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蒲城達仁社區:打造黨建紅色新引擎 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

中共蒲城縣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9日13: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面鮮紅的黨旗,讓全部力量為之凝聚﹔一面鮮紅的黨旗,為城市治理指明方向。近年來,達仁社區黨總支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將“紅色”嵌入城市治理,打造了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整潔、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文明社區。

一、背 景

奉先街道達仁社區位於蒲城縣城西北方向,轄區東起新倉后巷,西至槐院新村,南起東、西槐院巷,北至北環路﹔社區成立於2002年,常住居民7950戶24200人,有居民小區47個、行政企事業單位17個和中小學校3所,共有黨員65名。為不斷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有效整治轄區環境、食品安全、小區綜合治理等城市痼疾和其他“急、難、愁”問題,切實提高居民群眾生活質量,作為黨在城市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窗口,達仁社區以“打造美好家園,構建和諧社區”為工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整合各方力量資源,有針對性地補足城市治理短板、民生短板和環境短板,譜寫了一曲“團結合作、和睦相處、充滿愛心”的溫馨社區之歌。

二、主要做法

一是“紅色教育”智民育民。紅色基因是信仰的種子、精神的譜系,每一片紅色熱土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達仁社區依托王鼎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楊虎城紀念館資源優勢,全力推進“黨建﹢愛國主義”紅色教育項目建設,通過打造黨性教育基地、還原歷史民俗文物和歷史人物場景,設置便民服務台,開展“家風家訓教育宣傳”、知識問答抽獎、“體驗式”現場教學等,引導黨員用活紅色資源,感悟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文化宣傳和家風家訓傳承,讓真實的歷史變成現實的課題,把真實的歷史事件變成鮮活的教材,在“故地重游”中實現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在“情景再現”中體驗紅色智慧、弘揚紅色精神、傳播紅色價值。今年以來,達仁社區通過主題黨日、在職黨員進社區、“小崗位、大形象、共產黨員在身邊”等活動,組織全縣70余個單位黨組織、3200余名黨員赴基地參觀學習、緬懷先烈英雄事跡、接受紅色傳統教育。

二是“紅色物業”便民利民。豐禾小區年代久、時間長、衛生差,管理服務嚴重不到位,屬棄管小區。為改善這一境況、服務好小區居民,社區動員無職黨員王庚午組織退休、無職和流動黨員在豐禾小區試點成立“紅色物業”,參與小區管理服務,收取水電費、治理環境衛生,同時,“紅色物業”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推選小區德高望重、影響力大、責任心強的退休干部、黨員居民擔任理事,通過集體研究,建立管理章程,引領居民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小區對樓棟內黨員進行摸底排查,建立台賬,引導黨員亮身份、樹形象,服務小區居民。“豐禾小區‘紅色物業’的成功運行,為小區管理探索了新的路徑,為社區治理打造了樣板工程,下一步社區將在條件成熟的小區進行復制推廣,促進居住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升”達仁社區黨總支書記孫浩智說道。

三是“紅色隊伍”安民惠民。以在職黨員和社區黨員為主,建立“三支隊伍”,豐富各項服務活動,全力推進“宜居、平安、人文”社區建設。一是環境整治小分隊,建設“宜居”社區。社區針對轄區內環境衛生問題,成立了由社區居委會主任擔任組長的“環境衛生整治領導小組”,通過繪制240平方米文化牆,發放2370余份宣傳冊,促進環衛知識“進小區、入千戶”﹔吸納駐區單位、“回原籍”干部、“紅袖章”志願者等力量,清理轄區衛生死角,清除“牛皮癬”,讓“臟、亂、差”不再有,社區居民紛紛感嘆,如今生活環境美了,居住出行更加舒適便捷了,這都是志願者帶給大家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二是安防志願服務隊,建設“平安”社區。“義務巡邏隊在我們小區設置了宣傳點,經常性走訪居民群眾,宣傳防盜、防騙、防搶等安全常識,隨時了解居民群眾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並幫助協調解決,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較之以往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某小區居民說道。今年以來,社區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以“社區安全共治、食品安全共管”主題,聯合重泉派出所組建治安巡邏隊、食藥分所組建食品安全監督隊,每月對47個居民小區、118家餐廳、3家中小學校進行安全排查,每周對購物廣場、加油站、建筑工地、花炮門店、旅游景點進行安全檢查,切實增強轄區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把各類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紅色文化宣講隊,建設“人文”社區。每季度開展道德講堂,組織王鼎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楊虎城紀念館館長和講解員成立宣講隊,圍繞感悟歷史、感受文化、弘揚國學智慧、提高自身修養、品味中華傳統國學文化精髓和魅力,為轄區黨員群眾進行道德講座﹔縣法院組織黨員政法干警成立法律宣講隊,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以案說法,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啟發身邊人,使法制精神深入人心、構建和諧社區。社區組建形式多樣的文化宣講隊,通過群眾身邊看得見、學得到的“凡人善舉”,宣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的道德品質,不斷提升居民的道德素養,構建人文和諧的良好氛圍。

三、取得成效

一是強化了政治引領。社區黨組織積極挖掘開發王鼎紀念館、林則徐紀念館、楊虎城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為教育管理黨員和群眾建立了基地,更是為主動學習、接受教育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場所,緊緊地把黨員和轄區群眾凝聚到黨組織周圍。

二是提升了服務水平。“紅色物業”的成立,解決了小區管理難、服務差難題,杜絕了奢侈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引領了社區新風尚的形成,居民的認同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進一步滿足。

三是推進了社會治理。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謀劃開展“平安聯動,共建安居環境”、“文明聯創,共提文明素質”等活動,有力改善了人居環境,調動了居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宜居、平安、人文、和諧”的“美好社區”基本建成。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