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一子落 治理全盤活

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成立“紅色物業”,打造“一核多元”體系

顏學彬 劉瑤 謝軍

2018年08月27日14:3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黨建一子落 治理全盤活

指尖觸摸過去3年畫卷,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蘭家堡社區完成了“真空物業—自治物業—紅色物業”的華麗轉身。

“顏值”與“氣質”兼具,所為者何?“紅色物業”,顯然成了這場完美蛻變的最大推手,開啟了一場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自我變革。

基層治理難在哪?

門難進話難說

“敲得開門,進不了屋﹔說得上話,談不了心”。就連開展常規的低保入戶調查,一早上走了十多戶,卻沒一人請社區干部進屋坐坐,隻能站在門口問。

指針已經劃過了午夜零點,家住蘭家堡社區12棟的王建仙老人卻還在床上無法入眠,劃拳聲、喧鬧聲通過窗戶彌漫整個房間﹔當第一縷陽光還未照耀大地,居民一如既往地再次被“清晨交響曲”喚醒。

這是扎在黨支部和黨員心頭的一根“刺”。缺失的物業管理、復雜的人員結構、多元的群眾訴求,讓不少老舊社區多處於“緊張”狀態——基礎設施薄弱、矛盾信訪突出,居民自治成為“空談”。居民群眾怨聲載道,將心中的“怒火”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對常規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唱反調,社區黨組織的公信力、凝聚力受到挑戰。

“必須引進一家物業公司,解決基層治理的‘痛點’”,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蘭家堡社區周邊失地農民、企業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黨員干部眾口難調,物業公司不敢來﹔200余戶貧困群眾,物業費收不起、收不齊,物業公司不願來。在多次碰壁和失敗之后,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退縮還是前進?

黨組織打頭陣

求人不如求己。蘭家堡社區黨支部橫下一條心,既然引不來“金鳳凰”,就自己造一個“金窩窩”,通過走訪調研、多方論証,跑物業公司學習取經,跑職能部門咨詢政策,蘭堡物業管理公司從“想法”變為“現實”,成了社區領辦公益性物業管理公司的全市“第一家”,而黨員群眾更習慣叫它“紅色物業”。

成立之初,少部分群眾對物業收費存在抵制情緒,認為是社區在搜刮“民脂民膏”。噓聲中,“紅色物業”開張運行了,原來的攤販被清理出去,成堆的垃圾被及時清運,治安環境大為改觀,由此慢慢地贏得了大家的認同。

群眾的事情讓群眾說了算。蘭家堡社區黨支部通過入戶走訪、黨員大會、群眾壩壩會,最終確立了標准——物業費每月15元,停車費每月50元。同時,為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管理,設立公司黨小組,牽頭制定《蘭堡物業公司管理制度》《蘭堡物業安全管理制度》﹔為激發群眾自治活力,社區黨支部牽頭幫助成立業主委員會,讓群眾監督物業公司運行。

由此,社區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以物業公司、志願服務隊、黨員、居民群眾等為元素的“一核多元”的治理體系。

治理成效如何?

要看群眾是哭還是笑

“遇上你,是我們的福氣!”每每聽到有人這樣說,蘭家堡社區支部書記周建娥都會眼眶濕潤,有心酸、有感動、有喜悅,但更多的是對“紅色物業”充滿了信心。

“社區有了錢,心裡才有底”。蘭堡物業公司的成立,每年為社區集體經濟帶來10余萬元收入,為反哺社區居民,在小區安裝單元防盜門69道、攝像頭32個,小區綠化重新規劃完善,聯合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4000余份,設立社區“濟困基金”資助貧困大學生35名,長期為小區4050人員、低保人員、“兩牢”釋放人員提供清潔崗位、保安崗位各14個,著力解決霓虹燈下的貧困問題,小區貧困戶降至51戶。

“以前因為不懂事犯了錯,是社區給了我重新做人的機會,不僅能自食其力還能為社區干一點事。”一位社區保潔人員每次說到這裡,都會感慨萬千。

社區吹哨,群眾報到。“新時代市民講習所”“黨員活動日”在這裡開展得風風火火,黨的聲音在這裡清澈響亮﹔佔道經營清理、整治車輛亂停亂放成了小區大爺、大媽茶余飯后的“消遣”﹔“黨務公開欄”成為居民參與管理、監督賬務的窗口……

貴繩社區、電廠小區、南方花園小區……如今,“紅色物業”在紅花崗區處處開花。從“對著干”到“跟著走”,從“恨得很”到“愛得深”,變化的不僅是人居環境,也是人心,更是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力。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