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渭南市臨渭區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1日13: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起因
建設服務型社區黨組織,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是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服務能力的組織保障。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服務水平,強化社區服務能力,使社區服務更加貼近居民的實際需求,是當前城市基層黨建面臨的一個難題。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半徑適當”的原則,臨渭區對社區布局進行了重新規劃和調整。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陸續劃撥2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社區場所的升級改造工作,使社區辦公場所實現標准化。在此基礎上,推行了“6+x”服務模式,推進社區服務水平邁上新的台階。
近年來,隨著臨渭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區流動人口激增,城區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社區以往的工作方法和服務手段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城市居民的服務需求,主要表現為三個“不適應”:
一是社區硬件服務設施落后與社區快速發展的實際不相適應。設施保障是社區服務工作正常開展的物質基礎,社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社區財力、物力匱乏,大部分社區辦公場所建設不達標,僅有的服務設施落后簡陋,嚴重制約了社區服務功能的形成和發揮。
二是傳統的社區服務形式與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不相適應。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社區居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日趨多元化,生活需求由過去簡單的衣、食、住、行向時尚、休閑、娛樂、文化等高質量需求轉化,需求水平由單一的低層次向多層次發展。以往以“事務性”為主的服務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城市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
三是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淡化與合力共建社區的要求不相適應。社區工作線多面廣,很多工作單靠社區一家難以推動,需要轄區單位凝聚在社區周圍共同參與。而轄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薄弱,各種協調機制不健全,共駐共建合力不足。
二、做法
為改變社區建設的落后面貌,提升社區黨組織管理服務水平,臨渭區探索推行了“6+x”服務模式。“6”是指每個社區必須具備的6個服務平台,即一廳式辦公、網絡服務、網格化管理、志願者服務、“三官一律”進社區、共駐共建﹔“x”為各社區的特色服務平台,如朝陽社區、沋西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西岳社區的午餐配送服務等。經過探索、試點、實施、推廣,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社區服務模式,打造了城市基層黨建臨渭品牌。
實行一廳式辦公。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是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園地,既要面向黨員,也要面向群眾,落實黨建帶群建、共建共用的要求。臨渭區在對辦公場所面積不足200㎡的社區進行全面整改的基礎上,按照“一部三室三站一場”標准,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36個,面向社區居民開展再就業、社會保險、城市低保、醫療救助、優生優育等政府公共服務。同時,根據服務內容和要求,建立了社區服務項目清單,印制了《社區服務指南》,進一步規范了服務內容、細化了服務流程,方便了居民辦事。
推行網絡服務平台。依托渭南市智慧人社應用平台、臨渭區城市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平台和“四社聯動”示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臨渭區利用“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等手段,打破傳統黨建“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推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和網上服務,使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醫保、民政等相關惠民政策,向社區反映需要社區協調解決的問題,咨詢相關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引導社會企業、社會組織、志願服務機構向社區提供家政、餐飲、維修、繳費、再生資源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務,及時解決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分行業、階層、地域建立了翔實准確社區居民手機信息庫,開通了手機短信群發功能,讓居民及時掌握就業、養老、家政、生活等信息,了解社區工作、黨務居務動態,拉近了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的時空距離。
推行網格化服務。臨渭區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分片包塊、層層負責”的原則,將每個社區劃為若干片區,每片劃分若干網格單元,建立“兩委會、一片長、一信息員”管理服務網絡,整合轄區資源,強化社區職能,提升社區治理服務的科學化、精細化和長效化水平,確保群眾呼聲在一線傾聽、社會問題在一線發現、居民困難在一線解決,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
組建志願者服務隊。根據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每個社區均組建了水電維修、治安巡邏、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矛盾調解、文化宣傳6支志願者服務隊,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各社區實際,組建其它方面的志願者服務隊伍,如杜橋街道西岳社區的午餐配送志願者服務隊,人民街道北塘社區的午托志願者服務隊、南塘社區的心理咨詢志願者服務隊,方便快捷的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
設立社區“三官一律”工作室。每個社區各確定一名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員)和律師,明確工作時間、工作職責,實現法律服務進社區,共同打造平安和諧社區。目前,“三官一律”工作室全部挂牌並開展工作。
搭建共駐共建平台。建立社區黨建聯合會議制度,動員轄區中省駐區單位和市區兩級單位發揮資源優勢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實現了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社區共建、發展共商。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活動,社區根據黨員特長和興趣愛好,將每名黨員編入相應的志願者服務隊伍,發揮在職黨員8小時之外的作用。目前,全區已有24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活動。在服務大廳設立了流動黨員報到處,專門為外來流入黨員提供服務和幫助,增強他們的在黨意識,提升黨組織凝聚力。
探索特色服務平台。在站南街道四號社區、朝陽社區,人民街道沋西社區、新民社區等條件成熟的社區,籌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有健身室、棋牌室、醫療室、休息室、書畫室、餐廳等,為社區老人提供日間全程優質貼心服務,既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減輕了子女的后顧之憂。杜橋街道西岳社區與轄區飯店合作,開展服務外包,組織黨員志願者免費為轄區老人配送餐,有需求的老人通過電話,30分鐘內就可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午餐。站南街道秦牛社區推行干部代辦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零距離服務。朝陽社區的“五必訪、五必問、五必記”工作法,使社區干部成為了千家事的“活字典”等,形成了富有臨渭特色的社區工作模式。
三、成效
做好城市基層黨建,關鍵在創新,核心在做實。臨渭區以社區服務為突破口,大力推行“6+x”服務模式,使社區服務設施日趨完備,服務質量日漸提升,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社區的整體服務水平邁上了新台階。
一是社區服務設施日趨完備。規范化的社區辦公場所,為社區管理服務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讓社區居民實現了“小事不出大廳,大事不出社區”。《社區服務指南》規范了社區服務流程,讓居民對社區的服務內容和流程了然於心,對辦事程序了如指掌。手機服務平台,分群體、階層對居民聯絡方式進行了分類採編,提高了社區管理精准度,保証了居民了解、接受社區信息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社區服務質量日漸提升。各社區在按照統一標准組建6支志願者服務隊伍,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的基礎上,還結合實際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服務隊伍,定期向居民開展特色服務,擴展了服務人群,豐富了服務內容,增強了志願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網格化管理將社區的各類矛盾和問題有效化解在萌芽狀態。共建共駐平台實現了社區與駐轄區單位之間資源共享、活動共辦、社區共建、發展共商。普及的“三官一律”進社區活動,向居民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援助,增強了居民的知法守法意識和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社區網上預約服務和業務在線辦理功能,縮短了群眾辦事時間,提升了辦事效率,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夸贊。
三是社區服務功能日益完善。各社區根據轄區居民結構和需求差異,創新思路,完善功能,拓展服務項目,創新服務內容,搭建服務平台,使各社區基本形成了特色服務平台。同時,依托市民文明學校、家長學校等載體,結合社區特色服務平台,開展面向老年人、殘疾人、貧困群體、優撫對象等各方面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全體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服務,涵蓋了每一個社區居民群體,受到了轄區居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四、啟示
1、樹立服務意識是社區工作開展的第一要義。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是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要以推行“6+X”服務模式為契機,從社區居民需求出發,持續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在城市基層黨建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
2、增強創新能力是社區發展增速的動力源泉。城市社區組織建設必須不斷創新不斷突破,才能夠匹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發展的快速步伐,才能足以應對新時代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唯有堅持問題導向,從居民需求出發,增強創新工作能力,將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緊密結合,才能讓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永葆活力。
3、強化干部素質是推動社區建設的組織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從強化社區黨組織班子建設入手,不斷提升社區黨員干部素質,是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隻有在社區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6+X”服務模式才能得以全面推廣。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不僅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