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安市閻良區委組織部
2018年09月05日14: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動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基層基礎。隻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要改革創新,完善基層治理,加強社區服務能力建設,更好為群眾提供精准化精細化服務。社區黨組織擔負著領導社區治理的重要職責,要把社區居民和單位組織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近年來,閻良區在推進城市基層黨建的實踐中,發現在組織設置、體制機制方面與引領社會治理的現實需要相比,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組織網絡架構不健全。社區黨員數量大、流動黨員多、離退休黨員多,黨組織網絡隻有社區黨支部、黨小組兩級,管理難度大,無法有效組織每名黨員。二是黨員作用發揮不突出。服務活動形式單一、不貼近實際,黨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部分黨員宗旨意識淡化、服務意識不強,說話辦事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對身邊不良現象不聞不問,黨員在社會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得不到發揮。三是服務觸角延伸不深入。社區居民成分復雜,服務需求多元化,社區與居民之間缺乏溝通橋梁,社區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服務效果有限。
為切實解決上述問題,閻良區把“樓棟黨建”工作作為服務社區群眾的著力點,按照“有利於黨組織加強管理,有利於黨員參加活動,有利於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採取“一名黨員一個中心、一個樓棟一個黨小組、一個小區一個黨建責任區、一個社區黨組織一個黨建工作橋頭堡”的方法,充分整合社區黨員和在職黨員力量,推行樓棟黨建網格化管理,使黨員身份亮起來,能力顯出來,作用看出來,形象樹起來,以“樓棟黨建”帶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再上新台階。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抓網格,織密樓棟黨建組織網絡。按照“社區黨支部—黨建責任區—樓棟黨小組—黨員”的工作思路,通過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建立社區黨建責任區,以小區為基本網格,統一管理和指導各樓棟黨小組開展工作﹔成立“樓棟黨小組”,以樓棟為基本單位,組織帶領樓棟內黨員開展活動﹔設立黨員亮明身份措施,持續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圍繞群眾關注的衛生整治、物業管理等問題,組織開展結對幫扶、自願認領崗位等活動,切實將社區黨建的觸角延伸到樓棟、到戶、到人,不斷提升社區黨建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
二是抓隊伍,造強樓棟黨建動力引擎。重點圍繞“1個核心”、搭建“2個平台”、建好“3支隊伍”、依托“4個主體”的“1234”模式,組建堅強有力、務實高效的樓棟黨建工作力量。一個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二個平台:搭建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和社區信息宣傳平台﹔三支隊伍:建設社區工作者、黨員先鋒隊和志願者服務隊﹔四個主體:以社區居委會為主體、以物業公司為中堅、以業主委員會為基礎、以警務室為聯防的多方聯動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三支隊伍”在推進社區樓棟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的骨干作用。明確社區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直接責任人職責,切實把責任壓實。全力抓好樓棟黨小組內黨員管理、組織生活和各項工作開展,不斷提升樓棟黨小組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同時,在每個樓棟,選出一名政治素質硬、服務能力強、帶動能力強的優秀黨員作為樓棟黨小組組長,充分發揮組長輻射帶動周圍黨員群眾的作用,確保社區黨建各項工作任務在樓棟落地。
三是抓制度,穩固樓棟黨建發展根基。增強組織力量,建立四項制度,推動樓棟黨建工作落實。建立“樓棟聯絡組組織生活”制度,針對樓棟黨員特點,組織開展小型、靈活多樣的樓棟活動。建立“黨員志願服務反饋和激勵制度”,社區黨支部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表現情況及時記載,並通過信函、電話等形式,定期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進行反饋。建立“樓道衛生制度”,組織黨員群眾參與城市綜合治理,開展樓院環境、樓棟衛生整治和門前三包,設立監督崗,督促解決樓道亂堆亂放等問題。建立“關懷幫扶弱勢群體制度”,設立宣傳崗,上門服務代辦,對樓棟內困難黨員、弱勢群體進行結對幫扶。
四是抓服務,樹牢樓棟黨建為民導向。堅持“靈活、適度、實效”的原則,為樓棟黨員設立黨建工作崗、民主監督崗、政策宣傳崗、公益服務崗、環境美化崗、信訪調解崗、治安維護崗等崗位,引導黨員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公開承諾,爭做“黨的政策宣傳者、服務群眾的領跑者、安全保衛的守護者、保綠保潔的示范者、矛盾糾紛的調處者、民情民意的受理者”,切實把樓棟黨員作用發揮出來,把群眾力量聚集起來,為和諧社區建設貢獻力量。根據黨員特長和居民需求,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宣傳隊、調解隊、演唱隊等,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作用,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真正使黨員融入到小區建設和管理之中。結合傳統節日、社會事件及上級要求,以“民生工程”為重點,組織樓棟黨員開展多種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如春節前請樓棟黨員中的書法愛好者為居民免費寫春聯、雷鋒月請樓棟黨員中的理發師為老人理發、重陽節組織樓棟黨員為老人修家電打掃衛生、冬至請居民包餃子並由黨員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裡等,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豐富了樓棟黨建活動,增強了基層黨建活力,筑起黨員干部與居民群眾的“連心橋”。
五是抓管理,擰緊樓棟黨建責任發條。實行樓棟“黨員活動積分制管理”制度,建立樓棟黨小組和黨員活動工作台賬,對樓棟黨員參與黨小組活動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切實調動和激發社區黨員積極性。落實“在職黨員雙重管理”制度,結合在職黨員自願認領社區崗位活動,積極組織在職黨員過雙重組織生活,並定期把黨員家庭在小區表現情況及時反饋給所在單位,對表現優秀的發送表揚信和在小區內舉行表彰大會等形式進行宣傳,不斷提升樓棟黨小組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建立“月督導、季匯報、年考核”制度,每月對轄區內各樓棟黨小組和黨員開展活動情況進行一次督導,及時發現問題,做好整改。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匯報會,組織黨建聯絡員和樓棟黨小組組長總結交流情況、研究推進措施。每年年底,組織召開述職評議考核大會,對樓棟黨小組一年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議,切實把樓棟黨建網格化管理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初步成效
一是黨建合力進一步凝聚。通過落實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工作,配合全面推行黨員承諾制、積分制管理,扭轉了社區黨建隻有離退休黨員參與、社區黨組織“單打獨斗”的局面,融入在職黨員、駐區單位的黨建力量和專業優勢,變“社區黨建”為“城市基層黨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黨員形象進一步彰顯。樓棟黨建制度使得黨員在社區中、在鄰居旁,亮明身份、以身示范、服務群眾,提醒黨員時刻牢記黨員身份,主動兌現服務承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使黨員的身影時時可見,先鋒的事跡處處可現,密切了黨群關系,傳播了黨員的正能量。同時,將機關黨員在社區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情況作為干部選任的重要參考,實現干部考察從“八小時之內”向“八小時之外”延伸,激發黨員干部參與社區事務的內生動力。
三是服務觸角進一步延伸。四級社區黨組織網絡將“人、地、物、事”串聯起來,使每一個管理網格成為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基本單元,成為基層工作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管理各方面,使社區居民親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社區建設給居民帶來的實惠。
四是黨群關系進一步密切。樓棟黨建工作的開展將黨的宗旨落實到樓棟、黨的聲音回響在樓棟、黨的活動開展到樓棟、黨的溫暖送到樓棟,黨的工作延伸到了每一個樓棟,讓更多居民感受到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而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密切了黨群關系。
五是社會治理進一步優化。黨員干部圍繞群眾關注的民安、民利、民難、民怨等問題,自覺開展服務,在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矛盾的苗頭,在第一時間理順群眾激動的情緒,在第一時間受理群眾合理的訴求,最快速度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諧因素,真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促進了社會治理。
四、經驗啟示
一是必須健全組織網絡。抓好城市基層黨建,首先要搭建堅強的黨組織網絡,閻良區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編織起全面覆蓋每名黨員居民、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力量、平衡協調各方利益關系的黨組織網絡,強力助推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和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
二是必須整合黨建合力。面對當前城市社會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要求,如果單靠街道、社區黨組織“孤軍作戰”,作用非常有限。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發揮社會整合功能,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實現握指成拳、五指合力。
三是必須精准銜接供需。城市黨建工作的好壞,廣大居民群眾滿意度是根本衡量標准。要以居民群眾為主體,認真聽取居民群眾需求、精准對接群眾需求,針對百姓所急所需,提供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使居民充分體會到“黨員就在我身邊”,從點滴小事中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最終實現黨員志願服務精細化、精准化,群眾滿意最大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