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子長縣:“同一個家”黨建工作法把“全域黨建”落到實處

中共延安市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07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年7月,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后,“城市基層黨建”概念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子長縣身為民族英雄謝子長故裡,黨建工作一直引領全縣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抓好抓強抓實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子長縣經過深入調研,認真討論,在全縣城市社區全面推行“同一個家”黨建工作法,為落實“全域黨建”理念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背景與起因

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展以來,子長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城市社區黨建工作存在問題進行了梳理匯總,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社區有責無權。子長縣共有7個城市社區,社區工作量大面寬,上級主管、考核部門多達十幾家,社區看似“娘家”多,實則缺乏主心骨,社區工作者叫苦連天,工作責任無限大不說,關鍵手中沒有任何權力,隻能任憑別人指責。二是單位各自為陣。子長縣7個城市社區內共有行政事業單位166個,非公企業102個,社會組織47個,個體工商戶1753個。這些單位、商戶和社區沒有任何聯系,各自為陣已成常態。社區想要聯合開展一些工作,往往要看人眼色行事,更多時候靠“刷臉”才能促成一些活動的開展。三是黨員難以管理。轄區內的黨員,特別是有單位的黨員,對於社區的召喚愛理不理,參與社區建設基本上是一句空話,社區也沒有硬性制度對其進行管理約束。四是體系建設滯后。開展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缺乏相應的體系建設,社區天天喊,從來無人聽,“你說你的,我唱我的”,從縣委到社區這個層面沒有一個體系一竿子插到底。

針對這一現狀,子長縣不等不靠,不忘初心,主動作為,在深思熟慮、廣納意見、反復論証的基礎上,創新推行了“同一個家”黨建工作法,定位“同一座城,同一個家”工作理念,力爭實現“建設家文化、打造家品牌、共圓家國夢”總體目標。

二、主要做法

1.健全體系聯手抓,讓社區有了“家長”。在縣級層面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街道層面新增兼職黨委委員5名,建立了街道黨委聯席會議制度,社區層面新增兼職黨總支委員3名,建立了社區黨總支聯席會議制度,構建起從上到下三級聯抓城市黨建工作組織體系。同時,建立“社區服務中心黨委、社區黨總支、駐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四級雙重管理組織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組織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還建立了縣委常委班子成員社區黨建聯系點,有力助推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深入開展。

2.賦予權力嚴管理,讓社區有了“家法”。為了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組織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能力,科學界定職責,賦予了街道對駐區單位負責人人事考核權和征得同意權、評先樹優權、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區域內事關群眾利益的重點決策和重點項目建議權等5項權力﹔同時,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在對駐區單位進行創佳評差、政風行風評議、精神文明創評等表彰評比中,要有街道參與評價並出具意見。今年七一,子長縣在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時,事先征求了街道辦的意見,街道辦統一出具了意見。

3.繪制駐區共建圖,讓社區有了“家譜”。要求每個社區在醒目位置設立“家”的標志和“同一座城,同一個家”的標識,營造濃厚氛圍,提高社會關注的同時,規定每個社區必須繪制兩張圖,懸挂在最顯眼的位置,方便過往居民一目了然。一是共駐共建區域圖。結合社區區域布局,在圖上標注出轄區內每一個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網格黨小組等,注明個體工商戶數量,不同的黨組織都由不同的圖標來體現,真正做到了一圖全解。二是駐區單位承諾圖。年初,每個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圍繞共駐共建共享做出承諾,承諾事項不少於3條,由社區黨組織統一繪制成圖,張貼於外,一季度一評比,有力地督促了駐區單位兌諾踐諾。

4.齊心共建六個家,讓社區有了“家園”。一是學習之家。建立開放性黨員學習活動場所,開設黨員學習論壇,建立黨總支微信學習交流群,保証黨員學有方向、學有所獲。二是服務之家。以“居民的期盼就是工作動力、居民的要求就是工作目標”為主線,充分發揮駐區單位優勢,精心搭建服務平台,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指數。三是平安之家。通過“一聯三化”平台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嵌入網格,實現線上數據與線下業務有機融合。同時,大力開展健康衛生進萬家活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改善居民生活方式,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優美之家。以共駐共建為紐帶,通過在職黨員助建、責任單位聯建、駐地單位共建,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共享的強大工作合力。五是紅色之家。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充分挖掘縣域內紅色教育資源,創辦“紅色教育基地”,培育“紅色義工隊伍”,開設“紅色教育講堂”,讓黨組織有責有為,讓黨員有位有為。六是榮譽之家。教育引導駐區黨組織和黨員樹立“區榮我榮、區損我損”的觀念,愛區如愛家,主動承諾,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旗添彩,共同維護社區榮譽。

5.堅持一居一特色,讓社區有了“家訓”。在推行“同一個家”黨建工作法時,堅持一個社區一個特色,不搞“一刀切”,力求接地氣。林虎山社區以六聯共建為抓手,重點推出了“六卡服務”﹔馮家屯社區轄區單位居多、職工家屬樓遍布,結合實際將工作重點面向干部職工,專門打造了干部減壓室、手工制作室和愛心小課桌,及大地方便了干部職工﹔米糧山社區辦公條件相對寬敞,與駐區單位城區衛生服務中心聯手,建立了日間照料室,開展了健康服務進萬家活動,同時還成立了新時代居民傳習所﹔齊家灣社區區域分布較廣,在人口密集的樓宇建立了黨建服務站,為黨員居民開展活動提供了方便。

6.完善制度強保障,讓社區有了“家規”。一是建立動態備案制度。堅持每半年對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和黨員數進行一次集中摸排,做到有進有出,底數清楚,動態備案。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以社區黨總支為單位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商討解決工作中的熱難點問題。三是建立人才聯育制度。選送社區干部到機關企事業單位跟班鍛煉,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通過“雙鍛煉”機制,不斷提升干部綜合素養和工作能力。四是建立考核評價制度。賦予社區黨總支對駐區單位和黨員干部考核評價權力,社區黨總支以書面形式向縣委組織部出具考核評價鑒定,具體由縣委組織部提出管理措施。

三、取得成效

1.單位資源實現了共享。過去,社區工作一直是唱的獨角戲,可謂無人問津。許多時候,轄區單位跑了一家又一家,苦口婆心說了一大堆好話,換來的常常是別人不屑的眼神,用社區工作者的話形容就是“好像是個討飯的”。如今,社區需要什麼,隻需在黨總支共駐共建共享微信群裡言語一聲,駐區單位一個比一個響應積極。林虎山社區建立了多功能活動室,駐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常常利用活動室開展一些活動,非常方便。

2.干部管理突破了瓶頸。一方面,社區干部到機關事業單位跟班鍛煉,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干部到社區實踐鍛煉,“雙鍛煉”機制提升了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社區對干部八小時之外有了真正的管理權,干部都積極到社區報到,主動認領工作,社區以積分制的方式對干部進行管理,為干部評優樹模選拔重用時出具鑒定打下了基礎。

3.社區干部提升了動力。社區干部不再是社會“弱勢群體”,關注度高了,認可度高了,社會評價也高了。水漲船高,社區干部不僅到轄區單位辦事“底氣十足”,就是談婚論嫁也成了大家眼裡的“香餑餑”,過去介紹對象的門可羅雀,如今走了一撥又一撥。子長縣瓦窯堡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郝春紅如釋重負地說:“如今,我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再也不用熬煎我們的干部娶不到對象嫁不出去了!”

4.基層治理得到了強化。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如雨后竹筍般快速發展,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單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來管理,已經不現實了。如今,社區大家庭在子長這座小縣城已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小城裡人民的共識,“有事找社區、有事找組織、向社區報到”是大家經常記在心頭說在口頭的話。網格體系的建設,縣城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到處可見社區工作者和義務工作者的影子,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正在一步步邁向成熟。

四、有益啟示

1.體系建設是工作基礎。建立自上而下的領導體系是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隻有領導體系建好了,發揮作用了,才能夠引起轄區單位和干部的重視,才能保証工作的正常開展。這其實也恰好反應了主要領導重不重視的問題,作不作為的問題。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是“一把手”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只是唱唱調、應應景,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2.權力下放是工作保障。隻有真正為基層社區解壓、放權,讓社區手裡有了“尚方寶劍”,才能夠讓駐區單位有所畏懼,有所觸動,有所作為,否則,打馬虎眼、打擦邊球的事將會層出不窮。

3.轉變觀念是工作引擎。無論是體系建設,還是權力下放,最終的目的,就是把基層黨建同基層治理結合起來,強化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職責。但是,總有一些單位和個人,無視制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因此,轉變觀念才是推動工作的動力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每個黨員都要自覺做到思想上認同組織、政治上依靠組織、工作上服從組織、感情上信賴組織。開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每個單位、每名黨員干部都要認同、依靠、服從、信賴社區“大黨委”這個家庭,定位“同一座城,同一個家”工作理念,同心協力建設家文化、打造家品牌、共圓家國夢。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