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30日10:06 來源:重慶日報
用熱血鑄就忠誠,用生命守護平安。連日來,“時代楷模”楊雪峰的先進事跡引起許許多多重慶人共鳴,一個人感動了一座城。渝北區龍溪街道居民徐曉燕聆聽了楊雪峰先進事跡報告會,又參加了幾次社區學習討論。她說,楊雪峰銘刻了重慶的道德高度,“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每個重慶人,我們也會永遠銘記他、學習他。”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去年7月以來,我市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長期性工程來抓,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落地落實,讓道德光芒閃耀山城。
以核心價值觀為魂
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隻有真正融入到廣大群眾的工作生活實踐中,才能根深葉茂。
在重慶,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公民道德建設以其貼近性的活動和創新性的載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普通百姓的行為舉止和社會風氣。
在“做有夢想有追求的重慶人”主題活動中,市委宣傳部會同18個市級部門,依托遍布城鄉社區的“夢想課堂”,開發“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中國夢”精彩課堂等公民道德建設精品課程。引導咖啡廳、書吧、茶樓等經營性文化消費場所成立夢想沙龍聯盟,讓市民講述精彩故事。持續舉辦“擁抱新時代、踐行新思想、實現新作為”人生規劃大賽,引導市民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近1000萬人次直接參與,超過40萬人次講述精彩故事。
我市把公民道德建設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衣食住行游”文明生活,常年持續深入開展“身邊好人微訪談”“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重慶”主題活動、“新時代美德少年”評選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行動,抓好城鄉道德講堂、志願服務隊伍、“遵德守禮”提示牌、文明餐桌、網絡文明傳播志願小隊等建設。
截至目前,全市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發展注冊志願者超過500萬,成立志願服務組織3.4萬個。鄰裡守望、交通引導、關愛空巢老人、關愛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不再只是大型活動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經常,惠及人們的衣食住行。
勤勉篤行崗位建功
“走快點,老人還在家裡等著我們!”不久前的一個早上,九龍坡區陶家鎮九龍村的田坎上,一行人身穿白大褂,背著背篼,匆匆趕路。
“背篼醫生,這麼早呀!”田裡的村民向他們打招呼。背篼醫生,正是村民們給他們取的名字。
這支背篼醫生隊伍由陶家鎮衛生院的醫生、護士組成,每月自發為陶家鎮各個偏遠村落不便出門的特殊人群提供免費上門體檢服務。從2012年至今,背篼醫生已入戶為600多村民進行了流動體檢、健康干預和康復訓練。
近年來,我市各行各業大力開展勤勉篤行、崗位建功等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用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市衛生計生委堅持把醫德醫風建設納入衛生計生工作總體部署,把醫德醫風建設作為“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在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推行醫德醫風考評制度,實行醫德考評結果挂鉤政策,對極少數醫德低劣如收受回扣、索要和收受“紅包”的進行嚴肅查處,情節嚴重的依法取消其執業資格。
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明辦、市教委在全市開展了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全市廣大教師時刻牢記教書育人使命,爭當學問之師和品行之師。
我市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標准》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十不准”》,要求在表彰獎勵、評職晉級中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做到上崗有宣誓、開學有要求、過程有考核、踐行有標准。
各區縣也結合實際各有創新——
九龍坡區第一實驗小學要求每位老師把師德師風承諾貼在教室門上,讓學生家長監督﹔
大渡口區利用假期開展“百名校長訪千家、千名教師進萬家”活動,走訪3500多人次﹔
潼南區成立潼南教育“圓夢”志願服務隊,在志願服務中提升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
家風潤萬家孝善滿巴渝
近日,渝北區龍山街道龍華社區百名黨員簽下倡議書,發出“當好政治家長,做家庭思想文化建設風向標和頂梁柱”的“一長一柱”黨員家風建設倡議。
龍華社區黨委書記羅素蘭介紹,目前龍華社區的黨員90%以上都是退休后回到社區的老黨員,他們黨齡長、黨性強,政治覺悟高、文化水平高。因此,才有了這樣的共同倡議。
86歲的老黨員林嵐在簽下倡議書后很有感觸地說:“天下之本在家,我們黨員家庭的家教、家規、家訓、家風自然體現著每個黨員在其中的引領作用,我們要努力讓自身的家風成為周圍群眾學習仿效的‘示范站’、家庭道德的‘防疫站’。”
近年來,我市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議家風、立家訓、傳家禮、評家庭活動在各地火熱展開。
在“家風潤萬家”主題活動中,黨員干部帶頭議家風、社區居民家家立家訓、青少年學生躬行傳家禮、干部群眾一起評家庭,以家風正黨風、促政風、淳民風。全市近300萬個家庭參與其中,評出最美家庭1.2萬個,涵養著支撐國家和諧昌盛的家庭正能量。
時代楷模精神引領前行
偉大時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撐,偉大事業需要榜樣力量的引領。
危險來臨,“時代楷模”楊雪峰用無畏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用生命和熱血書寫了“人民公仆為人民”的人生答卷。為營造全社會學習時代楷模的濃厚氛圍,渝北區龍溪街道把學習楊雪峰先進事跡作為全體黨員干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社區以文藝展演、演講比賽、院壩會等形式,將向時代楷模學習與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力求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中。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以“時代楷模”馬善祥為領軍人物的“老馬宣講隊”進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開展宣講200余場,受眾達6萬余人次,“老馬”已經帶出來一批又一批的“小馬”。在老馬精神的感召下,600多個“小馬工作室”的干部堅守基層,直面繁雜矛盾,尋求服務群眾的最佳路徑。
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鯉魚池社區書記李東蜀,就是其中一位“小馬”。他積極推動將鯉魚池路改為單循環通道,緩解轄區交通擁堵問題﹔全面掌握轄區殘疾人情況,實施對口幫扶﹔連續20個小時參與雷暴天氣搶險……李東蜀說:“我們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小馬’。老馬告訴我們,要帶著感情去處理問題。”
在重慶基層,還有許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曠世之舉,卻以基本的良知、朴素的情感、執著的信念,撐起了社會道德的脊梁。
8月27日上午,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錦鳳社區老黨員鄧萬書又如常來到85歲空巢老人阮登槐家中,熟門熟路找出血壓表,給老人量血壓。
每天上門為阮登槐量血壓、記錄病情,是鄧萬書必做的功課,也成為她這5年來的生活日常。在阮登槐家客廳沙發邊櫃上,厚厚的一疊資料紙上密密麻麻都是鄧萬書手寫的,記錄著老人的起居、血壓和用藥情況。
鄧萬書與阮登槐之間這份鄰裡情、母女情被越來越多居民知曉。在鄧萬書帶動下,100多名黨員、青年志願者參與到社區志願服務中來。
近年來,我市堅持群眾評、評群眾,選樹弘揚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激發人們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每兩年組織“富民興渝貢獻獎”、每年開展“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群眾性評選活動,群眾參與投票數年均超過500萬人次﹔同時,定期組織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巴渝人物等群眾性評選活動。
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個評選和表彰的過程,也是人們參與和關注、感受和評價的過程,更是道德潛移默化的過程。
如今,放眼巴渝大地,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和睦家庭蔚然成風,公民道德建設正為推動重慶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記者 張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