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石泉:織好扣緊組織紐帶 搭建城市基層黨建共駐共建橋梁

中共石泉縣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8日14: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起因

石泉縣地處陝南中部,轄11個鎮,總面積1525平方公裡,城市規劃區18.5平方公裡,目前共有21個社區,其中城市社區4個、城鎮社區17個,全縣總人口18.3萬人,黨員10164名,其中社區黨員931名。

自2013年開始,石泉縣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健全工作機制、創新活動載體,確保了城市社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先后有4個社區分別獲得了中央和省、市委命名表彰,但城市基層黨建統領能力弱、黨建資源力量分散、黨組織服務功能不強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2017年,為全面落實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與時俱進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城市基層延伸,石泉縣委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統籌協調、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以“組織設置集群化、黨務工作專業化、黨建工作規范化、黨員管理精細化、資源管理信息化、基礎保証長效化”為統攬,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等共同擔負起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城市發展的責任,將駐區單位通過黨組織的紐帶連接起來,搭建起城市社區黨組織與駐社區機關單位、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商會樓宇、商圈市場等各類型黨組織共駐共建橋梁,推動城市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的形成。

二、主要做法

1.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三大機制,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健全完善的工作機制,是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的前提條件。石泉縣本著“利於管理服務、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健全完善工作機制,重點加強了社區組織體系、協調聯動機制和共同參與制度建設。一是健全社區組織體系,延伸管理服務觸角。按照“居住相鄰、從業相近、易於集中、便於活動”的原則,以完善組織體系、落實管理責任、延伸服務觸角為重點,全面推行社區、小區、樓棟、單元、居民戶五級網格管理服務模式,同步在網格上建立黨組織,在社區設立黨總支部,在小區設立黨支部,在樓棟設立黨小組,由在職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和黨小組長,並兼任網格長、網格管理員、網格協管員,從而不斷延伸黨組織觸角,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協調的社區管理服務體系。二是完善協調聯動機制,凝聚黨建工作合力。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工作思路,在縣鎮兩級分別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主任,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城關鎮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結合深入開展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機制,建立科級領導聯系社區制度,幫助社區排憂解難。同時,廣泛吸納駐社區單位、“兩新組織”黨組織負責人進入“兩委”班子,建立起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三是建立共同參與機制,推動社區共駐共建。探索推行機關單位黨員“工作時間單位管、在家時間社區管”的“雙向管理”制度,通過實施一人一張信息卡、一本紀實手冊、一張承諾書的“一人一卡一冊一承諾”管理,建立年初報到注冊、季度信息反饋、平時不作為告誡、年終考核評議制度,引導單位黨員牢固樹立“住在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的奉獻意識,促使他們自覺到社區報到領崗,開展志願服務。

2.突出難點重點,落實三有目標,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緊緊圍繞社區組織工作力量、基礎保障等問題,不斷強化隊伍建設,加大經費投入,整合項目資金,實現了“三有”目標,夯實了社區黨建工作基礎。一是圍繞“有人管事”,秉承精選優育理念,建強班子隊伍。全面推行支部書記職業化管理,按照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和政治素質強、工作能力強、團結協作強“三化三強”標准,採取換屆選舉、擇優選派、公開選拔的方式,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積極構建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相結合,遠程教育平台、文化共享平台與手機信息平台為一體的教育培訓模式,通過集中培訓、分散自學、外出參觀等方式,加大社區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提升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圍繞“有錢辦事”,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升保障水平。出台《關於健全完善村、社區辦公經費和村、社區干部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每個社區每年預算3萬元辦公經費、5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形成“來源穩定、保障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每月2500元補貼,副書記、副主任、文書每月2000元補貼,監委會主任、婦聯主席每月1500元補貼標准,及時足額發放社區干部工作報酬。同時,鼓勵社區積極爭取社會力量資金扶持。三是圍繞“有場所議事”,堅持多元投入原則,建好活動場所。出台《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若干規定》,本著“小辦公、大服務”理念,按照“一個開放式黨群服務廳、一個多功能黨群活動室、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矛盾糾紛調解室、一個室外活動廣場”基本部室,傾力高標准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行黨務、政務、事務一體化辦公、一條龍服務,方便黨員群眾辦事。通過爭取資金新建、閑置房產劃撥、房屋產權置換、小區開發配建、駐社區單位贊助等方式破解社區活動場所問題。

3.緊扣為民主題,強化服務功能,著力打造文明和諧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緊扣為民主題,通過“服務工作聯做、社會治安聯防、文體活動聯辦”的三聯互動方式,著力打造祥和、文明、和諧的社區。一是突出“惠民”,豐富社區服務內涵。充分借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台,按照“自願參加、無償服務、志在奉獻”的原則,廣泛開展証照代辦、政策咨詢等服務,以機關單位黨員和社區無職黨員為主體,根據他們的工作性質、專業特長等,分別組建法律援助、醫療服務、社區保潔等志願者服務隊,定期開展普法宣傳、社區義診、衛生清掃等活動,構建小陣地、大服務、多功能、常態化的社區黨群服務體系。二是突出“安民”,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結合平安建設活動,成立以公安協警、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願者為成員的治安聯防小組,定期開展治安巡邏,嚴防治安、刑事案件的發生。加大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力度,綜合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矛盾糾紛調處資源,採取現場調、中心調、上門調、分流調、聯合調多種辦法集中調處居民間的矛盾糾紛。三是突出“樂民”,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完善圖書室、棋牌室、舞蹈室等設施,全天候面向居民開放,同時為群眾免費服務。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在社區活動廣場,安裝了功能齊全的健身器材,供居民健身使用,讓居民不出小區就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根據社區居民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組建社區文藝隊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匯演活動。

4.聚焦群眾心聲,抓住關鍵環節,創新社區社會治理機制。把黨的領導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實現黨領導社會治理、依靠群眾加強社會治理。一是擴面推行“三共六制”社區治理模式。緊扣社會治理平台共建、事務共治、成果共享“三共”主線,健全完善文化引領、治安防控、法律服務、矛盾調處、民生保障、居民自治“六大”長效治理機制,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真正將社區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綠色健康、文明祥和”的幸福家園。二是高標准建立黨群服務集約平台。針對社區黨員群眾實際需求,高標准建成社區黨群服務室、黨群活動室、創業就業服務室、矛盾糾紛調處室和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留守兒童關愛中心、醫療保健服務中心、環衛物業協調中心等“四室四中心”,同時建立電子服務平台,提高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三是全面推行“五步三公開”工作法。在社區全面推行“黨員和居民代表收集情況提出建議、“兩委”會充分商議、支部大會討論審議、居民代表會議決議、監委會監督評議和“辦理事項公開、決議內容公開、辦理結果公開”的“五步三公開”工作法,實現社區居民民主自治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三、取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一個統領”。形成了以城市基層黨建領導小組為統領,定期研究解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重大問題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得到發揮,鎮黨委每季度至少召集1次聯席會議,各縣直相關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參加,溝通會商,解決實際問題40余件﹔社區議事協商機制得到健全完善,112名駐社區單位負責人、社區“三官一律”、業委會、物業公司中的黨員作為兼職委員作用得到最大發揮。

二是實現了“三個提升”。一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能力素質大幅提升,城市社區基層黨組織管理規范、活動正常、機制完善、作用凸顯,共駐共建共享長效機制得到健全,形成了常態化地精准指導、督促檢查,城市信息管理系統終端延伸到了社區,信息網絡已覆蓋所有服務對象。二是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得到提升。常態化的教育培訓著力解決了“不能為、不會為”的問題,“一線工作法”引導黨員干部放下了架子、扑下了身子、擼起了袖子。三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縣直部門委托社區辦理事項的同時,均在財力、物力上予以傾斜,社區通過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提供有償服務等有效手段壯大了社區集體經濟,駐社區單位從經費上支持社區工作的渠道不斷拓寬。

三是做到了“三個強化”。一是強化了紀律監督。社區黨務居務財務公開工作得到規范,社區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民政策時公開透明,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信訪民情“直通車”制度把監督舉報搬到群眾“家門口”,信訪舉報更加便捷化。二是強化了作用發揮。社區重要事項的決定權交到了社區黨組織,各部門對社區的支持政策捆綁打包下放到了社區,由社區黨組織組織實施,切實加強了社區黨組織對社區事務的領導。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三單”管理制度、共駐共建實績報告制度以及各類特色品牌服務隊的組建,有效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強化了激勵關愛。社區干部補貼實現正常增長,75名優秀的社區干部被推薦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6名優秀社區“兩委”主職干部被推薦參加了定向招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試。社區干部的養老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健康體檢和困難黨員臨時救助等制度得到妥善解決,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

四是貫穿了“一條主線”。創新社會治理作為主線貫穿到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始終。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自治組織為基礎、駐社區單位黨組織為紐帶、新興領域黨組織和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基層組織體系已初步構建,社會治理基礎得到筑牢。社區黨群服務室與縣鎮政務服務中心上下銜接,行政管理、審批、服務延伸到了社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新興領域黨建得到全面推進,全縣145個非公企業、112個社會組織中單獨和聯合建立黨組織71個,150名黨建指導員、15名黨組織書記下派到點指導開展工作,黨的組織和工作取得全覆蓋。

四、啟示與探討

1.要處理好社區組織間的關系。在城市社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黨組織,還有居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經濟組織(合作社)、群團組織、社團組織、轄區內機關單位黨組織等。社區黨組織和其他組織的關系應該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是社區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黨組織領導其他組織,不僅是法定的,還因為黨組織是由受群眾擁護的優秀分子組成的,是代表和維護全體局民利益的,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具備領導其他組織的條件和能力。同時,隻有黨組織才能協調社區裡各種組織關系,協調和處理各方面利益和矛盾,對各種組織實施統一領導。

2.要發揮好對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首先要發揮領導作用。社區黨支部要依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部署,從實際出發,為社區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決定大事、部署工作,組織、指導、監督各種組織按照各自章程履行職責、開展活動。其次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支部事事走在前,黨員個個當骨干,社區一切工作支部堅定不移抓落實,黨員帶頭行動作表率,始終當好社區發展改革穩定的中流砥柱。再就是發揮支持保障作用。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支持社區其他組織正常開展工作,為他們協調矛盾、排憂解難、提供保障。要注意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導,增強接受黨組織領導的自覺性,不能包辦代替,或違反各自特點搞一刀切。

3.要注重改進社區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要以文明和諧社區建設為目標,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為主線,以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經費投入為保障,以黨組織的網格化設置為支撐,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調動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全體黨員、居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