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張家港:打造基層“紅色堡壘” 推進城市協同治理

中共張家港市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1日13: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江蘇省張家港市作為在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的一個縣級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率先面臨了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組織體系、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改變。一是多樣化的群眾需求需要更全的有效回應。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民“洗腳上樓”,告別“自給自足”式的農村經濟,對社區的公共服務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此外,隨著新經濟新業態飛速發展,群眾需求層次越來越高、范圍越來越廣,對服務的關注點,不再是有無服務、有多少服務,而是服務質量高不高、服務態度好不好。現實中,部分社區,特別是一些拆遷安置社區,公共服務的配套還不是很充足,對城市居民各種各樣的新需求還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有效回應。二是多領域的黨建工作需要更好的整合規范。近年來,新經濟、新業態催生出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等新型組織,作為城市發展最活躍、增長最快速的地方,這些領域的黨建工作起步比較晚,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各地都探索了將這類新型組織納入城市黨建主體進行整體謀劃的很多舉措,但總的來看,城市黨建各具體領域的統籌性和整合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系統性仍需進一步提高。三是多元化的治理主體需要更強的核心引領。城市基層黨建,既涉及體制內又涉及體制外,既涉及傳統領域又涉及新興領域,在區域化大黨建的背景下,落實到基層的社區治理層面,參與主體越來越多元,參與方式也越來越復雜,如果沒有黨組織的有效引領,基層治理可能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也容易帶來一些操作上的不合法不規范問題。因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組織、協調作用必須要得到進一步地凸顯。

二、做法與成效

1.構建“開放融合”的“紅堡”治理架構。張家港市通過優化組織設置、創新治理架構,以“區域化、行業化、網格化”為支撐,構建區域黨建聯盟體系,推進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融合。一是以區域化推動基層治理一體化。突破條塊限制、打破基層黨建封閉運行模式,在全市劃分112個黨建區域,以工業園區、產業鏈、綜合商圈等“兩新”組織集聚區為單元,布點建立41家實體型區域黨建工作站,建立以“區域聯合黨委為引領、社區共治小組為主體、區域黨建工作站為補充”的三級區域化黨建工作架構,有機聯結120多家市級機關、11060家“兩新”組織共同參與,通過建立區域黨建聯席會議、明確共建責任清單,整合區域黨建資源,形成了以“黨建聯建、資源共享、定期商議、項目推進”為支撐的黨建共同體。二是以行業化推進基層治理全域化。通過建立“聯盟型+功能型”的組織網絡,將631家行業單位有效嵌入區域架構。一方面根據行業單位性質和特點,重點培育公益組織“先鋒益友”、民營醫院“紅領YI家”、民辦學校“陽光領SHOW”、律師協會“律政先鋒”、個私協會“光彩先鋒”等五大黨建聯盟,推動行業資源融入區域﹔另一方面根按照志趣相投、行業相近、工作相關的原則,以行業系統黨員為骨干,以“地緣+業緣+趣緣”為紐帶,在區域中探索建立“益企成長公益課堂”“梧桐樹下”“暖心支部”等120多個功能型紅字號微社群,形成“條條塊塊”雙向用力的治理架構。三是以網格化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全面推行“一張網”工程,將涉及基層治理的部門全部納入網格,建立“鎮(區、辦事處)-村(社區)-基礎網格”的三級網絡架構,將大型企業、商場、醫院、學校等特定區域劃分為專屬網格,實現“多網合一”。同時,把支部建立在網格上,與社會治理網格融為一體,推進黨建網格與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按照“1(黨支部)+1(網格長)+1(專職網格員)+2G(兩支網格員團隊)”的模式配齊配強網格治理力量,使黨組織成為社會網格治理的核心領導力量,建立通過“定人、定崗、定責”,形成發現—收集—反饋—解決問題的閉環模式,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

2.集聚“多方聯動”的“紅堡”治理力量。張家港市著力突出社區黨組織“一核引領”的政治屬性,通過創新自治協商平台、統籌多方共治主體,構建黨建力量聯動體系,激發各類治理力量的集聚優勢。一是突出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市委專門出台《關於推進城鄉社區減負增效的實施意見》,明確社區依法履職事項9個,協助工作事項55個,取消35個社區工作機構、15項工作挂牌、16類活動陣地、231個工作台賬,並建立社區工作事項准入機制,有效釋放社區黨組織的活力。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針對各類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職責分工,主導制定“小微權力清單”,使各類組織在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進程中找准角色定位,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民代表大會、居民委員會、居務監督委員會協調運轉的治理機制,確保基層權力運行有序。二是突出議事會的協同作用。在原有自治組織的基礎上,創新搭建“居民議事會”這一民主協商載體,通過居民海選、社區黨組織審核、居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老黨員、老干部和熱心居務、具有較高威信、一定管理能力居民組成的居民議事會,其中黨員佔比超過50%。社區黨組織把事務性、職能性、技術性的經濟、社會、民間的事務,交由居民議事會直接決策,增強基層群眾的對基層治理的參與度、突出居民主體地位。截至目前,全市社區議事會協商解決社區毀綠種菜、僵尸車、小煤爐整治等一批老大難問題700余件。三是突出共建單位的聯動作用。在區域化黨建架構的基礎上,將城區9個黨建區域劃分為22個共建小組,由區域聯合黨委統籌區域共建工作、推進資源下沉社區。一方面發揮社區“群眾需求清”的優勢,自下而上形成需求清單﹔另一方面發揮共建單位“服務資源足”的優勢,自上而下認領服務項目,區域共建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優勢,依托“在職黨員進社區”“統一活動日”“黨員積分管理”等載體,推動在職黨員融入社區、開展服務、發揮作用,成為協同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880個多個共建單位,近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區域內的社區黨組織報到,參與解決社區治理問題600多個。

3.探索“黨建引領”的“紅堡”治理機制。張家港市通過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新型決策機制、服務機制和監督機制,構建基層協同治理體系,全面提升黨組織依法決策水平和聯系服務群眾能力。一是全流程規范決策。發揮好社區黨組織在“四議兩公開”程序中黨組織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等關鍵環節的把關審核作用。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重要性事務納入提議事項,引導社區居民充分討論、凝聚共識,確保重要提議事項形成切實可行的商議案,並根據黨員意見建議進行及時修訂完善,確保決策事項科學合理,具有現實操作性。同時,完善群眾評議機制有效增強基層群眾的對基層治理的參與度。二是全方位規范服務。以黨建服務項目化推進機制為抓手,全面規范基層各類服務。按照“問題群眾點、難題組織解”的工作思路,由黨組織牽頭設立黨建服務項目,吸引各類治理主體共同參與,並對所有項目實行年初公開承諾、年中推進實施、年底績效考評的工作機制。同時,創新項目形成機制,結合“六個一”大走訪、“民生面對面”等活動,重點收集一批“小而急”的民生痛點項目,納入“民生微實事”項目庫優先解決。項目化推進機制運行四年多來,共實施服務項目2萬多個,為群眾辦實事3萬多件。三是全領域規范監督。分層分類組建治理監督骨干團隊。一方面建立居務監督委員會,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通過列席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的相關會議,對社區管理與服務的重要環節進行監督,並及時向居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情況。另一方面建立第三方法律顧問制度,整合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單位的力量,聘請優秀的黨員法官、檢察官、律師精英等作為顧問團成員,為社區各類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意見及合法性把關,從多層次、多維度強化治理監督力度,確保基層治理依規合法,有效實現了民主監督的規范化和常態化。

4.建立“精准高效”的“紅堡”保障體系。張家港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構建綜合資源保障體系,做到“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為推進基層治理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一是提供多元經費保障。為解決社區經費不足的現實問題,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黨費補助、社會支持、社區自我補充的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特別是去年以來,按每個社區每年20萬元的標准,設立了“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並納入市社區發展基金統一管理,採用公益創投的項目化運作方式提升經費使用的精准度,目前已形成品牌服務項目63個,“民生微實事”項目463個,使用經費近1300萬元,為基層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提供專業人才支撐。首先是建強書記“領頭雁”,通過搭建村(社區)書記講壇、“先鋒擂台”書記PK直播平台、村(社區)干部積分制管理等載體,全面提升書記隊伍綜合素質。其次是打造黨務生力軍,率先推行黨務工作者履職資格認証制度,逐步實現全市社區黨務工作者全員“持証上崗”。再次是孵化青年后備軍,每三年遴選45名優秀后備人才參加村級中青班,通過專家教、團體學、書記帶、實踐煉等多維培訓模式,提升工作能力。最后是凝聚黨員能人群,以“能人黨員”為重要輔助力量,依托“黨員中心戶”“樓道長”“先鋒團隊”等隊伍,強化基層黨群服務力量,形成了社區領頭人過硬、黨務工作者專業、后備梯隊合理、服務力量充足的“雁陣型”基層治理人才隊伍。三是提供信息手段助力。緊跟時代潮流,運用“黨建+互聯網”思維,依托“智慧黨建”“張家港先鋒”兩大平台,創新採用眾籌眾創眾包、線上點單線下體驗等方式,提供項目咨詢、志願服務、公益慈善等多種黨建服務產品,為居民群眾提供“指尖服務”﹔建立全省縣級市首家獨立建制的便民服務中心,開發12345便民服務“綜合管理系統、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服務平台,提供213項便民服務事項,日均業務量5500余個,利用網絡、語音及數據交換平台實現部門、中心、市民間的無縫對接,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三、經驗與啟示

1.加強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服務中心、推動發展”的職責定位。張家港市始終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政治保障,堅持把城市改革發展與基層黨建工作職能有機結合,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改革發展優勢、組織資源轉化為改革發展資源、組織力量轉化為改革發展力量。實踐証明,隻有切實提升黨組織引領改革發展和基層治理的能力,有效提高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厚植根基、凝聚力量。

2.加強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破”的總體思路。張家港市著眼於破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從大局著眼有效完善治理架構、治理力量、治理機制、治理保障“四位一體”的城市基層治理體系,有效激發了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實現了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實踐証明,隻有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才能有效激發各類主體活力,推動基層治理實現良性循環,牢牢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

3.加強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系統謀劃、整體推進”的工作理念。張家港市以區域化黨建為方向,堅持條塊融合、共建共享,有效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拆除封閉藩籬,推動各領域、各組織資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的“大黨建”工作模式,變“獨唱”為“合唱”,形成各方聯動的協同治理局面。實踐証明,隻有破除黨建工作單打獨斗,治理主體各自為政的傳統思維,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實現城市黨建與基層治理的有效互補,相互促進。

4.加強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大抓基層、民心指向”的鮮明導向。張家港市堅持將目光投向基層、力量沉到基層,重心下移、服務下沉,針對黨員群眾訴求的焦點問題,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定制黨建服務項目,加大資金、人才等保障力度,確保城市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有平台為群眾提供精准高質服務,將黨建工作由“虛”變“實”,切實解決了一大批黨員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實踐証明,隻有始終瞄准問題,緊盯基層,才能使黨建工作贏得廣泛認同,讓基層治理成為讓群眾滿意、受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