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雲南探索紀檢監察工作提示預警制度

深度關注:筑牢廉政風險“防火牆”

記者 張 帆 李茂穎

2018年10月09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打好“預防針”,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 

○變單一監督為多部門協同監督,形成監督閉環 

○紅色預警,責任落實不到位就要被問責

 

近日,雲南印發《關於實行紀檢監察工作提示預警制度的通知》,明確各州市、派駐紀檢組出現對上級部門有關文件要求、會議精神、工作部署、領導批示貫徹落實不力,監督執紀問責和審查調查處置各項工作中指標排名靠后、差距較大等情形將作提示預警。

為強化廉政風險預警防控管理,規范權力運行,今年以來,雲南積極探索預腐防變的有效途徑,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籠子。雲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創新舉措,探索紀檢監察工作提示預警制度,構建馬上就辦、跟蹤問效的督促機制。

全面查找廉政風險點,遏制引發腐敗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A級風險點92個,B級風險點198個,C級風險點242個,細化各類防控措施578條……今年初,雲南曲靖市麒麟區紀委駐區農業局紀檢組採取走訪、談話、參會、查看、互議等方式,建立起廉政風險防控台賬。

為加強廉政風險預警防控管理,從今年開始,麒麟區紀委監委對全區2150名公職人員開展了廉政風險點排查。通過全面清理和規范單位、部門和崗位權力事項,逐項審核確定權力事項的類別、行使依據、責任主體,從思想道德、制度機制、崗位職責三方面對存在的廉政風險點進行梳理。

“對查找出來的風險,根據該崗位(單位、部門)承擔責任大小、權力使用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幾率等因素,按照A、B、C三個等級進行評定。”麒麟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楊家瑞說,“把查找出來的廉政風險登記匯總,建立台賬,形成廉政風險信息檔案,實行集中規范管理。”據介紹,在掌握排查的情況后,還會綜合廉政風險排查、執法監察、干部考察、輿論監督、審計、巡察等各方面信息,在涉及領域會採取專題教育、談話提醒等方式,有效進行風險化解和及時處置。

緊盯重要時間節點,打好廉潔“預防針”,成為預警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年中、高考前期,昆明市官渡區就排查出51名黨員領導干部的子女要參加升學考試的具體情況。針對該情況,官渡區紀委監委啟動廉政風險預警,要求相關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和派駐紀檢組負責人對這51名黨員干部進行“一對一”提醒談話,組織簽訂“杜絕違規操辦和參加升學宴謝師宴承諾書”,要求黨員干部率先垂范,杜絕借子女升學之機收受禮金等行為,自覺抵制“升學宴”等不正之風。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要強化監督第一職責、補齊監督第一短板,把功夫用在平時,挺紀在前,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雲南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代主任馮志禮說。

建立部門協同監督機制,提升黨風廉政風險預警防控水平

合同管理存在部分問題、審計質量不高、項目征地資金使用存在風險……今年上半年,以廉政風險預警防控聯席會議為載體,雲南交投集團紀委向7個部門發出了《廉政風險提醒函》,對監督執紀過程中發現的16個廉政問題和隱患進行風險提示。

針對不同部門的問題“量身定制”風險提醒,這得益於集團部門協同監督機制的建立。之前,集團黨委出台規定,在集團公司內部建立部門協同監督機制,促進黨內監督與其他監督形式的有機結合,形成紀委與監事會等監督部門協同監督的格局。

據雲南交投集團紀委書記劉成志介紹,監督部門協同配合機制,在原有的廉政風險預警防控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逐步完善形成,並增加了問題線索(情況)移送制度、辦理結果反饋制度、集中監督檢查的支持配合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了各部門、各崗位全覆蓋、同參與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

根據部門協同監督機制,各監督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履職盡責並相互協作配合,發現群眾信訪舉報多、意見大,管理混亂、紀律鬆弛、工作推進不力等情況的,通過聯席會議通報、函件等方式與其他監督部門交流通報,對發現的問題,需要其他部門協作支持的及時商請協作支持﹔不屬於本部門職權范圍內的及時移送其他部門辦理,接到協作配合請求和移送辦理問題的部門需積極協作配合。

“把過去的單一監督變成了多部門的協同監督,更有利於真正地將責任清單細化到具體的部門、具體的崗位、具體的責任人,通過加強縱向監督、過程管控和全面覆蓋力度,細化監督職責和主要內容。”劉成志說,“這不僅是一個協同監督的機制,更是個信息共享的平台,形成了監督閉環,讓風險管控機制更加高效運轉,持續提升黨風廉政風險預警防控水平。”

信息化管理“拉緊”責任鏈條,“紅色預警”倒逼干部履職擔當

走進曲靖市沾益區政府大樓,滾動播放的LED屏幕引人注目。滾動播放的督辦事項、完成時限、責任人、完成情況等一目了然。“現在干部遲到早退的基本沒有了,都被任務催著走,庸懶散拖的毛病被‘沾益督辦’APP‘治’好了。”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李紅星說。

為加強督辦督查的時效,實現跟蹤問效的有序管理,沾益區在實地督查、明察暗訪、痕跡材料督查等傳統督查督辦體系基礎上,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沾益督辦”APP上,督辦事項清晰地分為“待辦理”“辦理中”“超時”3個模塊,每個事項都明確具體的牽頭領導、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及備注要求,以台賬形式“挂”到網上,實現實時“直播”。

“沾益督辦”APP之所以“療效”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紅色預警。

每項工作任務都有明確的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到點未完成就要被約談,甚至被追責。在距完成時限2日內,系統會自動發送督辦短信至責任領導手機,超時未完成事項通過政府大樓督辦系統LED顯示大屏紅牌警示。“全區干部都可以通過APP看到自己手裡的工作完沒完成,要是被紅牌警示了,臉上也挂不住。”一位干部坦言。

“要搭平台、建機制、促工作,使工作主題化、主題載體化、載體平台化、多樣化,提高信息化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貢獻度,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馮志禮表示。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9日 18 版)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