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堅持黨建引領 聚力“ 四個導向”——四川攀枝花市東區不斷提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水平

中共攀枝花市東區委組織部

2018年08月10日10: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及起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東區作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區,城市化率已經達到97%,2017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著城市居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東區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方面存在的黨組織作用弱化、社區專職人才隊伍缺乏、社會組織發育水平不高、為民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影響了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推進。面對痛點堵點,東區始終把抓好城鄉社區治理作為城市發展治理的根本,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專業化職業化導向和基層導向,聚焦制度創新、能力提升、隊伍建設和基礎保障,有效提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堅持目標導向,抓好頂層設計。建立完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三委一中心”農村社區依法治理體系和社區專職工作者選育用管機制,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著力搭建加強城鄉社區發展治理“2+2”制度體系,即“兩個意見、兩個辦法”:《關於構建城市社區“一核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新型治理和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依法治理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攀枝花市東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攀枝花市東區社區專職工作者年度績效報酬考核辦法(試行)》,從制度上精心謀劃全區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路徑和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機制。成立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等32個相關部門為成員的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涉及全區社區發展治理重大問題。三是壓實工作責任。明確區級各部門(單位)抓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職責,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納入班子目標考核和街道(鎮)、社區(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層層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責任。

(二)堅持問題導向,抓牢治理能力提升。針對東區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城鄉社區黨組織組織力建設、創新治理模式、改進服務方式等,補齊發展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服務能力。一是強化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建引領,賦予城鄉社區黨組織規則制定權和議事提名權,因地制宜合理設置黨組織。推進“支部建在小區、組織覆蓋樓棟、黨員聯系家庭”和“服務三五家普通群眾,帶動十幾人愛黨報國”活動。截至目前,共調整升格社區黨組織21個,新設社區下屬黨組織38個,組建社區功能型黨組織57個,成立網格樓棟黨小組519個,建立小區黨支部25個。全覆蓋建立街道(鎮)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成功創建“兩江兩路兩園”社區黨建示范點23個。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二是改進城鄉社區治理模式。持續用力推進小區治理“四會”模式,構建“四位一體”小區組織體系﹔持續推進農村社區基層依法治理體系改革,構建“三委一中心”新型農村社區依法治理體系。建立居民自我巡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聯勤機制,社區矛盾糾紛下降30%、受理率達100%、調處成功率達99.6%以上。實現越級上訪、信訪積案、群體性事件“三下降”工作目標。三是完善社區治理服務方式。探索服務群眾新方法,推行社區“三延”服務模式,即:延長服務時間、延展服務觸角、延伸服務方式,實現群眾辦事無時差。在全區建成“一門式”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85個,129項民生事務納入受理服務范圍。針對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活需求,建成社區便民服務網點2000多個,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初步形成。鼓勵社區結合實際創新服務方式,總結提煉了“黨員三帶工作法”“34866工作法”“135工作法”“逢四說事”等一大批具有東區特色、成熟可推廣的社區治理和服務經驗,為解決基層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三)堅持專業化職業化導向,抓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將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納入東區人才發展規劃,強化社區工作者選育用管,初步建成一支結構合理、來源廣泛、素質優良的專業化、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一是規范管理。實施社區“兩委”委員組織推薦人選資格考試,共遴選223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優秀人才進入社區工作。分兩批面向農村社區“三委”成員及全社會選拔44名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社區工作者實行合同制管理,完善了社區工作者退出機制。二是暢通渠道。注重把優秀社區(村)黨組織書記選拔到街道(鎮)領導崗位,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根據崗位需要,通過公開招聘、競聘等方式,吸納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職位,面向社區工作者定向招考。截至目前,44名社區工作者提拔到社區書記或主任崗位任職,13名受到市級以上表彰表揚,32名考錄到市區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三是強化激勵。每年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用於社區工作者生活補貼及“五險一金”。從今年開始,推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薪酬制度,社區工作者年底考核獎勵人均將達到7500元。

(四)堅持基層導向,抓實固本強基。通過建立健全財政資金保障正常增長機制,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推動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一是強化陣地保障。按照“雙400”的建設目標要求,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標准化改擴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新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個。積極爭取大企業共駐共建,累計爭取辦公服務用房2萬余平方米。二是強化經費保障。每年投入2500萬元用於社區建設和治理服務,每百戶常住居民配套的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專項資金達到2萬元以上。三是強化活動保障。每年按照每人100元標准落實社區黨員活動經費100萬元,每人30元標准落實黨員教育經費45萬元,社區下屬黨組織書記和兼職委員補貼較去年提高一倍,基層組織活動得到有效保障。強化居民小區黨組織經費保障,對每個新成立的居民小區黨支部一次性給予1萬元的啟動經費,並從黨費中按照1-3萬元的標准配套活動經費,保証小區黨支部正常運轉。

三、經驗與啟示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東區在黨建引領提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現代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體制機制運轉順暢,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全面提升,黨組織作用發揮顯著增強,社區治理取得明顯效果。這些成果和有益經驗的取得,在我們看來關鍵在於找准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瞄准問題和痛點,在探索和實踐中明思路、知差距、挖潛力、促提升。

(一)把握好發展與治理的規律。發展是治理的前提,治理是發展的結果體現,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解決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難題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關鍵。就目前來看,東區的發展就是要在堅持生態優先的路徑下,圍繞自身定位和業態特征,不斷做大一產、做精二產、做強三產,用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來反哺社區發展,推動形成有效社區治理。

(二)把握好黨建引領與融合共治的規律。黨的領導是開展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証,也是推動多元主體參與融合共治的中軸和核心。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作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引導群團組織、社區社會組織、轄區非公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融入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當中,在帶動區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三)把握好行政推動與共建共享的規律。行政推動是實現社區發展治理的前進動力,共駐共建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徑。在行政推動的過程中,政府必須要強化主體責任,當好組織者、執法者和政策制定者﹔機關單位要強化社會責任,主動將閑置資產無償或低償移交社區使用﹔社區要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對接轄區單位和大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居民要強化主人翁意識,提升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