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百姓不再“跑斷腿”,黨員更有“歸屬感”

湖南常德以智慧黨建提升鄉村振興組織力

張春保、袁汝婷

2018年10月09日08: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鄉村振興

原標題:百姓不再“跑斷腿”,黨員更有“歸屬感”

鮮紅的黨旗襯著醒目的黨徽,遠程化會議室右上角是電視大屏,黨員們凝神看著屏幕,區委書記正在另一個遠程會議室講黨課,並與各村互動。

這是常德市鼎城區草坪鎮放羊坪村支部在今年一次全區黨課上的場景——區委書記楊易在鎮德橋鎮鄉鎮黨校授課,302個村和社區的4萬多名黨員同步聽課,直播畫面可隨時切換。同時,視頻將被實時紀錄存檔,供隨時調閱。

常德市漢壽縣株木山街道黨工委書記丁志剛告訴記者,十八大以前,村裡開組織生活會隻能靠“發錢、給煙、吃飯”拉人,現在黨員們積極性高了,組織紀律性也強了。“以前到年底就硬著頭皮編材料,現在都是實時記錄,造不了假,真正實現了有效監管。”

湖南常德是農業大市,外出務工現象很普遍,2017年村(社區)黨組織集中換屆選舉,農村外出黨員達到43.7%。事實上,這些流動黨員年富力強,恰恰是農村黨員中的主力群體。常德市委組織部此前調研發現,他們有參加組織生活的意願,卻難以融入流入地黨組織,又受限於時間、經濟成本和管理方式,游離於家鄉黨組織之外,主力群體沒有變成中堅力量。

“以前一年到頭在外面打工,村裡支部活動參加不了。現在手機連著視頻就可以開會議事、學習總書記講話。黨費也是手機一點就按時交。”59歲的鴨東村黨員袁傳政之前在新疆打工,他說智慧黨建平台讓他“有了歸屬感”。

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激發全黨員的活力,吸引著年輕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老黨員劉吉昌的孫子劉鵬今年27歲,在海南打工。“今年春節回家,看到村裡黨組織建設這麼先進、紅火,孫兒問我怎麼才可以戴黨徽。”今年4月,劉鵬向鴨東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記者了解到,目前常德市智慧黨建平台已經覆蓋了全市169個鄉鎮、1.5萬多個基層黨組織、32萬多名黨員,信息化手段讓基層黨支部成為黨的有力堡壘,提升了黨在基層的組織力和戰斗力。

並不僅是搭建了新平台,智慧黨建還為老百姓解決了實實在在的負擔,讓老百姓不再“跑斷腿”——

鴨東村村民、殘障人士石維群,今年6月在村裡綜合服務平台登記了殘疾証申請,然后到縣人民醫院進行鑒定,醫院將鑒定結果傳輸給殘聯后,殘疾証就郵寄到了她家。

過去,辦這個証需要七個步驟:先到村裡開証明,再到鄉鎮民政所填表蓋章,再回到村裡蓋章,然后到縣殘聯登記領取體檢表,再到縣人民醫院進行鑒定,再把鑒定結果交回殘聯,然后過一段時間再到縣殘聯領証。如今,流程大大簡化了。

原來,常德通過智慧黨建引領,將38項涉百姓民生的政務下沉到村,每個村都建起了標准化的綜合服務平台,涉及民政、社保、衛計、金融等多項服務,村干部們負責辦理、受理業務。

常德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運華介紹,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將公安、民政、衛計、人社、殘聯等部門數據打通整合,通過黨管數據,打破了部門壁壘,也打破了一些部門在基層服務中各自為政、層級繁多、手續繁雜的陳舊格局。

基層治理的人才格局也隨之在悄然變化。常德為每個智慧黨建綜合服務平台配備了一名黨建聯絡員,這支2000多人的隊伍均是大專以上學歷,以本地戶籍為主,30歲以下佔70%,主要負責黨員信息錄入維護、智慧黨建的技術支持等。

29歲的汪聖祥本科畢業后去了深圳從事軟件開發,一個月能賺8000多元。去年11月,他回家鄉鎮德橋鎮財神廟社區當起了黨建聯絡員。鎮黨委書記丁保國說,如今,黨建聯絡員是當地很有吸引力的工作,“在村裡搞黨建,又穩定又有臉面,投身於家鄉的鄉村振興還有作為。”

“以前要辦個事,村干部人都找不到,隻能去家門口堵。現在要辦什麼事就到綜合服務平台,村干部肯定在,關系更親了。”在劉吉昌眼裡,這是最可喜的變化。

“鄉村振興根本在人,有堅實的黨建陣地,還須有堅強的戰斗隊伍,才能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力量體系的優配,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可壯大的支持力量。”常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梁仲說。

“基層種好了黨建責任田,也搭好了百姓服務站。”記者走訪中,有黨員干部、群眾以此生動總結湖南常德探索的智慧黨建路徑。梁仲認為,新時代的發展迫切需要創新黨務管理手段、服務方式,智慧黨建不僅是為了增強黨在基層的執政本領,鞏固執政根基,也是為了切實為民服務,真正打通黨為民服務、深入基層的“毛細血管”,從而凝聚黨心、民心。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