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人物事跡

生命之帆,朝著海風的方向

——追記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壯烈犧牲的三位勇士黃群、宋月才、姜開斌

王維偉

2018年09月25日09:14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生命之帆,朝著海風的方向

狂風,暴雨,巨浪。

10時01分46秒:一排巨浪掀過來,長長的碼頭瞬間消失,鏡頭裡一片茫茫水霧……

10時37分01秒:鏡頭裡出現12個身影,迎著暴風雨沖向碼頭。此時一個巨浪撞在碼頭上,數十米高的浪花沖天而起,大海咆哮的聲音似乎隔著屏幕都能聽到……

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來自8月20日台風“溫比亞”襲擊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作業碼頭時的監控視頻錄像。

台風中,停泊在碼頭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在巨浪襲擊下出現險情。危急時刻,副所長黃群等12名同志沖向碼頭搶險。

狂風怒號,巨浪排空,先后有6名同志被卷入海中。副所長黃群、試驗平台負責人宋月才、機電負責人姜開斌不幸罹難,壯烈捐軀。

是什麼讓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勇敢地沖向驚濤駭浪?

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卻是真正的勇士。

他們生命的帆,早已朝著海風的方向。

頭一個沖進狂風巨浪的黃群,其實連游泳都不會

推開七六○研究所9號樓519室的房門,坐在黃群的辦公桌前,就能看到試驗碼頭。桌上的電腦鍵盤壓著一張舊便簽,上面寫著兩行雋秀小字:“天地生人,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

海,就是黃群一生的事業。

1989年,黃群畢業分配到位於家鄉武漢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

當時,黃群所在的科室,十幾名設計人員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他就利用休息時間,把圖紙挂在牆上,趴在牆上修改。“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當時大家就覺得這個小伙子,心裡有片大海。”所裡一位老專家感嘆說。

干軍工,最怕的不是清苦,而是清閑。那些年,所裡沒有太多科研任務,船舶工程專業的很多學生出了國,或者離開了這個專業領域。和黃群一起分到這裡的15名大學生,先后走了一大半。

黃群留了下來,拿著微薄的工資,默默堅守。遙望滄海的日子裡,他伴著母親、娶了妻子、有了孩子,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海智。

2017年4月,黃群服從組織安排,告別母親、妻兒和熟悉的工作環境,來到位於大連的七六○研究所工作。臨行前,他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我想人生就是用不斷的挑戰証明自己的能力,在挑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船舶、干船舶,誰沒有海洋強國夢?”他的校友、中船重工首席專家張錦嵐動情地說。

從長江之濱,到渤海之畔,黃群來到一抬頭就能看到大海的地方。

在這間辦公室的480多天,黃群用掉了5個筆記本。七六○研究所工作人員關浩然回憶說,黃副所長加班是常態,晚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辦公室亮著燈。全所列出的任務清單,黃群負責的就有300多項,“開會向他匯報進度,哪怕隻有一點沒說清,他都能馬上糾正,這些任務項目都在他腦子裡”。

在這間辦公室的最后一天,黃群一宿沒合眼。

台風“溫比亞”來襲,氣象台發布了橙色預警。“從19日晚上開始,他要求保障人員每半小時匯報一次情況,自己還定時登上碼頭檢查。”工作人員曲玲回憶說,到了20日早晨,黃群差不多每隔幾分鐘就詢問一次。

黃群心裡比誰都清楚,試驗碼頭上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是用於科研試驗的專用海上試驗裝備,對提升我國船舶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8月20日,就是在這裡,他看到了高高的涌浪拍打著碼頭。也是在這裡,連游泳都不會的他帶領11名戰友,毫不猶豫地沖向風暴的中心,但再也沒有回來。

宋月才微信名叫“老船長”,他的心連著海,直到獻出生命

宋月才是一名退役軍人,他的微信名叫“老船長”。

大伙兒從沒覺得這是個昵稱,他們說:這就是老宋,他的心連著海。

在海軍部隊工作26年,宋月才退休回家。他的家就在大連,離海也不遠。然而,告別“軍港之夜”,不再“頭枕著波濤”,宋月才咋睡都不踏實。

2011年11月,接到來自七六○研究所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的召喚,宋月才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擔任試驗平台負責人。平台工作隊伍中的20多個人,幾乎都是這些年他親自招進來的。

本已離開軍港,誰知又回碼頭。同事們回憶,這些年,宋月才除了在平台上工作就是在電腦前敲鍵盤。

試驗平台工作人員宋健說:“老宋有一個巴掌大的小電飯鍋,為了節省時間,老宋經常用它煮粥、下方便面,就點咸菜簡單對付。有一次我問他,不用那麼艱苦吧。他卻笑著說,就愛這一口。”

在一起時間久了,大伙兒發現宋月才桌上的資料堆得越來越高。老宋日日夜夜敲鍵盤,竟然敲出來幾十萬字的材料,編寫出7本試驗平台培訓教材。

2018年7月,平台試驗進入關鍵階段,要在大海上航行36個小時,每個時間段都需要有人值班。宋月才說,人老了覺少,睡不著,他把兩個通宵夜班都搶了過去。夜晚的大海漆黑一片,他睜大雙眼,仔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

“終於,我們堅持到了天亮,老宋跟我一起對著海面日出的方向唱起了歌。”宋健回憶起那天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經過6年多的努力,試驗終於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計劃,試驗項目在不久后就可以完成,老船長也可以“下船”了。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8月20日,台風襲來,宋月才義無反顧地沖上了碼頭,直到獻出生命。

海浪像小山一樣,一個接一個扑來。和風浪抗衡近3個小時后,同事建議撤離尋求救援。可是,宋月才遲遲不肯離開,不幸被風浪吞噬。

姜開斌跨越千裡回到他眷戀一生的大海邊,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給了國家

姜開斌這輩子,圍著大海畫了一個大大的圓。

1989年,他從海軍某部機電長的崗位上轉業,回到家鄉湖南省常德市物價局工作,直到2016年12月退休。

“當時女兒體弱多病,他是為了家庭,不舍地離開了海軍。”妻子吳春英了解自己的愛人:他心裡有海,風一吹就會朝著大海走。

轉業回家30年,姜開斌一直把兩身潔白的海軍服珍藏在箱子裡,每年拿出來晒一晒。他曾說,穿軍裝是他最帥的時候。

女兒姜薇回憶說:“我爸說如果不是我的身體不好,他希望我也能夠當兵,穿上海軍服。”后來外孫出生了,姜開斌給寶寶買的第一身衣服就是一件小小的海魂衫……

他從未忘記大海——

姜開斌把自家的陽台改造成了一間書房,書架上最多的,還是海軍機電裝備技術書籍和資料。他不僅留著自己上軍校時的教材,還購買了新版的課本。女兒姜薇當時就心裡嘀咕:“都轉業這麼多年了,他一個公務員,買海軍機電專業的課本干啥呀?”

熟悉姜開斌的戰友都知道,他在部隊時練就了一身絕活,機電系統出現問題,光靠一雙耳朵,就可以聽出故障所在。而讓常德市發改委工作人員鐘志宏吃驚的是,他和姜開斌到一家水電站調查上網電價,發電機組的裝機數據不准確,姜開斌竟然現場就測算出了裝機容量。

站在湖湘,眺望大海,山重重、水迢迢。姜開斌沒有想到,有一天大海會再次向他發出召喚——2017年年底,七六○研究所國家某重點試驗平台需要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

消息傳來,姜開斌開心極了。年已花甲的他,告別家人,跨越千裡,來到他眷戀一輩子的大海邊,把自己再一次交付給了國家。

半年來,浪花上打滾,姜開斌似乎忘了自己的年齡,恨不得吃住都在平台上。他帶出了一支高水平的隊伍,漂亮地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難度任務。

8月20日,當台風襲擊他工作的碼頭,當巨浪拍打著他傾注心血的試驗平台的時候,姜開斌沖了上去。

風停了,浪靜了。七六○研究所院區像經歷了一場浩劫,20米高的大樹被連根拔起、6平方米的水泥板被掀飛到10多米外,地上的金屬架被擰成“S”形……

記者來到3位英雄獻身的地方,眺望波光粼粼的大海,一首萊蒙托夫的詩涌上心頭:“在那大海上淡藍色的雲霧裡,有一片孤帆在閃耀著白光……它尋求什麼,在遙遠的異地?它拋下什麼,在可愛的故鄉?”

蒼天無言,大海無語。數葉白帆,向著海風吹來的方向……

(責編:王楠、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