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富平:“微治理”保障城市黨建“供給側”

中共富平縣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8日13: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起因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新的經濟體和社會組織大量涌現,富平縣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是供需不平衡。城市框架不斷拉大,人口不斷密集,城市人口達到了18.7萬,佔全縣總人口的22.8%,經濟發展模式、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居民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元化。二是服務群眾不精准。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簽訂的服務清單目標性、針對性不強,一些服務群眾的難題無法有效解決。三是社區黨組織管理不到位。社區對駐區單位黨組織缺乏精准有效的管理辦法,難以調動駐區單位和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服務社區居民,存在聯而不動、動而無為,影響城市基層治理效果。為此,富平縣以網格服務為載體,以“微治理”為著力點,以供給側改革思維充分釋放各領域各單位黨建活力,形成了區域統籌、多方聯動、多元融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城市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傳承紅色基因,開設“微黨課”。富平縣秉承習老精神這一傳家寶,將傳承紅色基因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去。在各社區、各企事業單位及小區院落開設“微黨課”課堂,講紅色故事、講身邊好事、講政策要事、講發展大事,城市居民喜聞樂見,普遍歡迎。鄉土教材成為微黨課的紅色資源。積極走訪老革命、老干部、老黨員,全面挖掘富平紅色革命故事,編撰紅色鄉土教材,作為微黨課的自學內容,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精神營養。紅色故事成為微黨課的營養快餐。發揮微黨課形式多樣、機動靈活的特點,推出“每周紅色微黨課”,邀請“群眾身邊的好黨員”“社區好人”和離退休老黨員、優秀共產黨員等組建紅色故事志願服務隊,通過座談式、故事式和活動式等形式,見縫插針,講好富平紅色故事,使群眾居民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紅色陣地成為微黨課的紅色講堂。利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路軍120師抗日宣誓紀念地、富平烈士陵園等陣地,社區黨組織定期組織駐區單位和轄區黨員開展聯合主題黨日,經常性、有組織地過好“政治生日”,讓黨員群眾受教育。陶藝社區黨支部與縣人大黨支部組織機關黨員赴八路軍120師抗日宣誓紀念地接受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感悟革命精神。

二是織密社區網格,建好“微陣地”。形成智慧網格體系。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動態監管、上下聯動”原則,以社區為基本單位,按照區域面積、小區樓棟、駐區單位和居民數量,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在每個網格成立黨組織,構建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小區黨小組+樓宇黨員中心戶”全覆蓋的五級組織體系。將轄區在職黨員納入管理,推選出在職黨員擔任網格員,承擔管理、協調、指導等多項事務,形成了“一網多格、一格多員,一員多崗、全域覆蓋”的工作模式。陶藝社區白雲小區網格長尚文強某天返回小區,一進樓道就聞到了天然氣味,他一邊通知社區,一邊挨家挨戶查看。經燃氣公司工作人員監測查找,最終確定了天然氣管道損壞的住戶。渭運社區還建立了“社區一家親”微信群,網格長、網格員、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等69人全部入群,打造5分鐘便民服務網格體系,為居民提供幫老助殘、家政服務、文體宣傳、綠化保潔等服務。建立三級聯動機制。縣、鎮(街道)、社區三級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完善議事規則以及統籌協調、溝通對接等機制,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城關街道吸納城關派出所、非公指導站、城關稅務所以及住建局、林業局、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任兼職委員,細化議事規則。把社區民警、民營醫院、個體工商戶、民辦學校等不同領域的工作力量整合起來,讓不相隸屬的黨組織互聯互通,實現區域“一盤棋”。

三是整合資源優勢,提供“微服務”。便民服務連心卡成為服務“直通車”。精心制作便民服務連心卡,卡片正面標明社區每一位干部姓名、分管工作、聯系方式以及監督電話等,背面印有社區基本職責及服務事項。各社區將連心卡挨家挨戶送到居民手裡,引導居民有事查詢連心卡。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實行區別對待解決。對下崗失業職工、待業人員實行業務技能、就業指導培訓﹔對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實行上門服務﹔對刑滿釋放等矯正對象實行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富華社區的居民稱,有了這張卡,不用跑冤枉路,有什麼事,打個電話就行。小小連心卡,成為服務居民“直通車”。輪值主席制激發共駐共建“內動力”。由社區組織、駐區單位組成共駐共建聯席會,實行“輪值主席制”,輪值主席由駐區單位負責人按月輪流擔任,聯席會由社區組織負責召集,輪值主席主持,定期溝通情況,根據居民群眾的意見或建議,整合利用相關資源,研究解決制約社區發展的突出問題。5月份,縣體育運動中心結合社區居民需求,在渭運社區開展“大手牽小手、全家總動員”親子運動會,在社區形成“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我幸福”的良好氛圍。“先鋒驛站”成為城市黨建“新亮點”。在游客較多、流動人員較大的中華郡建立“先鋒驛站”,實行黨員志願者服務制度,在“先鋒驛站”內,飲水機、沙發、充電器、圖書、免費WIFI等一應俱全。滿足群眾“歇腳、喝水、充電、上網”需求﹔分類放置書籍報刊,設置“讀來讀去”專區,打造“智慧閱讀”。結合外地游客較多實際,配備急救藥箱、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用急救物品,極大地方便群眾和游客。“先鋒驛站”是富平全面推行黨員志願服務的一個縮影,縣上堅持標准化打造、常態化服務、制度化運作,全面實行黨員志願服務,時逢重大節日,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秦正商業廣場、中華郡等開展常態化黨員志願服務。

四是注入持久動力,點亮“微心願”。城關街道對104個駐區單位、“兩新”組織和居民群眾等群體進行全面摸排,建立社區居民需求、共駐共建資源和服務項目“三項清單”,根據居民所需、所想、所求,按照社情民意、矛盾糾紛、熱點難點、生活需求進行分類,梳理成居民“微心願”,定期在“微心願”牆上和微信平台公布。社區聯合轄區單位及其他社會力量,根據業務職能和掌握資源,認領“微心願”,幫助居民解決問題,實現心願。今年以來,城關街道各社區共征求意見建議15000多條,認領“微心願”2000多個,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1700余件。今年9月秋季開學,駐區單位衛計局、秦正公司干部職工為困難兒童購買書包、文具盒和運動鞋,為困難下崗職工家庭購買電飯煲,社區居民的一個個小心願變為了現實。

五是強化保障服務,打造“微品牌”。“問題牆、回音壁”化解群眾心頭急事。“問題牆”將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張貼上牆,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人,接受群眾監督,“回音壁”則反饋落實情況,展示群眾點評。陶藝社區把一張居民小區內下水道堵塞、污水橫流的圖片,醒目地張貼在社區的“問題牆”上,像一張警示牌,引得來來往往的居民注目﹔一個多星期之后,另一幅街道整潔、水干路淨的照片貼上了“回音壁”,還附上了小區居民的評議:社區黨支部能夠認真對待群眾反映的問題,抓好整改,居民給你們點個“贊”!“問題牆”“回音壁”在干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居民議事會”巧解群眾心頭難事。在老舊小區成立“居民議事會”,協商解決小區管理無序、亂停車、亂收費、環境雜亂差、鄰裡關系冷漠等問題。渭運社區玉帶小區是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老舊小區,居民因水費協商不到位,連續停水1個月,居民叫苦連天。社區立即組織整棟住戶召開“居民議事會”,不到2個小時,達成統一意見,立即聯系水廠,接通自來水,困擾群眾1個多月的心頭急事得到妥善解決。金牌調解紓解群眾心頭煩事。組建了一支由縣公安局、司法局、律師事務所和社區黨組織書記的金牌調解員隊伍,筑牢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有效破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目前,全縣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00余起。

三、幾點啟示

實踐証明,“微治理”是破解城市基層黨建的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條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子。主要有以下啟示:

啟示一:“微治理”實現“大聯動”。服務城市居民的問題,大多體現在細微處。我們從細處著眼、小處著手,聚焦“微治理”,調動和整合了鎮(街道)、社區、駐區單位、轄區商戶等各方面的力量,發揮其靈活機動、便捷易行的特點,為城市居民辦了一些實事好事,帶動了城市大聯動,讓城市基層黨建時時有、處處在、常抓常新。

啟示二:“微治理”搭建“大橋梁”。傳統社區黨建,社區和單位互不隸屬,城市基層黨建需要互通共融。我們推行“微治理”,以做實事為紐帶,形成共同利益觀,破除了體制、隸屬、級別等束縛,打通城市社區和駐區單位的圍牆和壁壘,架設起共駐共建橋梁。比如“便民服務連心卡”“輪值主席制”,解決了服務群眾中存在的缺位、錯位問題,提高了城市基層黨建有效服務的精准度。

啟示三:“微治理”構筑“大格局”。開放共享是城市基層黨建的特點。我們推行城市黨建“微治理”模式,倡導“同在屋檐下,同是一家人”的理念,不斷拓展社區及駐區單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大家的主動性和參與度持續攀升﹔通過“問題牆、回音壁”“居民議事會”“金牌調解”等行之有效的載體,回應居民期盼,唱響了城市基層黨建好聲音,匯聚了服務城市居民正能量。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