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寶雞高新區:建設“微社區”實施“微治理”收獲“三變化”

中共寶雞高新區工委組織部 

2018年08月14日13: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2017年9月年以來,陝西省寶雞高新區針對社區規模大、服務群眾不便的實際,通過建立“黨建雲”、“服務雲”櫃、“志願雲”三個平台,使黨的建設、公共服務和志願者服務下沉到小區,建立起以小區為單位的社區“微治理”格局,形成了以小區黨小組為核心,物業公司、轄區單位、業主代表等多元參與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小區微治理格局,運行半年多來,極大限度的激發起居民的自治意識,小區治理實現顯著變化。

二、做法與成效

(一)以微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搭建微平台,實現小區治理民主化。在小區成立由小區網格員、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物業公司、業主代表、駐區單位、社區民警、業主代表中的黨員代表為成員的黨小組,全面主導小區治理各項工作。在黨小組領導下建立小區“鄰裡議事會”開展“微協商”。確定了鄰裡議事會的隊伍組建、協商機制、協商范圍,小區內環境衛生所涉及集體利益,小區內社區社會組織的成立、發展、培育及其活動開展事宜等十項議事目錄。確立了“議題收集”、“確定議題”、“會前准備”、“召開會議(陳述、討論、表決、公示)”、決議執行監督、資料整理歸檔的議事流程,實現小區治理民主化。現在正在探索在社區智慧化平台上建立“雲協商”版塊,實現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協商方式。

隨著居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用小轎車擁有量也大幅度增加,方便出行的同時也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存在小區停車難的問題。學子路社區左岸新城小區“鄰裡議事會”開展“微協商”,制定了《車輛停放公約》。對車位、消防通道劃分及車輛進出、停放等相關事宜做出統一規定,約定憑車輛憑停車証停車,必須留足消防通道和行人出入道路,較好的解決了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通過鄰裡議事會先后制定《鄰裡公約》、《小區寵物飼養公約》等,實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二)在微社區培育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實現小區主體多元化。制定《寶雞高新社區公益創投項目實施管理辦法》,鼓勵各社區不斷完善“四社聯動”各個要素。各社區普遍成立了“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愛聚高新”志願服務隊等社區社會組織,並對原有的秧歌隊、鑼鼓隊、舞蹈隊、讀書會、義務巡邏隊等進行了重新備案。實施“能人戰略”,鼓勵有特長、愛公益的社區居民發起成立各類服務居民群眾的社區社會組織。這些社區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各自功能,作為微平台的一份子,融入到社區治理的體系中,實現小區主體多元化。

天璽路社區宏運佳苑寶石明德小區微社區上半年以來,培育了6個社區社會組織。各社區社會組織在小區先后組織了“溫暖從頭開始”金剪刀公益理發活動、“慶元旦 迎新春 書法展”活動、“冬日送暖”公益慰問活動、“閱微共享圖書角”捐書活動等主題活動,參與活動人數達到數千人次,極大地豐富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其中由7位年齡均超過70歲老人成立的“銀發互助志願者隊”半年多來志願為小區老人義務理發數百人次的事跡先后被多家媒體報道。

(三)在微社區開展心願征集服務,實現服務精准化。各“微社區”在雲平台上和小區均設立“微心願征集牆”,居民群眾可將自己的想法發布在線上或者線下心願牆上,由社區網格員統一收集后進行梳理,通過包裝社區公益創投項目、組織志願者活動等在各個微社區開展服務,實現居民群眾心願。

和諧路社區在得知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有困難的情況后,在各小區舉辦“智慧老人”講堂26場,使近600名老年人學會了使用微信、網上購物、滴滴打車、共享單車注冊等智能手機功能。天璽路社區的“愛心助力跑”關愛殘疾人、學子路社區的“妙藝”老年人剪紙培訓都是通過在在微社區中掌握居民需求開展的,實現了服務群眾工作內容上的精准化,由過去的“社區做啥菜居民吃啥菜”變成了現在的“居民點啥菜社區做啥菜”。

三、經驗與啟示

寶雞高新區通過小區微治理,讓自治嵌入居民日常生活,讓社區自治、民主參與內化為居民的一種生活習慣,最終將小區打造成為“有黨組織、有自治組織、有平台、有公約、有活動”的“五有小區”,實現小區鄰裡家園建設,促進小區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啟示一:要轉變發展理念,創新思維方式,善於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解決黨的建設和服務群眾中遇到的時間空間和方式方法問題,找准黨組織、黨員、群眾的連接點和工作的切入點。

啟示二:社區黨建工作必須與服務居民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微觀治理、服務居民中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才能避免“兩張皮”,催生新動力,讓社區黨的建設和治理改革落地生根。

啟示三: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統籌運用好社會組織、社區志願者、駐區單位等資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拓寬常態化聯系渠道,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機制,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的齊抓共管局面。

啟示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隻有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才能發現工作中的短板、服務中的弱項,隻有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努力實干,才能找准改革突破口,增強黨建工作創新的源動力。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