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延安寶塔區:推進“四大融合” 實現“四大轉變” 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中共延安市委組織部

2018年08月24日14: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寶塔區將城市黨建作為引領城市發展、提升治理水平的強大“引擎”,按照“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的思路,以“四大融合”促進“四個轉變”,形成上下銜接、左右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城市黨建工作新格局。

一、背景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能源、經濟、旅游業快速發展,大量流動人口進入城市,新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大量涌現,城市經濟社會結構發生許多新變化,對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從寶塔區情況看,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61%以上的黨組織根植於城市,67.8%的黨員聚集在城市,決定了城市基層黨建始終是黨建工作的重點。寶塔區是聖地延安的核心區、延安精神的發祥地,區內有寶塔山、楊家嶺、棗園等紅色資源,每年來區旅游人數逐年上升,環境整治、停車管理、城區紅色資源保護等基層治理問題凸顯。同時,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多元,街道社區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

在此背景下,寶塔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關鍵突破,以“四大融合”推進“四大轉變”,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高城市黨建的整體效應,實現城市各類黨組織共建共享、共商共治。

二、主要做法

“四大融合”即組織融合、資源融合、服務融合、治理融合,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注重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隸屬壁壘,拆除相互封閉藩籬,把各領域黨組織動員起來、作用發揮出來,推動城市社區與轄區單位、新興領域的黨建工作深度融合。

(一)加強組織融合,推動“單打獨斗”向“整體作戰”轉變。以全新的視野和思路謀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區委層面,堅持大抓基層,履行主體責任,用活延安精神,明確了“健全一套共駐共建制度、制定一個黨建標准體系、搭建一個黨建信息平台、打造一批黨建示范典型、完善一套考核評價機制”的“五個一”工作法,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向街道社區下沉,激發街道社區組織活力。區委成立城市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除區級職能部門外,還把駐區單位和街道黨工委吸收進來,共抓基層黨建,共商區域發展。在街道層面,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作用,5個城市街道全部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將轄區內各類黨組織負責人吸納進來,明確包抓街道工作的常委同志為聯席會議召集人,做到“一月一會一主題、一事一議一公開”。對於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搬上“問題牆”,明確責任主體、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並將問題辦理結果在“回音壁”公示,接受居民群眾監督和評議。在社區層面,建立“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網絡體系,成立社區網格黨支部63個,設立樓棟黨小組113個,將在職黨員、社區黨員有機聯結起來,為群眾開展服務,讓每名黨員“發光發熱”。對轄區小微企業、社會組織等黨建工作實行兜底管理,及時跟進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在棗園、王家坪等社區開展了“黨組織推薦放心店”“黨員誠信經營戶”系列評選活動,充分發揮“一個組織一面旗、一名黨員一盞燈”的先鋒引領作用。

(二)加強資源融合,推動“封閉自有”向“開放共享”轉變。引導城市各方面黨組織打破行政隸屬壁壘,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破除各自為政、封閉運行的工作局面,共同構建優勢互補、融合聯動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一是突出共建。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全局、協調各方作用,通過困難聯解、文明聯創、環境聯治、治安聯防等“七聯”舉措,全面調動各領域黨組織積極參與以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為主的“2+1”三城聯創工作,群策群力,共駐共建。探索建立資源清單、服務清單、項目清單,推動實現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鳳凰山街道採取“雙向承諾、協議共建”的辦法,將轄區各類黨組織聚攏到街道黨工委周圍,實現互聯互動、互助共贏。二是促進共享。街道社區黨組織以簽訂共享協議的方式,統籌整合轄區單位各類公共資源,做到信息共享、陣地共享、文化共享。目前,全區共開放閱覽室45個、活動場地83個、市民文明課堂196個、免費停車位5596個、單位廁所190個,162個沿街單位為環衛工人提供了飲水點,60多家愛心企業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發放勞保用品。三是強化共管。發揮市區同城、黨員集中優勢,啟動“聖地先鋒”行動,組織11000多名黨員開展“8小時外”進社區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菜單式”服務,群眾點單、社區下單、黨員接單。社區黨組織採取“季度小結、半年反饋、年底考核”管理機制,建立黨員年度檔案,民主評選“星級黨員”,調動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工作熱情。積極破解流動黨員管理難題,按照“一方隸屬、雙重管理”要求,在社區建立31個“流動黨員之家”,提供就業推薦、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服務,增強流動黨員歸屬感。

(三)加強服務融合,推動“分散自主”向“多元共促”轉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持續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導街道社區和駐區單位把群眾的需要作為互聯互動的結合點,共同創新服務鏈條、服務品牌、服務載體,讓組織優勢盡其長,讓服務資源盡其用,讓服務功能盡其廣。一是延伸便民服務“新鏈條”。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做好民政、社保、醫療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定期組織社區網格員上門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提供代辦服務,實現“群眾張嘴、干部跑腿”。根據社區不同人群需求,合理設置社區養老、公益服務、愛心援助等人性化服務項目,建成日間照料中心15個,為老年人提供康體娛樂服務。與轄區學校溝通協商,建立社區“1小時課堂”13個,解決學生放學與家長下班時差問題。與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開設“愛心門診”66個,為社區困難群眾提供免費體檢和健康義診服務。二是打造志願服務“紅名片”。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利用聖地紅色文化資源,組建了張思德便民服務隊、魯藝便民服務隊、丁玲宣講隊等以駐區單位黨員為主體的志願服務組織30多個,引導廣大黨員在為民服務過程中當先鋒、作表率。王家坪社區黨總支整合轄區黨校、醫院、學校等黨員力量,組建了以“紅名片”“紅袖章”“紅十字”“夕陽紅”“紅領巾”5支志願服務隊伍為主體的“紅色驛站”,開展市民文明教育、上門義診、扶貧幫困、環境治理、矛盾化解等工作,寓“心”於服務,融“情”於群眾,打造了“彩虹橋”黨建品牌。三是開設民生服務“直通車”。針對在家無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街道黨工委從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公益性崗位,從“零就業”困難家庭篩選工作人員,為弱勢群體提供便民服務、生活照料,社區黨組織負責全程跟蹤監督管理,從而實現“一個崗位”幫扶“兩個困難家庭”。目前,全區共確定民生服務對象169人,選聘工作人員125人。同時,在非公企業推行寶塔籍貧困大學生用工補貼政策,政府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解決了300多名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問題,緩解了非公企業用人難題。“一崗雙助”被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等單位聯合評選為“2016民生示范工程”。

(四)加強治理融合,推動“條塊分治”向“協商共治”轉變。從工作機制、職責職權、制度建設入手,建立健全城市黨建協同治理、協商共治體系,不斷激發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活力。一是賦予管理權限。推行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評優評先征求街道社區黨組織意見制度和在職黨員進社區表現正負面清單制度。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進行年度考核、創佳評差、政風行風評議、精神文明創評,必須有屬地街道黨組織參與評價並出具意見。駐區單位提拔使用干部時,社區黨組織要出具進社區現實表現鑒定。街道黨工委每年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進行抓黨建工作和履行主體責任述職評議,評議結果在一定范圍通報,並按照黨組織隸屬關系,將排名結果報上級組織部門備案。二是強化綜合治理。借鑒延安時期社會治理成功經驗,賦予“十個沒有”新的時代內涵,即開展以“沒有干警缺位、沒有亂搭亂建、沒有鄰裡糾紛、沒有三防缺位、沒有環境臟亂、沒有消防隱患、沒有群體性事件、沒有亂停亂放、沒有非法活動、沒有刑事案件”為主要內容的平安創建活動。社區黨組織整合公安、消防、執法等力量,指導建立黨員志願聯防隊33個,為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首屆世界山地蘋果節等重大活動提供全方位安保服務,集中展示了聖地黨員風採。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街道社區黨組織分別與404個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責任共擔,難題共解,活動共辦。搭建“兩代表一委員”參與治理平台,建立18個黨代表工作室,聽呼聲、察民情、問良計、尋良策、解民憂。三是創新管理手段。依托延安市黨建“雲平台”“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在城區“老三辦”探索建立管理信息平台,採集各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5大類72項信息,綜合比對分析各類數據,為城市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南市街道在轄區居民群眾中推行“一冊一卡一號”,即便民服務手冊、鄰裡親情卡、微信公眾號,開展全程關愛“六送”活動,增進鄰裡感情,發揮民智民力,凝聚共建合力。

三、工作成效

(一)強化了政治引領。通過推行街道聯席會議、社區“大黨委”,將黨組織服務觸角向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新興領域延伸,拓寬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積極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雙向承諾制,建立互聯互動的組織體系和機制紐帶,解決了傳統方式黨建覆蓋難,黨員資源整合難,黨員共同管理難的問題,達到了“三個融合、三個密切”的目的,即:融合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密切社區和駐區單位的關系﹔融合社區黨員與駐區單位黨員,密切黨員之間的關系﹔融合黨員與群眾,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

(二)推進了社會治理。將城市管理監管、停車管理、市場規范、公廁建設權下放到街道、社區,推行環衛保潔“市場化運營、契約化管理”運行模式,免費開放203個停車場共計5596個停車泊位,釋放公共資源。通過組織紐帶把各方緊密聯系起來,做到了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共同謀劃社區管理服務、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的事宜。南市街道針對游客反映延安火車站客運秩序混亂問題,及時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協調轄區交警二大隊牽頭、客運辦參與,集中整治客運亂象,共同維護聖地形象。今年以來,社區大黨委先后合力解決了“噪音擾民、車輛亂停、物業管理”等一系列關於居民生活和利益的棘手問題。

(三)推動了區域聯動。採取村社、政社、企社、校社、景社聯動等方式,激發各方優勢,促進城市管理和服務工作大融合、大提升。寶塔山街道將轄區7個村與7個社區結成對子,強化互動融合,提升整體水平。積極探索動態開放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通過組織生活聯過、支部活動聯搞,加強不同領域之間交流和互補。王家坪、棗園、鳳凰山等社區經常組織社區干部和在職黨員到延安革命紀念館服務游客,協助整治景區附近環境衛生和小商小販﹔景區黨組織利用自身優勢,定期深入到社區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免費為社區提供文化活動廣場,義務提供活動主持服務和舉辦“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實現互動共融。

(四)提升了服務水平。把群眾需求和轄區資源有效對接,通過黨組織資源的再分配、再組合、再優化,使得各方資源更進一步釋放,充分展現區域化黨建引領下的服務效能的提升。通過簽訂共建協議書、雙向認領服務等,推動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相互提供服務。蘭家坪社區積極與延安卷煙廠黨支部之間溝通協調,增加停車位300多個,有效解決了轄區群眾“停車難”的問題。橋溝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向轄區居民、單位之間開放活動陣地、會議場所,實現陣地共有、服務共做。

四、幾點啟示

啟示一:必須堅持組織有效覆蓋。城市新興領域的大量涌現,豐富拓展了城市基層黨建的內涵和外延,但這些新興領域黨建基礎薄弱、體制復雜,必須聚焦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物業小區這些薄弱環節,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筑牢戰斗堡壘,激發黨員活力。

啟示二:必須堅持契合共同需求。城市基層黨建的“七聯”工作法,進一步整合了各方資源,形成了工作合力,讓駐區單位、社區群眾共同作社區主人,辦實事、解難事。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力求社區單位和居民群眾互惠雙贏,充分調動駐區單位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把服務居民群眾貫穿城市黨建工作始終,讓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中踐行黨的宗旨,把更多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啟示三:必須完善保障機制。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是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們建立了溝通交流制、雙向承諾制、述職評議制、評議考核機制、評先表彰制、意見征詢制等賦予了街道社區黨組織一定權限,進一步細化了在職黨員進社區管理考核辦法,推動了各類黨組織融合發展,在融合中共贏,在共贏中發展。

啟示四:必須堅持緊跟時代要求。積極搭建“智慧社區”信息平台,利用延安黨建“雲平台”推動組織關系轉接、黨務工作者管理等工作實現信息化,創新“互聯網支部”、微黨課、網絡服務站等線上線下形式,正是信息時代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提升服務實效必然要求。運用社區論壇、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引導社區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參與公共事務、開展建言獻策、組織鄰裡互助,較好地適應了城市化信息化發展要求。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