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安市鄠邑區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13日10: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陝西省鄠邑區深入貫徹落實上海會議精神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題培訓班精神,秉承“黨建引領,服務至上”理念,做實“黨建+”,落實“網格化”,在全區推廣實施 “135同心圓工作法”,街道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發揮,居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一、背景起因
鄠邑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原稱鄠(hù)縣、戶縣,南依秦嶺,北臨渭河,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三個副中心城區之一,距西安主城區18千米,處於西安“半小時經濟圈”。 2017年9月9日,鄠邑區舉行撤縣設區揭牌儀式正式換牌,標志著建縣2300多年的戶縣從此邁入了“區”時代。撤縣設區后基層黨建工作重心逐步由農村向城市轉變,但是多年來形成的工作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現在:一是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載體不夠豐富。城鎮規模急劇擴張、城鎮人口急劇增加,急需創設更多載體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引領城市建設、城市服務、城市發展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城市社區統籌整合駐地單位資源途徑和渠道單一。社區自身缺乏資源,服務群眾的辦公用房緊缺,經費相對不足,搭建平台,為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轄區資源創設條件,提升社區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居民服務顯得尤為重要。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兩新組織黨組織等參與社區共駐共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社區各種資源總體分散,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轄區內“兩新”組織黨組織各自封閉運行,社區整合資源方式方法比較單一。鄠邑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搭建平台,在創新城市黨建工作機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2017年總結提煉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圓心,以“網格化”、“智慧網”、“共建網”為平台,以“10分鐘便民服務圈”、“睦鄰服務圈”、“志願服務圈”、“在職黨員服務圈”、“社區干部服務圈”為服務圈的“135同心圓工作法”。通過“135同心圓”整合了轄區駐地資源,破解了城市急速發展中的難題,激發了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在引領城市發展中的蝴蝶效應,調動了駐地單位、行業和各領域黨組織在服務群眾中的作用,服務城市發展的水平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強社區黨組織“核心”
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推進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實施“五心工程”:知民心,貼近居民傾聽呼聲。順民心,做好實事解決難事。安民心,維護穩定構建和諧。暖民心,關心疾苦扶危解困。聚民心,黨群互助共建共享。構建黨員和群眾的“連心橋”。真正做到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二)搭建“三網”平台
1.以“網格化”為載體,精准對接為民服務。建立“網格長、樓棟長、中心戶長”和“黨建工作專員、社區治理專員、為民服務專員”組成的“三長三員”工作隊伍。開展“樓棟黨建”,形成“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網絡化框架體,把每個小區,每棟樓宇打造成紅色陣地,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架起社區與居民溝通的橋梁,第一時間將黨的政策方針傳遞到居民心中,網格中的困難事、喜慶事、突發事第一時間傳遞到社區黨總支,通過將人員下沉到每個網格,形成“網中有格,格中有人”的管理機制。把“民情地圖”作為“網格化”管理的載體,形成“一院一冊、一樓一圖、一戶一檔”的社區基本信息庫。做到“大事不出社區,小事不出網格”。
2.以“智慧網”為抓手,開通網上辦公和四大課堂。建立服務微平台、征集群眾微心願、辦好指尖微黨課。通過“三微”平台,定期發布社區辦理事項、新聞動態和重要通知、征集群眾微心願,開展網上辦公,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以打造“智慧型社區”為目標,利用“智慧網”,創新黨課形式,開設“四大黨課”,指尖黨課、流動黨課、故事黨課和觀影黨課,實現黨員教育管理“零距離”。
3.以“共建網”為依托,區域化整合駐地資源。以“黨建聯做、資源共享、難題聯解”為目標,建立社區“共駐共建”工作網,按照“1+3+x”模式,構建駐地單位區域化黨建格局。按照“1222”工作法(“1”即“一征集”,“2”即“兩表決”“兩公開”“兩征求意見”)開展工作。建立居民“服務需求清單”,在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中建立黨組織,為居民提供服務,發揮黨組織在解決小區鄰裡糾紛等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三)構筑五個“服務圈”
1.10分鐘便民服務圈。整合轄區內超市、藥店、診所、餐飲店等服務好、信譽好的商業資源,創建黨建網格化陣地格局,形成“10分鐘便民服務圈”。服務項目涉及家政、醫療、教育、送餐、送貨、網上服務等方面,用最快的速度,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明確公開承諾制度、服務質量監督制度、意見反饋制度等規范化制度,實現“10分鐘便民服務圈”工作規范化。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使社區居民和商業網點達到雙贏的局面。
2.睦鄰服務圈。在小區、樓宇中建立“服務網”,由小區、樓宇中有特長的黨員擔任負責人,召集社區中有興趣愛好的左鄰右舍建立“睦鄰微品牌”,開設書畫、手工編織、讀書吧、烹飪等各類興趣班,開展黨員認領“微心願”、愛心巡邏、健康義診、“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聯合社會組織,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為社區老年朋友提供養生養老、旅游休閑度假的一條龍式專業服務,形成居民家門口的“興趣部落”和“貼心智囊”,深受廣大居民的喜愛。
3.志願服務圈。建立“社工、在職黨員、志願者”聯動服務機制。將社工專業服務、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滲透到志願服務中,將志願者分成鄰裡守望、學雷鋒、為老服務等10支特色志願服務隊,建立“網格長(由社工擔任)-樓棟長-志願者”的服務網絡。發放志願服務卡,在小區中公示志願者信息等方式,將志願者服務時段、服務項目等信息告知居民,讓居民在需要幫助時能及時聯系服務站。讓社工、樓棟長、志願者之間相互協作,讓居民在第一時間內迅速獲得幫助,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目標”。
4.在職黨員服務圈。引導轄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雙報到”“積分制承諾制”活動。在小區公示在職黨員姓名、職位等基本信息,開展黨員干部“亮身份,樹形象”活動,開展“三令五深”活動(令社區在職黨員能量有發揮﹔令社區駐地單位優勢有凸顯﹔令網格服務隊伍力量有展露﹔深入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工作務實創新﹔深入推進社區創建工作齊頭並進﹔深入推進社區服務工作普惠民生﹔深入推進社區文體工作全面開花),為社區治理增添“新鮮血液”。
5.社區干部服務圈。推行工作人員AB崗制度,角色互換,實行頂崗或者互為備崗,防止工作脫節、延誤,確保居民最多跑一次。工作人員崗位設置由一職一崗向一專多能轉變,推行社區干部“A崗+B崗”挂崗鍛煉。每季度還制作“為民服務清單”,集中公示本季度“三會一課”、載體活動、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主動接受黨員群眾監督。推行“民情日記”工作方法,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需求動態及求助情況進行收集整理在冊。
三、初步成效
(一)組織建設實現“堡壘堅強”
社區黨建是社區建設的政治保証。我們始終堅持把抓好社區黨建,調動發揮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抓好社區建設,提升服務群眾生活水平的有力抓手。先后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發揮作用進萬家”、“80后微黨課大賽”、“社區黨員服務之星評選”等系列載體活動。涌現出先進基層黨組織人民路社區黨總支、北街社區黨支部,先進基層黨務工作者市級黨代表白利娟、市級人大代表李永寧等一批先進典型,社區黨組織已經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城市建設實現“群策群力”
統籌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社區建設的加速器。全區6個鎮街黨(工)委,20個社區黨(總)支部與駐地單位全部簽署了共駐共建協議,通過召開鎮街黨建聯席會和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實現社區和駐地單位大事共商、難事共辦、要事共議的工作機制,自共建協議簽署以來,共解決涉及城市建設發展、社區建設困難、居民生活難題240余件。同時,鄠邑區發揮駐地高校資源豐富優勢,與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了全省首個社區干部學院。為駐區高校搭建產學研轉化平台,為學生創造見習實踐機會。通過搭建各類共駐共建平台,真正打開了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共建共贏的新局面。
(三)服務群眾實現“無縫對接”
服務群眾、提升群眾生活水平是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區20個社區全部設立了“一站式”服務大廳,全部推行工作人員“AB崗”制度,讓群眾辦事“隻跑一次”。推廣“10分鐘便民服務圈”,社區黨組織牽頭,整合轄區單位、店面、學校、餐飲等資源,讓居民隻需一個電話,足不出戶便可解決涉及吃飯、住宿、用藥、教育咨詢等十余大類問題。在社區中開展“建立服務微平台、征集群眾微心願、辦好指尖微黨課”活動,創建社區微信公眾號20個,實現“微心願”400余條,發布“微課堂”信息6000余條,助推了社區黨組織更好的向社區群眾提供五星級服務,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零時差、零誤差”。
四、幾點啟示
(一)加強社區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上海會議強調,要強化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使社區各項工作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確保社區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堡壘。加強社區建設,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放在首位,必須把發揮黨組織在引領城市建設、城市治理、城市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為中心,通過黨建引領,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各界力量向社區適當傾斜,實現方向明確、力量集中、載體豐富的城市黨建新格局。
(二)加強社區建設,必須堅持以民為本
社區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工程和細胞工程。加強社區建設,必須堅持把以民為本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創新載體和方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要鼓勵和推動社區居民以“主人翁”角色,主動投入並融入到社區建設工作中。凝聚社區和居民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目標,不斷將提升社區居民生活服務品質。
(三)加強社區建設,必須堅持共駐共建
加強社區建設,必須樹立“全域黨建”理念,必須加強區域統籌,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條條和塊塊雙向用力,構建“公轉帶自轉、自轉促公轉”的協調運行機制。必須有效整合區域資源,推進城鄉統籌、黨群工作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的積極作用,形成共駐共建、共治共贏的基層治理服務格局。必須充分調動黨員參與區域化黨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章立制,構建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