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旬陽:“244”模式構建城市黨建新格局

中共旬陽縣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21日10: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陝西省旬陽縣委主動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變化,緊貼人民需求,以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樹立大抓城市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鮮明導向,探索創新出新時代城市黨建“244”模式,形成了區域統籌、共駐共建、資源共享、治理有效的城市“大黨建”工作格局。

一、創新背景

旬陽縣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全縣總面積3554平方公裡,轄21個鎮306個村(社區),總人口46萬。11個城市社區都集中在城關鎮,城市人口近15萬人,有151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3個國有企業黨組織和31個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分布其中,目前已創建四星社區5個、三星社區2個。近些年來,農村人口快速向縣城轉移,外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多,縣城經濟社會結構發生許多新變化,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許多新要求,給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工作帶來了新課題﹔傳統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存在“聚焦不准”“單兵作戰”“聯而不動”等問題,縣、鎮、社區三級黨組織之間聯系不緊密、互動不經常,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職能弱化,各個領域、條塊之間行政壁壘未完全打破,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供給側的新課題與需求側的高要求之間出現矛盾,需要適應新形勢,對症下藥,提升治理水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做法

旬陽縣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按照“黨建引領、區域融合、支部行動、政社互動、創新治理”的思路,積極推行城市基層黨建“244”模式,大膽探索適應西部山區中小城市特點的城市黨建工作經驗,實現縣、鎮、社區黨組織三級聯動,單位、行業及其他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通,有效增強了城市黨建工作的整體性、集群性、系統性,全面提升了城市黨建科學化水平。

(一)打破體制壁壘,建強“兩級”區域化黨建核心。發揮縣委牽頭抓總、指導協調作用,大膽打破行政壁壘,破除條塊分割,創新機制平台,建強鎮、社區“兩級”區域化黨建核心,統領鏈接城市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形成抓城市黨建強大合力。一是成立城市黨建工作委員會,為鎮黨委擴權強能。為破解城關鎮黨委統籌協調難、資源整合難、工作推進難的“三難”問題,縣委在為鎮黨委擴權強能上大膽創新,設立城市黨建工作委員會,書記由縣委副書記兼任,副書記由城關鎮黨委書記兼任,委員由縣直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城關鎮相關領導兼任,辦公室設在城關鎮,辦公室主任由城關鎮黨委書記兼任。縣委明確城市黨建工作委員會負責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決策部署﹔城關鎮黨委負責辦公室日常事務,賦予其整合轄區內黨建資源、統籌轄區內黨建工作的職能,對城市轄區內黨建工作具有相應的決策、建議、評價和重點工作的交辦督辦權,使鎮黨委有能力、有資源、有平台發揮“龍頭”作用。二是實行“兼職委員制”,為社區黨組織發揮作用搭建大舞台。為破解社區在城市黨建中“小馬拉大車”難題,全面推行社區“兼職委員制”,以社區黨組織成員為主體,通過任命或聘任的方式,將聯社區鎮領導、駐社區牽頭部門負責人明確為兼職副書記,將駐社區機關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駐社區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物業公司及小區業委會、社區民警中的黨員、駐社區的黨代表吸納作為兼職委員。賦予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其他領域黨組織的指導管理和評價反饋職能,通過推行共駐共建雙向承諾、簽訂共建協議、每周開展一次共建活動和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等途徑,建立起社區與其他領域黨組織互聯互通長效機制。

(二)樹立開放思維,建立“四大”開放式黨建格局。以鎮黨委、社區黨組織為主軸、以轄區內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為點和面,打破傳統黨建模式,以開放促融合、以開放促共享、以開放促共建。一是設立“開放組織”。按照“地域相鄰、人員相熟、文化相近、構成相似”的原則,建立社區區域化黨組織、街區功能型黨組織、聯合型黨組織,在小區樓宇、流動黨員集中地、互聯網領域、網格區域靈活設立黨支部、黨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讓群眾始終感到黨的組織和黨員就在身邊。二是推行“開放活動”。打破區域、行業、單位界限,實行黨員組織關系“一方隸屬、參加多重組織生活”,推行不同領域黨組織組織生活聯過、支部活動聯搞、積極分子聯育,消除黨組織與黨組織、黨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黨內與黨外之間的人為壁壘,將黨建活動由社區移到單位,由室內搬到室外,由黨內拓展到群眾,各類黨組織由自我開展到大家一起“大合唱”,增加互動聯系,增強黨建活力。三是設立“開放課堂”。建立新時代旬陽講習所,充分發揮縣委黨校、社區業余黨校作用,組建專兼職骨干講習員隊伍,採取黨員“點單式”選學和講師“自主式”講學的方式,定期在社區開展“講習大課堂”,邀請轄區各領域黨員和社區居民參加講習,用新思想武裝頭腦,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實行機關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其他領域黨組織結對聯系互講黨課制度,互相督促指導,促進各領域黨員互幫互學、共同提升。四是共享“開放資源”。科學整合區域內各類資源,免費向轄區各類黨組織和黨員群眾開放圖書閱覽、體育健身、文化娛樂等公共資源,全面開放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利用好廉政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國學教育基地、新時代旬陽黨性體檢中心、工業展覽館等基地資源,錯時開放機關事業單位活動場所,實現設施設備共享共用,打造黨員群眾學習交流、互動咨詢、休閑娛樂“一站式”綜合服務體。

(三)創新工作理念,建立完善“四項”融合機制。堅持“黨建+”系統思維,圍繞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重點,不斷完善城市黨建工作機制,推動城市持續健康和諧發展。一是建立黨建共聯機制。分級建立縣、鎮、社區城市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行縣級領導聯系包抓社區制度,每個社區明確一名常委包抓,一個縣直部門牽頭,多個駐社區單位共建抓網格的“1+1+N”工作機制,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一次駐社區各單位履行城市黨建責任情況,反饋一次黨員干部參與城市黨建的表現情況“三個一”辦法,將轄區內的各類資源有效整合起來、聯動起來、組織起來,形成區域內各領域黨組織共駐共建協同抓的工作局面。同時,對大量分散的非公企業、小微企業、務工聚集區的黨建工作,社區黨組織主動履行兜底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對住宅小區和樓宇創新建立“黨建微家”,將黨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神經。二是建立服務共辦機制。探索推行各領域黨組織成員“雙重管理、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建立縣、鎮、社區、網格四級便民服務體系,組織廣大黨員定期開展管一管身邊不文明的事、掃一掃身邊不干淨的地方、勸一勸鄰裡間的糾紛、幫一幫身邊的困難群眾、講一講身邊的好人好事、帶頭提一提發展的妙方良策的“六個一”活動。組建黨員志願者服務總隊,下設12支專業化服務分隊,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一証四卡”制度(報到証、黨員信息卡、服務承諾卡、活動紀實卡、評議反饋卡)和履行“雙崗雙責”考核評價體系,實行黨員志願者服務“積分管理”,探索出“時間銀行”“四點半課堂”“愛心媽媽驛站”“點亮微心願”等綜合志願服務平台,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三是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大力推進“智慧黨建”,整合涉及社會治理、民生事業的公安、交警、住建、衛計、市場監管、水利、司法、民政、人社、教育等各領域信息資源,在鎮級建立網格化信息指揮平台,在社區建立網格化信息服務站,形成數據、信息共聯共享、互聯互通,推動黨員管理、黨務工作者管理等基礎黨務工作實現信息化,政策宣傳、便民服務、法律服務等民生服務工作實現智能化,做到情況動態掌握、資源合理利用、服務精准有效。四是建立和諧共建機制。全面推進“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推行“網格化管理、心連心服務”模式,按照街道、小區、樓宇等將11個城市社區劃分為89個網格,建立網格黨小組,每個網格合理搭配鎮聯社區干部、駐社區在職黨員、片警、老黨員、離退休干部等力量,選派好“三長四員”,形成“力量在網格集聚、需求在網格發現、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的全覆蓋治理服務體系。

三、工作成效

推行城市黨建“244”模式以來,有力提升了鎮黨委和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能力,有效調動了各方積極性,實現了抓黨建、優服務、促治理的目標,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數。

一是凝聚了共建“合力”。通過縣委搭建平台,下放權力資源,增強了鎮黨委在城市資源調配中的“話語權”,暢通了縣、鎮、社區三級聯動組織體系,社區黨組織與駐地各類黨組織實現互聯互通,初步形成了區域化黨建聯合體。通過定期召開區域化黨建工作聯席會議,一起協商城市黨建和社區建設等重大問題,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駐地單位主人翁意識被充分喚醒,從“旁觀者”變成了“局內人”,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共駐共建,豐富城市黨建工作內涵。

二是延伸了服務“觸角”。通過實行網格化管理,整合網格內的黨員干部、退休老黨員、民警等力量,組成網格化服務團隊,在小區和樓宇建成集“一廊”(黨內政治文化走廊)、“兩平台”(信息發布平台、網上交流平台),“三長”(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長、樓院長)、“四員”(信息員、衛生員、調解員、監督員)為一體化的小區樓宇“黨建微家”,將黨的工作和服務群眾延伸到末梢神經,提升精准服務水平,形成了社區“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解、困難有人幫、服務有人辦”的良好局面。

(三)增加了城市“溫度”。通過常態化開展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用紅色志願服務帶動孵化了一批社會公益服務組織,“小紅帽”成為城市一道靚麗風景線。目前,有近5000名志願者活躍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通過主動認領圓夢居民“微心願”。同時建立志願者服務激勵鼓勵機制,以“幫助他人也是在幫助自己”的理念,建立“時間銀行”,將志願者服務以“時間幣”形式存儲“時間銀行”賬戶,當“時間幣”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志願者可用以換取禮品或“支付”自己獲得的服務,雙向受益、共同互惠,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連連升級。

(四)提升了社區“品味”。通過黨建引領,激活各類資源下沉社區,加速了文明城市建設進程。縣婦聯會在社區建立“玫瑰俱樂部”,積極組織婦女開展傳遞好家風、廚藝交流、家政培訓、美容養生、戶外採風等活動,豐富了婦女生活,也引領了城市風尚﹔縣民政局在社區設立“夕陽紅加油站”,打橋牌、練書法、拉二胡,老人們在社區老有所樂,不亦樂乎﹔學校在社區義務開設“四點半課堂”,解決了“上班族”孩子放學后無人接管、無人輔導作業的難題……社區居民自覺以誠待人、孝老愛親、寬容禮讓,自覺抵制鋪張浪費和好逸惡勞,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四、經驗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級黨委工作的兩大陣地,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隻有切實加強城市黨建工作,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形成齊抓基層治理的工作局面。一方面要強化鎮黨委軸心作用,賦予鎮黨委調配轄區資源的權力,以此實現資源整合和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與轄區內單位、企業、社會組織黨組織等構筑成社區治理網絡,把不同領域的黨建工作納入到一體化黨建范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區域化黨建聯合體,推動各方力量的參與融合,實現共建共享、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強化社區服務功能,轉變組織運行方式,實現黨建工作提質增效。要以提升社區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強化政治功能,依法厘清社區職責,最大限度減輕社區負擔,將社區主業回歸到服務群眾、促進社會治理上來。要提升社區服務的精准化、精細化水平,從滿足居民需求出發,著力細化便民服務網格,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變“居民千萬家”為“社區是一家”。

(三)主動適應發展變化,創新黨組織設置,擴大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各類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和互聯網業,是城市經濟的活躍地帶,也是黨建工作覆蓋的難點。要充分發揮監管部門以及協會、商會等行業黨組織作用,履行好業務監管服務和黨建指導雙重責任,實現新興領黨的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要發揮社區對中小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兜底”作用,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

(責編:宋晨、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