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雲南昆明市五華區華山街道:“小街道”撬動“大機關”

中共昆明市五華區委

2018年10月08日14: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華山街道黨工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持續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建立街道黨建聯盟,建立健全區域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推動服務與管理並舉、資源與需求對接,不斷增進轄區單位交融互助,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效應。

一、背景

華山街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中心區,面積3.98平方公裡,常駐人口8.16萬人。街道轄區現有12個社區,公共戶單位163個,其中廳級及以上單位23個。華山街道區位優勢明顯,轄區省政府辦公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等大機關集中﹔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集中﹔翠湖公園、雲南陸軍講武堂等公園名勝集中﹔“一二一”紀念館、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集中。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明確提出,要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街道轄區大單位多、大機關多,而且大多是省廳級單位,一個小小的街道,如何撬動這些“大機關”,如何讓他們參與到街道共駐共建中來,是擺在街道面前的一個難題。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2010年就成立了街道聯合黨工委,建立了區域化大黨建的組織架構。但也還存在區域化黨建缺乏有效抓手,有的駐區單位參與積極性不高,有的僅僅處於“聯誼式”“人情式”“援助式”發展,共駐共建不確定因素多、缺乏穩定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街道黨工委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工作理念,把區域內各領域黨組織統籌起來抓,通過建立黨建聯盟,制定聯盟章程,簽訂共建協議,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實現資源整合配置最優化、組織效能發揮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組織工作成本最低化,著力構建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大聯盟與小聯盟結合,建立街道與駐區單位共建互補的組織架構。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能否實現互聯互動、共建互補,是影響城市基層黨建的瓶頸問題。街道注重從共同目標和需求入手,通過成立黨建聯盟,以組織紐帶把雙方緊密聯系起來。一是“大聯盟”凝聚“小聚核”。華山街道自2010年起,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地區“核心”作用,匯聚地區各級黨組織建立駐街聯合黨委,不斷深化區域化黨建格局,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全面整合和有效融合,形成了“1+9+N”區域化黨建格局。2017年,建立起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40余家省市區單位黨組織為成員的“黨建聯盟”,通過制定“黨建聯盟”章程,推行輪值主席制度,建立需求對接制度,對轄區重大事項共同研究、商討和決策,推動城市黨建從“獨唱”變“合唱”,讓駐區單位從“配角”變“主角”。二是“小聯盟”匯聚“大磁場”。各社區黨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全部建立社區“大黨委”,聯合區域內單位黨組織60余家,簽訂《黨建共建協議》,進一步細化明確了權利義務,逐步形成了區域內有序的協商議事機制。通過“黨建聯盟”,建立起了共駐共建的聯結紐帶,激活城市區域內各類黨組織,有效扭轉條塊分割、各自為戰、封閉發展的被動局面。

(二)堅持管理與服務結合,打牢街道與駐區單位互聯互動的組織基礎。街道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往往是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在與駐區單位開展共建過程中,街道在要求駐區單位履行共建責任時,更為駐區單位提供有效服務,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借勢助力,形成了整體效應。一是抓自我管理。為進一步完善黨建聯盟共駐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街道黨工委建立健全了協商會議制度、定期輪值制度、工作責任制度、聯絡員制度、需求對接制度、情況通報制度、積分管理制度等,密切區域內各單位黨組織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初步形成一套“自我管理、服務群眾”的管理體系。二是抓領域管理。結合文明單位創建,制定《華山街道文明單位積分制管理辦法(試行)》,將開展共駐共建情況納入積分內容,並進行合理分類定層,分級管理,定期檢查,以積分管理作為文明單位考評的主要依據,約束駐區單位參與轄區共建。三是抓雙向服務。與駐區單位簽訂雙向服務協議,建立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通過契約形式固化雙方互助關系,把多元共建從“友情支持”上升為“分內之責”,使駐區單位、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都能夠以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勇氣擔當參與到轄區公益性、社會性、群眾性工作當中,街道則為駐區單位提供老舊小區改造,協調單位停車等服務,實現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受益。

(三)堅持資源與需求銜接,形成街道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的聯結紐帶。街道黨建聯盟堅持以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作為有效載體,區域化黨建成員單位可在清單上填寫“能夠提供的服務”和“需要提供的服務”,經過黨建聯席會議平台梳理匯總后發布,各單位確定認領意向,隨后正式簽訂雙向認領協議,形成一項項對接項目。實施“資源菜單”管理。充分發揮街道紅色教育點位多的優勢,整合地區及其周邊紅色資源,建立以雲南陸軍講武堂、朱德舊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南聯大舊址、中共雲南地下黨舊址等為重點的紅色教育“資源清單”,積極為轄區各級各單位黨組織提供需求對接服務。實施“需求對接”管理。統籌轄區各單位,圍繞黨員教育、扶貧幫困、文體活動等,開展送知識、送健康、送關愛、送黨課、送文化、送活動等“八送”活動,架起了區域單位溝通的橋梁,借助“眾籌”的方式為社區百姓解難事、辦好事。實施“項目認領”管理。開展駐區單位到社區“參加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確定一個服務項目、完成一批微心願”活動,實現黨員身份雙向確認,黨員教育雙向共管、黨員發展雙向培養、黨員獎懲雙向評比,共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針對服務清單和需求清單,細化明確形成長、短期服務項目,組織引導駐區單位黨組織認領,通過相互服務使資源流動起來,不斷增強社區服務群眾的力量,強化了共駐共建意識,打破以往的行政隸屬壁壘。2018年春節,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機關黨委、市婦幼保健院黨委等29家單位認領了15個項目,結對慰問困難黨員、群眾340余人,投入經費(含物資)近10萬元。

(四)堅持硬件與軟件並舉,形成街道與駐區單位共享共贏的工作格局。街道始終堅持把建強基層戰斗堡壘放在黨建工作重要位置,不斷推進黨組織規范化建設,讓硬件硬起來,讓軟件強起來。一方面,街道充分整合翠湖片區的歷史文化遺跡、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史實等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翠湖歷史故事,通過創建一批開放式組織生活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干部現場教學基地,整理一批紅色歌曲、紅色書籍、紅色電影,制作一張紅色旅游地圖,並整合聯盟單位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搭建“華山黨校”,吸納聯盟成員單位30余名領導、黨務干部、專家學者組建講師團隊開展宣講,讓黨員群眾感受革命歷史,接受黨性教育,教育黨員群眾不忘初心跟黨走。另一方面,街道注重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細化完善社區工作准入清單、社區小微權力清單、社區黨建基本規范清單“三個清單”,明確社區工作職責和服務事項,規范辦事程序和監督程序。清單外事項需社區協助完成的,經黨工委審批同意才能下達社區﹔通知社區負責人開會需報經街道主要領導同意,科室不得隨意安排社區制作台賬,並對社區各種匾牌、獎牌懸挂進行了清理規范。通過減負增效,把社區干部從行政事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精力、更多時間服務居民。近年來,開展了“頌翠湖情懷·展華山風採”“華山街道百姓歡歌大舞台”等群眾性活動,每年舉辦一次為期一周的“鄰裡節”,聯盟成員單位踴躍融入,增進了黨組織之間、黨員之間的聯系互動。

(五)堅持黨建與治理結合,凝聚街道與駐區單位服務群眾的強大合力。在加強社會治理和基層協商中,街道注重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從政治上、組織上、工作上和服務上進行引領,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一是以黨建引領公園周邊文藝團隊。創新建設社會組織培育服務中心,在翠湖周邊文藝團隊中查找流動黨員,建立“廣場舞”協會黨支部,指導建立《華山街道文藝團隊協商議事章程》及量化管理辦法,把廣大黨員群眾思想和行動凝聚到黨組織周圍。聯合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黨支部、翠湖公園黨支部,搭建起文藝節目進講武堂、進社區、進敬老院等公演平台,並由“黨建聯盟”“輪值主席”單位承辦活動,群眾自演活動佔道、擾民等社會亂象得到有效治理,實現規范演出行為與繁榮居民文化生活的“雙贏”。二是以黨建引領翠湖商圈提升。為打造與翠湖品牌相符的商圈“軟環境”,街道黨工委成員“網格化”分片包干,協同交警、城管等職能部門,對商圈環境開展綜合整治,有效解決交通違章、佔道經營、環境衛生等“臟亂差”問題,改善了經營環境和商業形象。充分發揮“黨建聯盟”各方資源,為提升城市品質出力,雲南省稅務局、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等單位主動承包老舊小區、老舊巷道等改造,出資刷牆、修路、安裝照明設施等。三是以黨建引領社區民主協商。通過“找黨員、建組織、促示范”,在街巷、小區成立樓院黨小組,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引領社會治理中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健全了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社會參與機制,搭建“黨員+樓棟長+居民代表”三方議事平台,廣泛提高了《社區公約》認同感、約束力,引導老舊小區,特別是部分無人管理老舊小區通過議事協商,逐步實現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三、成效和反響

在統籌推進各領域黨建工作互聯互動中,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能力得到不斷增強﹔服務群眾、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城市品質提升中,駐區單位投入近100萬元,配合開展老舊小區、背街背巷整治,打造出30個精神文明共建點。華山黨校開展培訓40余場次,服務黨員2000余人次。年均開展各類節日文化活動超過70場次,參與單位組織超過200個次,參與群眾超過3萬人次。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受到群眾歡迎,多項工作得到各級新聞媒體報道,其中“廣場舞”黨支部促進翠湖文化品質提升工作在央視新聞頻道《新春走基層》欄目播出。

四、經驗啟示

(一)不畏於高,平等互助。華山街道轄區包含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省審計廳等廳級及以上單位23個,街道立足破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從領域到全域、從碎片到整體轉變的難題,緊緊牽住“大機關”這個牛鼻子,輻射帶動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共建融合。通過建立街道黨建聯盟,搭建起一個平等協商、共建共享的平台,逐步構建“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社會共治”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同時,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基層工作必須突出主責主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作用,隻有自身建設過硬,團結帶動轄區單位和群眾支持配合,才能有效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二)服務至上,管理跟上。街道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以黨建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等“三個融合”為主題,深化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瞄准一流標准,不遺余力服務好區域內各級各單位,服務化轄區人民群眾。街道還通過制定《黨建聯盟章程》《華山街道文明單位積分制管理辦法(試行)》,不斷強化街道對區域內各單位的約束力,促進各單位支持和推動華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做好區域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還必須緊跟群眾需求做好服務。區域化黨建要有活力,就要以群眾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多元化、精細化服務,通過黨建與民生的深度融合,才能使各級、各類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改善民生、固本強基、促進和諧等方面發揮先鋒引領作用。

(三)目標引領,共同發展。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各級各部門,每一個領域,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在為國家、社會、個人的發展而努力奮斗。華山街道始終緊緊抓住共同目標,充分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積極溝通協調區域化資源力量,搭建資源需求互助憑條,積極構建“四位一體”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即著力增強政治功能,構建“黨建共同體”﹔著力增強服務功能,構建“服務共同體”﹔著力增強社會治理功能,構建“治理共同體”﹔著力增強凝聚群眾能力,構建“文化共同體”,不斷提升街道社區為民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

下一步,街道黨工委將著力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全面加強、不斷進步。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