標變成硬任務。黨員在社區認領服務崗位,開展“微議事”“微走訪”“微心願”“三微”活動,開展“雙創、雙服務”活動,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今年9月,成立北梁新區服務中心區域黨工委,並組織各社區召開“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社會治理能力”研討會,共同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探索社會治理新途徑和新方法。

(二)“多元”——以“多方聯動”為抓手,構建社會治理新體系

新區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左右聯動、上下互動,構建“社區黨委為領導核心、服務站為責任主體、居委會為共治載體、社會各團體參與協同”的共建共治體系。發動5個社區、28家社會組織、38家共建單位、6支居民志願者、居民代表會議、居民協商議事委員會及業主委員會、轄區企業等六方力量,織就“服務居民”的全覆蓋大網。居民自治和社區服務聯動,圍繞“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民事民也辦”的“五民工作法”,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實現“小需求不出社區,大需求不遠離社區”﹔綜合執法和物業公司聯動,共同治理轄區“六亂”現象,實現綜合治理常態化﹔社區、社會組織與社工聯動,推進“家門口社區服務圈”,提升了社會服務的深度、廣度和溫度。

(三)“五化”——以深化“五化”為著力點,推動社會治理邁上新台階。

1、基礎建設標准化

為了讓北梁居民感受“精准化便民服務”的新北梁,北梁新區6個社區均設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在南三社區設立便民事項下沉試點,對5大類22項事項進行“一口辦理”,從工作職能、工作機制、服務項目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范,確保各項民生、救助、社會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實,實行“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居民“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設有居民議事廳、黨員活動室、志願者活動室、棋牌室、書畫室、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室,在居民區建成露天電影和東河區首個五人制足球場,在各小區均配套建有1-2套全民健身活動器材,最大限度為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便利,提升了社區服務形象。

2、社區管理網格化

新區將網格作為社會管理服務的基礎,加強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規范網格劃分、工作內容、工作機制,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均納入網格。建立專兼結合、分工協作的網格員隊伍,健全完善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機制。將所有住戶、商戶劃分為“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網格104個,將站、居工作人員、樓棟長、物業保安保潔人員93名納入網格員隊伍。在各小區樓棟全部張貼網格示意圖進行公示。同時6個社區黨委在小區成立18個非建制性片區黨支部、65個樓棟黨小組、116個黨員中心戶,形成了“社區黨委—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垂管組織模式。實行“新區服務中心包社區聯點、社區包支部聯網格、黨員結對互包聯系”的“三包三聯”機制,實現黨建網格、服務網格、管理網格“三網融合”。

3、管理服務信息化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北梁新區率先建成網格化與社會管理服務平台,實施信息採集“1869”工程,通過各網格員入戶採集居民18大類69小類信息,錄入平台,實現住戶信息由“紙質台賬”到“電子台賬”再到“網絡傳輸”。通過定期入戶、及時錄入、專人負責,確保信息實時更新。建立區域內就業、計生、反邪教、矛盾糾紛等15種台賬,做到服務有重點,工作有方向。同時建立“智慧北梁”門戶網站,廣泛推廣“智慧北梁”微信公眾平台及手機APP,設立政務預約辦理和政民互動平台,及時發布政策解讀、社區工作動態、便民服務等信息,三網融合,信息共享,多渠道多途徑實現政民互動,實現居民需求即時化。

4、“一居一品”特色化

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北梁新區圍繞“一居一品”推行特色化服務,北一社區“菜單式”服務模式,北二社區民族團結“家”文化模式,南一社區“六零黨建”的家門口服務模式,南二社區“三個針對學習法”送學服務,南三社區“365滿意服務行動”,切實做到服務百姓最后一公裡。同時各社區緊扣特色和亮點,開展庭院和樓道文化建設,打造了《二十四孝》《弟子規》《朱子家訓》百米文化牆,黨建文化長廊,好家風好家訓廣場以及黨員先鋒、尊老愛幼等主題示范樓。

5、服務群眾項目化

新區堅持緊扣居民需求,緊扣多元參與的原則,打破社區界限,社區間互通互助,協作共創,體現“以微見長、服務居民,整合資源、互利多贏,和諧共建、促進發展”的三大特色,實施服務群眾的項目化建設,極大地增進了居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目前開展的項目化建設有:殘疾人心理輔導、肢體康復,社工介入社區禁毒康復,外來務工子女課業輔導,青少年健康成長計劃,扶弱助困愛心項目,黨員社工服務隊進社區,家門口的助老為老服務等26項。

如:北梁新區北二社區積極打造“四點半課堂”,讓放學早的孩子們、特別是農民工、雙職工家庭及留守兒童來到社區裡寫作業、學國學,既幫助孩子輔導作業,提升了孩子課外知識,又解決了家長們對於孩子放學后無處可去的擔心。北梁新區在服務居民的道路上一直積極學習,多方探索,借鑒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多方邀請退休教師及熱心公益的幼教志願者主動加入社區,建成“第二課堂”,而且組織“第二課堂”與轄區幼兒園、濱河養老院開展共駐共建活動。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看到,北梁新區在為老、助老服務方面努力創新,積極探索。2018年2月,新區建成東河區首家社區老年大學,由包頭市第二中學、同道小學為社區配備專業老師。社區創新共享課程模式,靈活課程設置及上課時間,為老年人開設聲樂、舞蹈、瑜伽等課程,豐富社區居民的老年生活。為進一步實現居家養老,引進內蒙古管好家家政有限公司、內蒙古中川國際旅行社、天津建龍科級有限公司、志成愛心公益協會、幸福就好等社會組織為轄區居民提供家政、旅游、健身養老等服務。北梁新區致力成為東河區社會治理的排頭兵。

北梁新區在促進就業、激勵創業方面廣開思路:就業實訓基地、巾幗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婦女手工業創業坊等促進新區居民創業、就業。直接受益人群近1萬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促進就業實現全覆蓋,重點關注殘疾人、低保戶等“弱勢群體”。2017年,北梁新區5個社區結成兩個共建對子,社區間資源共享、抱團取暖,共同為居民服務。北梁新區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行“一社區一特色”的品牌服務項目。圍繞社會治理中的家門口服務、綜合治理、為老服務、就業服務等方面推行主題工程,努力營造社區“家”文化,切實做到服務百姓最后一公裡,打造魅力北梁。

北梁新區服務中心為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構建了社會管理網格化服務平台,實行一張圖管理,同時建立即時服務鏈,並在新區建立自己的綜合執法隊,將物業納入社會兩委成員以及各項管理制度。2017年,北梁新區各社區獲得3項自治區級、13項市級和6項區級榮譽。

三、經驗總結和啟示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新媒體時代,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在組織機構和人員配備上不斷探索創新﹔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基層職能,使基層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務﹔建立社區治理多方參與合作機制,打造黨委、政府、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志願服務、市場主體和社區居民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北梁新區服務中心秉持“互聯網+”思維,不斷推進工作創新,堅持“創新發展、務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始終以創建“一流環境”和“一流服務”為目標,抓好居民民生工作。

四、相關問題探討與評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思想圖景、紛繁復雜的輿論生態、快捷便利的操作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推動著經濟社會的變革和發展,也在加速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一)、“互聯網+黨建”存在問題

1、認知度與規劃力不夠

首先,認知度不夠。比如,有些社區黨建工作者對“互聯網+黨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缺失,慣於用傳統工作方法﹔有些黨建工作者將互聯網給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組織結構等帶來的深廣影響缺乏認識,對於網絡意見建議不反映、不反饋。其次,規劃力不夠。對於本部門、本單位,有些黨建工作者,沒有做出科學的頂層設計、系統規劃,來描繪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時間表”“路線圖”。

2、網站功能不強大

不少黨組織門戶網站未進行后續開發、跟蹤開發、有力開發、有效開發,未升級為“智慧黨建”。許多黨建網站缺乏應有的感召力、影響力,短板甚多,比如,重形式、輕內容、輕深度,導致千篇一律,大都是借助平面媒體簡單地發文字、圖片,缺視頻、聲音等鮮活內容,更缺全面系統的縝密分析和深刻獨到的精當見解﹔重建立、輕打造、輕維護,導致黨建內容更新太慢,時效性差﹔重說教、輕互動、輕反饋,導致即使設有隨手拍功能,卻不能及時解決、推進,缺乏反饋。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組織缺乏一整套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對各級黨組織、黨員、黨務工作者的各項工作要求、職責權利等給予清晰厘定、准確規范,如,黨建網站的維護員、通訊員等的管理制度、獎懲機制等。

4、黨建工作隊伍建設存有問題

現階段,不少黨建工作者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遠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發展的要求,並且年齡和知識老化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黨組織都存在這種情況,就是懂黨建的網絡技術生疏,而網絡技術過硬的又不懂黨建,缺乏二者兼具的復合型人才。

(二)、“互聯網+黨建”之相關辦法及討論

1、培養“互聯網+”思維

首先,培養用戶思維。網絡黨建工作中的用戶思維,就是要求基層黨組織清楚自己的客戶,即服務於黨員、群眾。要推進服務智慧化,比如,在網上精心設計綜合服務模塊,做到“網上虛擬對接,網下實體服務”。其次,培養大數據、雲計算思維。借助大數據、雲計算,廣泛、大量採集黨建各種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數據計算、數據分析、數據研判,從而更精准地做好黨建工作。

2、正確認知,科學規劃

首先,正確把握“互聯網+黨建”的豐富意蘊。“互聯網+黨建”是一種全新的黨建工作模式、進路,比如,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做好黨的宣傳教育工作﹔黨員、群眾以互聯網為載體參與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其次,注重系統性,科學制定規劃。要做好“互聯網+黨建”的全面安排、遠景規劃,主要是改變以往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結合時的隨意性、局部性、低效性等問題。

3、完善“互聯網+黨建”運行機制

首先,完善網絡黨建平台的同步推進機制。各單位要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實現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其次,完善層級管理。實現黨建工作從“一頁通”“一站通”向“一屏通”升級。平台要以統一安排的APP形式,實現“互聯網+黨建”聯盟的統一規劃管理。再次,完善平台安全保障機制。除了有本部門政治、業務均強的同志日常維護之外,聘請專業人士來定期升級、專門維護,確保平台安全穩定。

4、建好互聯網時代的黨建工作隊伍

首先,遴選政治素質優、網絡技術強同時矢志於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他部門、領域的中青年人才,充實到黨建工作隊伍中來。其次,對黨建工作隊伍中網絡技術較好的中青年同志進行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具體操作技能。再次,從高校、科研院所的網絡技術等專業中招考應屆畢業生,對他們進行政治思想品德再教育,然后充實到黨建工作隊伍中來。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