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過去困在深山窮在深山 現在潛力在山希望在山

從打工仔到村支書 他帶領鄉親苦干十八年“拔窮根”

陳志強

2018年10月08日09: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成風化人

原標題:過去困在深山窮在深山現在潛力在山希望在山

他曾是村裡第一批外出打工的“能人”。1997年到廣東打工每個月能掙4000多元錢。

他曾是村裡第一批“富人”。花47萬元在全鄉第一個買挖掘機干工程,每年純收入30多萬元。

他如今是村裡的“窮人”。蓋房、建葡萄園還有13萬元債務沒還清。

他是村裡的“帶頭人”。2000年號召修路時他是打工仔,2006年路通了他入了黨,2007年11月當選村委會主任,連選連任兩屆村委會主任、兩屆村支書,每次村干部民主測評都全票通過。

他年輕時的理想是自己多苦點多干點,讓兩個孩子能夠初中畢業吃飽穿暖,沒想到人生理想漸漸“跑偏了”,變成了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他,韋吉雲,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火花鎮關坪村支書,帶領鄉親18年開拓出一條脫貧攻堅、振興美麗鄉村的發展之路。

苦干6年挖通4公裡出山路

關坪是紫雲有名的窮山村,山頭密密麻麻,海拔從1130多米切割到700多米。山頂上風大水寒,住著窮苦的坡漢和爛壩兩個村民組,庄稼種早了天旱不出苗,種晚了秋風大不長糧,絕大多數人家是缺糧戶,吃了上頓沒下頓。

2000年春節,韋吉雲打工回村,和坡漢組組長韋吉輝聊起坡漢、爛壩的出山羊腸小路:一條往南,走5公裡到村委會,再往南走20公裡,到鄉政府﹔另一條路往北,爬坡、下坎、過河,走3個小時到公路邊。

“出路、出路,進得來出得去才有發展的門路!”他們決定帶領鄉親修一條出山路。在貧窮飢餓中煎熬的坡漢、爛壩53戶村民,一呼百應,背水一戰開挖山路。

春節剛過,53戶村民開始挖山修路。沒有專業設計人員,村民自己土法測量﹔沒有炸藥、挖掘機和鏟車,村民拿著鋼钎和鐵錘,憑著力氣挖山開路。

這一挖,就是6年。韋吉雲說,當時修路太難了,有幾次差點干不下去了,“可哭也要躲起來小聲哭,怕別人聽見影響了士氣、泄了心勁”。

人心難齊。施工路段有陡坡也有緩坡,有石頭路段也有泥土路段。韋吉雲和韋吉輝等人決定按照田地和人口分別計算工程量,“抽簽分段、落實到戶”,碰到難修的路段,干部、黨員、積極分子與村民調換。

村民韋吉美丈夫身體不好、孩子上學,她是家中唯一勞力。2004年,她家抽到一段陡峭石頭路段。韋吉輝二話不說,將自己的緩坡泥土路段和韋吉美調換了。

時不時就有幾戶吃不上飯斷頓、孩子上學交不起學雜費,要外出打工。干部和黨員就到處借糧借錢幫村民過難關。

韋吉雲說,當時借錢100元,月息5元,借100斤糧,第二年還150斤新糧。缺糧缺錢像大山一樣壓在村民心上。后來,許多村民外出打工三四年才把“飢荒”還清。

坡漢、爛壩村民忍飢挨餓挖山開路的苦干精神感動了達幫鄉和紫雲縣領導。達幫鄉條件差,把僅有的兩包炸藥送給關坪村修路。2003年紫雲縣委、縣政府號召向坡漢人民學習,支援3萬元買炸藥。

原來修路靠鋼钎和大錘,有了炸藥以后,坡漢、爛壩的村民挖山開路的勁頭更足了,毛路修出來后常常是大人拉著拖板壓路,后面小孩子站在拖板上幫著壓。

開發荒山走出產業脫貧路

2006年底,寬4米、長4公裡的山路修通了,坡漢、爛壩的村民短暫興奮過后,愁緒更多。挖山6年,村民的腰包更癟了,幾乎家家缺錢餓飯。

韋吉雲想起了外出務工“老本行”,人在外掙錢,還能給家裡省下口糧。2007年正月初二,關坪村成立“打工協會”。大伙兒分頭借高利貸湊了3000元買車票,組織頭腦靈活、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外出打工者第二年每人至少再帶三四個村民外出打工,一撥帶一撥。2005年當選村支書的韋吉輝,辭職到義烏一家裝飾廠打工探路,第二年帶著10多個村民一起外出務工。

2007年,關坪村6名村民到廣東、浙江打工,第二年就有20多人外出打工。現在全村有800多人在外務工。

韋吉雲偶然間看到鄰村在荒山種葡萄,致富思路豁然開朗:過去困在深山、窮在深山,思路一轉就是潛力在山、希望在山,村子隻有1106畝貧瘠耕地,卻有17000多畝荒山,如果把荒山開發成聚寶盆,村子就有出路了。韋吉雲想方設法求教葡萄種植技術,無奈對方不願教授。

一次,韋吉雲遇到兩個老板開車去湖南芷江學習葡萄種植技術。韋吉雲身上沒錢,買不起車票,就央求人家順路帶他。兩個豪爽的老板帶他一起走,還幫他出生活費。

2013年初,韋吉雲在屋前試種了一棵半野生高山二號葡萄苗。確定長勢良好后韋吉雲帶領幾名黨員、干部試種80畝。

2014年關坪村推廣種植葡萄,正趕上紫雲縣鼓勵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種植經果林每畝補貼1800元。關坪村分到200畝指標,一個星期就種完了。韋吉雲找鄉領導追加指標,可鄉裡指標早就分完了。

紫雲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彭傳剛回憶,當時他任達幫鄉黨委書記,正為調整種植結構著急,農時都快過了,有些村農民還是不願改種其他作物。他現場查看關坪葡萄園,決定追加200畝指標,不到一個星期又種完了。紫雲縣委、縣政府領導對關坪村眾志成城拔窮根的精神十分贊賞,說關坪要多少指標就給多少,關坪葡萄種植面積一下子突破2000畝。

韋吉雲經常說,關坪脫貧攻堅就是苦干18年干出來的:挖山開路6年,村民外出打工還債3年﹔用3年多時間改造茅草屋、泥巴房,接著村民外出打工兩年多還債﹔苦干4年多發展葡萄、冰脆李、黃果柑等脫貧產業。

過去村裡經常有偷牛盜馬的事情,每年都有三四個村民被判刑,為了看住牲畜,大多數人家睡在牛棚馬圈裡。如今,關坪村有4000多畝葡萄、冰脆李、黃果柑、楠竹等經果林,人均收入3700多元,2019年可以整村脫貧。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偷牛盜馬的沒有了,有時睡覺忘了關門也不會出事。

韋吉雲說:“我的理想就是開發荒山、改善生態,吸引村民回家務工,把關坪建成美麗鄉村。”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