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黨建服務中心
2018年09月25日13: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與起因】
鵲橋社區是馬鞍山市雨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在上世紀90年代,社區居民結構主要以馬鋼產業工人為主。進入2000年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城郊征遷安置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入住到小區。目前,社區現有居民3500戶,人口11909人,其中原居民約20%,新居民約80%。隨著新居民的大量涌入,社區原先產業工人鄰裡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已逐漸弱化、淡化,給社區治理帶來了嚴峻挑戰。近年來,在上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鵲橋社區黨委面對新時代小區治理之問,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以鄰裡黨建為載體,創新“四鄰”工作法,全力推進社區德治、善治、共治和自治,促進了鄰裡關系由淡漠到喚醒、由回歸到提升,打造出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和諧家園,實現了社區黨委組織力和居民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做法與經過】
一是培育鄰裡情,德治春風潤人心。2006年,社區黨委為搭建鄰裡溝通平台,舉辦首屆社區“鄰裡節”,但因居民參與度不高,“鄰裡節”變成了社區干部“自家節”。社區黨委在認真總結分析后,深刻認識到:舉辦社區“鄰裡節”是培育鄰裡關系的切入口,過去辦不好,關鍵是活動設計沒有貼近居民需求。為此,社區黨委發動社區黨員、居民代表舉辦數次“頭腦風暴”,在2018年的第二屆“鄰裡節”活動中推出樓道通訊錄、鄰裡百家宴、趣味運動會等多項群眾特色節目,吸引居民紛紛走出家門參與“鄰裡節”。此后10年,“鄰裡節”由兩年一屆變為一年一屆,每次都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如舉辦愛國歌曲大家唱、家風家訓書畫展等文化活動,表彰社區“好媳婦”、“好家庭”、“好鄰居”,設立社區“好人牆”、“好人榜”等。“十年磨一劍”,社區“鄰裡節”重塑了鄰裡和睦、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重建了社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親情。黨的十九大以來,社區黨委還將“喜迎十九大、真情頌黨恩”、“走進新時代、黨群心連心”等黨建工作主題根植到鄰裡節中,全面及時展示鄰裡黨建最新成果。將每月5日固定為社區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日,組織在職黨員活動進社區、服務進鄰裡,實現黨建工作與社區德治深度融合。
二是落實鄰裡幫,善治之光暖人心。隻有社區人人思善、人人向善,社區才能達到高度善治。2009年12月,在社區黨委的引領下,成立全市首個以社區為主導,社區黨員、居民為參與主體,以“傳遞愛心真情、共建和諧社區”為主題的“一元愛心慈善基金會”,每年定期開展愛心募捐,旨在向社區病殘患者、弱勢老人、困難學生等家庭提供救急助困服務,讓愛心抱團發力。9年多來,黨員和居民已有3000多人次參與到社區“一元愛心慈善基金會”眾籌,累計向社區困難家庭資助資金數十萬元。與此同時,社區黨委科學設置民生意見收集、愛心扶貧助弱、廉政文化教育、維護社區安全、環境衛生監督、退休職工服務、計劃生育信息等7大黨員義務服務志願崗,組織社區在職黨員開展黨徽在鄰裡閃光、義務勞動進鄰裡等主題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而帶動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到鄰裡互幫互助中來。2017年9月,社區黨委書記發揮“省勞模”身份優勢,成立“虹橋”勞模服務隊,向困難群體開展幫扶活動。如今,社區在職黨員中已有189名黨員認領了黨員義務服務志願崗,有168名黨員與112名困難居民結成了“親戚”。成立社區職工子女愛心托管班,寒暑假期間組織志願者向托管兒童開展知識講座、藝術輔導等,讓孩子們假期快樂、讓居民們工作安心。採取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向全社區300多名空巢、獨居、孤寡老人提供菜單式服務。真情換真心,現在的社區服務有人做、困難有人幫,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實現了黨組織引領下的社區高度善治。
三是織密鄰裡網,共治共建聚人心。鵲橋社區駐區單位多,服務居民資源優勢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區黨委以構建“大鄰裡”為目標,建立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機制,進一步織密織牢鄰裡共建共治之網。2017年7月,社區黨委首次將駐區的20家企事業單位納入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並聚焦社區建設共商、基層黨建共抓、文明風尚共育、服務群眾共做、美好鵲橋共建這“五共”領域,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與駐區單位簽訂共建項目68個,涉及社區道路維修、環境治理、小區改造、廣場美化等社區建設各方面。轄區市港航管理局、馬鋼鵲橋服務站、英子包子等單位企業136名黨員主動走進社區開展“敲門日、幫扶日、歡聚日”等志願服務日活動,認領居民“微心願”289個,與56戶困難家庭常年結成幫扶對象,長期免費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醫療保健服務。區域化黨建共建共治不僅增進了共建單位、駐區企事業單位與社區、與居民的工作融合、情感融合,而且還打造了社區命運共同體。如今,“大鄰裡”之網不斷融合凝聚著社區居民。
四是注重鄰裡贊,自治協商貼人心。社區治理的核心是人。社區黨委堅持社區的事居民議、社區的家居民當,樂讓居民當主角,全交居民來點贊。社區居民議事會每年底對112項社區服務事項進行評議打分,社區18名社區工作者全憑結果定報酬。在社區黨員民主評議會上,黨員作用如何,全有群眾說了算,當初社區“鄰裡節”的點子就是居民在黨員民主評議會上提出的。為了將社區、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協調好,社區還專門設立“居民說事室”,做到了讓居民說話“有地方、有分量”,積極以溝通對話推進四方協商共治,妥善解決了“小區停車難”、居民“種菜養雞”等小區老大難問題,實現小事大事都不出社區。2017年,社區黨委成立居民“大管家”服務中心,並按照300戶一網格的標准劃分16個黨建“微網格”,在每個黨建“微網格”建立居民議事點,社區所有人員全部下沉到網格,定期召開樓棟黨員、居民懇談會。同時,利用“微管家”QQ群、微信群,面向居民開展服務需求、意見反映等菜單式服務,積極構建線上線下雙向服務體系。自治協商貼近了居民,也聚合著人心。從2014年以來,社區每年一度的“鄰裡節”活動方案、項目內容、徽標,已全由社區樓長、黨員代表帶領居民共同想著辦。
【成效與反響】
鵲橋社區黨委通過創新“四鄰”工作法,將黨的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小區樓棟,輻射到駐區單位,在社區、居民、駐區單位、共建單位之間架起了服務橋梁、畫出了社區治理同心圓,取得了黨組織滿意、群眾滿意、社會各界滿意的多贏效果。
一是基層組織力凝聚力得到明顯提升。早在2008年以前,鵲橋社區是遠近聞名的“重點戶”,社區矛盾多、問題多、上訪多,黨組織說話沒人聽、干事沒人跟。在鄰裡黨建引領下,經過近10年精心治理,如今連續多年實現 “零”信訪,社區和諧安定幸福。2012年社區成立的全市首支以黨員為骨干的40人社區志願者隊伍,如今已發展到13支由社區居民佔絕大多數的2000人的隊伍。
二是社區服務力治理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過去社區“兩委”坐在社區,等著居民辦事。如今,社區黨委線上建立居民微信群,及時回應群眾需求﹔線下將黨支部建在樓棟裡,將網格“微管家”建在居民家門口,網格員定期組織居民開展議事會、懇談會,促進了工作力量更沉一級、服務居民更近一步、鄰裡感情更深一層。以前小區內毀綠種菜、亂佔亂建等不文明現象,如今居民自發拆除並補種上綠色植物,社區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今年初的大雪裡,當75歲腿腳不便的楊世錦老人看到社區送來蔬菜實物時,激動流下眼淚,反復說著感謝黨、感謝社區。
三是黨建融合力影響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四鄰”工作法為社區“鄰裡黨建”注入了新的內涵,已成為一道交織著溫情、友情、鄰裡情的人文風景線。在這道風景線不斷延伸的路途中,它已漸漸成長為鵲橋社區居民之間互幫互助、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道德高地,促進了社區黨建與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治理深度融合。2015年5月,馬鞍山市委決定在全市學習推廣鵲橋社區“鄰裡節”活動,社區“鄰裡節”已發展成為全市居民共同的“節日”,並在2015年10月被評為全國“鄰裡守望”優秀實踐成果獎,收錄到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范例。2018年7月,中組部調研鵲橋社區融合黨建時,對鄰裡黨建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近年來,鵲橋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創建文明社區示范點、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示范社區,省文明社區、省科普示范社區、省安全社區等多項全國先進、省市領先的榮譽稱號。
【經驗與啟示】
一是抓住關鍵,精准發力。面對社區治理難題挑戰,鵲橋社區黨委以舉辦“鄰裡節”為切入點,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找准了解決社區矛盾糾紛“鑰匙”。這啟示我們,基層黨建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隻有做到服務群眾有求必應,黨組織才能一呼百應。
二是持之以恆、久久為功。“鄰裡節”不是鵲橋社區首創,但自2006年舉辦首屆“鄰裡節”以來,歷屆社區黨委面對困難和問題,始終積極應對、持之以恆。這啟示我們,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並非一日之功,沒有“速成學”,隻有持續用力、善作善成。
三是與時俱進、守正出新。社區黨委積極面對城市社區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問題,不斷豐富拓展“四鄰”工作法工作內涵,實現了社區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這啟示我們,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質量,要始終緊扣時代主題、貼近基層實際,積極找准“堵點”,創造“支點”,不斷創新工作載體。
四是善於借力、互聯互動。社區黨委以開放的姿態、擔當的意識,敞開社區大門,主動邀請駐區單位開展區域化黨建聯建共建,構建了社區治理命運共同體。這啟示我們,基層黨建要融合發展,要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
【探討與評論】
黨建引領,鄰裡更親。“四鄰”工作法是新時代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實踐探索,有效引領社區各類組織、黨員干部、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公共服務,推動社區共建共享。其本源就是充分發揮了黨組織政治功能,有效地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在推進社區治理中提升組織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