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多
2018年08月15日09:44 來源:甘肅日報
鬆扎村位於宕昌縣龐家鄉北部,距縣城46公裡,屬於高寒陰濕地區,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3年前,這裡“山高,地窄,人人嫌”,連一條像樣的村道都沒有,是眾所周知的“后進村”。
而如今的鬆扎村,道路暢通、藥材飄香、村容整潔,發展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經濟發展、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鬆扎村的蛻變,源於新任的村黨支部班子。
前幾年,鬆扎村“兩委”班子不健全、作用發揮不到位,群眾看不到發展的希望。
“鬆扎村要想脫貧,必須要有一個能夠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強有力的村黨支部。”龐家鄉黨委書記楊碧峰說,對於當時的鬆扎村而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通過調整村黨支部書記、配齊黨支部班子,龐家鄉有效加強了村黨組織的戰斗力。
班子組建起來之后,村黨支部便開始著手解決制約發展的第一道難題——修路。
然而,對鬆扎村而言,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比修路還難。起初,有很多村民不願意為修路而拆掉自家的房屋、院牆。為此,村黨支部班子挨家挨戶走訪宣講,並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大會專門進行商議。
會開了一遍又一遍,道理講了一堆又一堆,在黨支部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們的觀念終於發生了轉變……
“觀念變了,村民們的心氣兒也起來了,修路進程非常快。”村支書張忠生說,村黨支部提出“大干100天,鬆扎大變樣”的號召,大家都積極響應,通力配合,4個月后,承載著村民們殷切期盼的道路終於順利通車。
看到村裡的干部群眾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村黨支部班子決定順勢而為,以基礎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致富產業,讓鬆扎村的面貌徹底煥然一新。
針對村情實際,鬆扎村發展起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在原有種植的基礎上,以推廣良種良法為重點,發展當歸、黃芪、黨參等中藥材,實現標准化種植1500多畝。同時,大力引導貧困戶與網店簽訂購銷協議,發展訂單種植,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為了拓寬增收渠道,鬆扎村還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將扶貧互助資金和精准扶貧貸款作為貧困戶的入股資金,讓貧困戶全員入股,以支部控股、貧困戶持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抱團”脫貧致富。
同時,村黨支部積極為村民提供勞務信息,並邀請縣扶貧辦、勞務辦等部門進行勞務技能培訓。如今,勞務輸轉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村裡每戶村民家裡至少有1人持証外出務工,群眾增收致富內在動力不斷增強。
此外,村黨支部還組織群眾對鬆扎村的歷史文化進行挖掘整理,組建村文化小戲班子,不定期組織演出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健康和諧的發展環境。
笑聲爽朗,樂聲飛揚,跳舞、扭秧歌、唱大戲,讀書、看報、下象棋……如今,鬆扎村的村民們各有所樂,享受著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