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

郝永平 黃相懷

2018年09月30日12:19    來源:《求是》

原標題: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的要求,體現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本質,彰顯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特征。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以人民為本、密切聯系群眾都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最大政治優勢,“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都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永恆課題。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就要始終把人民的期盼變成黨的奮斗目標。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和根本宗旨,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在新時代有效贏得民心,最根本的就是要順應人民群眾的願望要求,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手挽手、心連心。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強烈。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人民謀幸福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掉這個初心。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緊緊抓住並著力解決好這個主要矛盾,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權益問題入手,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因民之利而導之,順民之意而能之。”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就要堅持不懈地解決人民厭惡與痛恨的問題。無論是傳統政治理論的學說,還是馬克思主義的教導,包括一些國家的前車之鑒,都反復提醒我們,人民所厭惡與痛恨的問題,必須下決心解決,否則后果難以想象。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腐敗問題對我們黨的傷害最大,嚴懲腐敗分子是黨心民心所向,我們必須以零容忍態度,堅決徹底鏟除這個寄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人民群眾最厭惡“四風”,作風問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各種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不良作風必須一抓到底,決不能鬆口氣、決不能留死角。為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我們要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大力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勇於“刮骨療毒”“壯士斷腕”,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就要以人民的評判作為改進工作的標准。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來檢驗,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最高標准,把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植根於思想中,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標准裡。群眾擁護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什麼就糾正什麼。不能滿足於“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不求過得硬,隻求過得去”,“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隻有傾聽百姓的心聲,以群眾是否滿意為標准,才能真正檢驗出我們工作做得對不對,思考問題全不全,落實到位不到位﹔也才能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要充分尊重群眾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心實意地請群眾提出問題,讓群眾參與監督,由群眾評議效果,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實、好事辦好。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就要切實貫徹公平正義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實現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與此同時,在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也還存在一些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隨著人民群眾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如果不抓緊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發展的信心,也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我國社會歷來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念,人民群眾最渴望公平正義,不僅希望做大“蛋糕”,而且還希望分好“蛋糕”。我們一定要從人民群眾的願望出發,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把促進公平正義的事情做好。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讓每個人都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堵漏洞”“補短板”“固底板”,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就要把黨聯系群眾的基本渠道鋪好用好。群眾不光有力量,還有智慧。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治國理政,隻有親身征詢於田野,虛心問計於百姓,才能把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決不能脫離群眾、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弄虛作假,與人民離心離德。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光榮傳統,就是堅持深入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黨的群眾工作的一個寶貴經驗,就是堅持群眾參與,讓群眾在參與中貢獻經驗智慧、提高獲得感。互聯網以其平等、開放和包容的特點,使得群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表達願望要求、利益訴求的便利條件,黨員干部應當抓住用好這個渠道。要堅持在網上“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體察民情民意,獲取資訊信息,糾正錯誤失誤,用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尋找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以更好地改善和優化自身工作。要增強在聯系群眾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人民群眾的一些誤解和模糊認識積極加以引導、及時做好解疑釋惑工作,把道理講明白,把政策說清楚,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就能夠得到群眾最大程度的理解、認同、擁護,就能使我們黨強基固本、永葆長盛不衰的青春活力。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