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自覺堅定地推進黨的政治建設

2018年08月20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自覺堅定地推進黨的政治建設

黨的建設是一項整體性系統工程,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黨的各方面建設都有其特定的目標任務,並在黨的建設體系布局中處於相應地位。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這個重大命題,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一個永恆課題。要把准政治方向,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夯實政治根基,涵養政治生態,防范政治風險,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為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証。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為我們更加自覺更加堅定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科學路徑。

把准政治方向 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

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黨的政治領導,根本的是政治方向的領導,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發揮政治指南針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把全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和增強“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要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准偏差,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黨的政治方向的行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煉就一雙政治慧眼,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不斷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

堅持思想建黨 提升黨的思想引領力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上同心同德,才能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通過思想引領確保全黨思想統一、步調一致。要在明道信道中傳道弘道。修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功,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同時要結合實際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深化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讓科學理論為億萬人民所接受所了解,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要在推進理論創新中佔據制高點。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使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要在強化理論武裝中凝聚價值共識。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武裝的重中之重,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推動學習貫徹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真正把科學理論的真理道義優勢轉化為領航引向的思想優勢,使之更好地內化為情感、內化為認同、內化為力量。

夯實政治根基 強固黨的群眾組織力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隻有深深扎根群眾、緊密組織群眾,才能筑牢全面領導和長期執政的銅牆鐵壁,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立於不敗之地。要把贏得民心民意、匯聚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始終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增長政治智慧、增強執政本領,堅決依靠人民應對由大向強發展中的一切風險和挑戰。組織是組織力的生命載體,既要從整體上把黨的組織體系搞堅強,又要從末端入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不斷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永葆政治本色 壯大黨的社會號召力

社會號召力是在長期斗爭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政黨領導魅力和信念吸引力,是讓群眾跟著走的感召能力,是黨的寶貴政治資源。號召力如同“人格魅力”,起著“不令而行”的效果。以黨內正氣上升帶動社會風氣上揚。規范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踐行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黨所倡導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優良傳統深入黨員干部思想和心靈,發揮對全社會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著,堅決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使我們黨永不變質、永不變色。用共同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感召鼓舞。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這一宏偉藍圖,符合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符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必將極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磅礡力量。

(作者:楊超,系軍事科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政治建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