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昆山答卷”

2018年08月10日08:4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昆山答卷”

昆山市錦溪鎮朱浜村祝甸自然村風光旖旎。資料圖片

昆山市的現代農業方興未艾。資料圖片

8月7日召開的中共昆山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提出“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既要提升美麗鄉村的顏值,又要豐富強村富民的內涵。”就在不久前,《昆山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出台,方案拋出六個“紅色錦囊”,通過“頭雁工程”“黨群服務”“行動支部”“黨建聯盟”“鄉土人才”和“鄉風文明”六個引領,指明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濟發達地區如何破題?江蘇省昆山市委書記杜小剛告訴記者,以組織體系建設為牽引,“五大振興”系統發力,是走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昆山之路”、做好高質量發展榜樣的必然要求。2018年年初,鄉村振興被列為昆山市十八項“三年提升工程”之一,要求充分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服務和保障功能,真正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把鄉村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園,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可復制、可推廣的“昆山答卷”。

1、通“經絡”,亮品牌,三級陣地擁有“磁石般”凝聚力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關鍵在於基層組織體系的建設,重點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群眾功能,實現黨的工作與群眾需求的對接,更加彰顯黨建陣地的吸引力、服務力。

昆山市委組織部在試點基礎上,經過深入調研,制定了《加強“海棠花紅”三級黨群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黨群服務中心4家、服務站164家、服務點57個,計劃在兩年內實現黨群服務陣地建設的全覆蓋。

“金華擺渡人·老湯工作室”是張浦鎮金華村黨群服務站裡最聚人氣的地方。2017年從金華村黨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上退休后,湯仁青把40多年與老百姓打交道的經驗濃縮成“三請三到三訪三知曉”工作法,通過“老湯工作室”開展“紅色接力”,讓“老支書”經驗得到傳承,形成“經驗有人傳、工作有人幫、成長有人帶”的良好局面。改建挂牌半年多來,村裡各項工作、服務都通過村黨群服務站這一平台發布、實施。作為村級黨建陣地,金華村黨群服務站已經成為黨員、干部、群眾最愛來的“辦事”“求助”“取經”“充電”之處,黨員過組織生活、組織關系接轉、村裡事務協調、矛盾化解等,都能在服務站完成。

群眾有所呼,黨組織有所應。陸家鎮啟發廣場由於人員密集,各類矛盾比較集中,信訪投訴量居高不下。鄒家角社區黨總支深入走訪調研,設立黨群服務點,力求實現黨群直通站、鄰裡互助站、民情集結站三大功能定位。在服務點“紅色管家”支部的凝聚引領下,陸續開設了紅聚點、微課堂、約活動等體驗式、互動式服務,舉辦廉政文化、信息聯絡、安全巡查、結對幫扶等“項目認領會”。滿滿的服務項目排班表、行之有效的“一核四元”工程,促進了黨建網格化與社會治理網格化兩網融合,真正讓黨員找得到組織、讓群眾找得到黨員,在提高黨組織凝聚力的同時,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

“採用逐級布局的網絡架構,把黨建工作重心持續向基層、向農村社區、向居民小區下沉,與社會治理網格化有機融合,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昆山市委副書記張月林說。以需求為導向,把陣地建在群眾家門口,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百姓身邊,面對面、零距離傾聽意見、收集訴求,及時響應和解決群眾困難,打通黨建引領和服務保障的“最后一公裡”,使三級陣地成為傳播黨的聲音、傳遞黨的溫暖的優質載體。

2、謀出路,強產業,“行動支部”帶領農民走致富路

在昆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以往,支部僅僅按照就近的原則,對黨員進行簡單劃分。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昆山要求支部更好發揮主體作用,聚焦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把支部建在民生項目上、建到一線工程中,把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在具體工作中顯現出來。”昆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麗艷介紹。支部每年確定重要的工作目標,根據黨員各自的特長、意願,讓他們負責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技術指導、環境保護等不同領域。“根據不同任務命名的行動支部,代表著這個支部的行動方向,他們把黨的組織力量與推動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緊緊結合在一起,實現黨建與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澱山湖鎮永新村黨總支書記陸志斌深諳產業在農村的重要性。2017年,永新村黨總支在六如墩自然村成立“產業振興”先鋒支部,重點在特色葫蘆養殖產業、民宿農家樂上下功夫。六如墩有兩個近似圓形的湖相連,從空中俯瞰很像一個“葫蘆”,獨特的地形地貌,激發了陸志斌的靈感,他發現,葫蘆產業在江浙滬地區是一個空白。在鎮黨委的支持下,永新村黨總支與中國葫蘆第一村——山東聊城路庄村達成合作意向,由對方收購托底,永新村建立200畝葫蘆基地。如今,育苗大棚裡4萬多棵葫蘆苗長勢良好,預計每畝收益將達5000元。

“永新村還積極打造現代農業基地,預計2018年10月開工,實現蔬菜、花卉等無土栽培,以永新村為核心的特色田園鄉村綜合體逐步形成。”陸志斌告訴記者。

“過去,組織上習慣把綜合素質較強的干部配到經濟、招商第一線。現在,我們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把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干部優先培養選拔到基層。”昆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青林說,對基層干部建立綜合評價“一人一檔”,實行備案管理,對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失責的基層干部實施責任追究,促進“能者上、庸者下”。

目前,“書記帶頭,干部帶頭,黨員帶頭”的“三帶頭”工作法在昆山新農村建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各類“行動支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巴城鎮東陽澄湖村位於物產豐饒的陽澄湖東岸,80%的村民從事陽澄湖大閘蟹的養殖銷售產業。為此,該村黨總支專門成立了“先鋒湖畔—三產”支部,以黨員經營戶帶頭,以省級農村電子商務村為載體,積極幫助村民達成與電商平台的合作。2017年,“澄大”陽澄湖大閘蟹等5家本土蟹商網上銷售額達3942萬元,佔全村電商總銷售額的60.65%,形成了規模和品牌效應,確立了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的良性循環經營模式。

支部力量下沉到最前沿,“263”先鋒、“市容尖兵”“蜜蜂戰隊”等行動支部,在“美麗昆山”、安全生產、防污攻堅、產業致富等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成為最亮麗的“紅色風景線”,也推動了矛盾問題在一線解決、黨員干部作風在一線轉變、黨群干群關系在一線融洽,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証。

3、“吃講茶”,建講習所,鄉風文明在泥土裡生根開花

鄉村要振興,鄉風要文明。如何引導老百姓在“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昆山市把黨建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通過開辦鄉村振興講習所,強化人才培育、經驗傳承,鼓勵鄉賢、鄉土人才傳遞正能量。

“你這麼翻建房屋,影響了鄰居出行,以后你的鄰居翻建房屋,也跟你一樣擴建,讓你沒路走,你會怎麼想?”“抬頭不見低頭見,鄰居之間需要相互幫襯的時候多著呢。”2018年5月的一天,位於周庄鎮三珠浜老年活動中心的“吃講茶能量站”內,一場調解農房翻建糾紛的“吃講茶”活動正在進行。祁浜村一戶村民進行農房翻建擴建,將與鄰居之間的通行弄堂變小,影響了鄰居的日常出行。經過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老娘舅工作室成員的共同調解,一樁鄰裡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在周庄,人們有“吃講茶”的傳統。江南人習慣把“喝”茶說成“吃”茶,是因為在品茶時都喜歡配一些腌菜、蘭花豆、糖果等茶點。2012年7月,周庄在南湖街恢復了“吃講茶”場所,成立了民間自發組織的“吃講茶”協會,並在祁浜村、龍鳳村成立了“吃講茶”分會,成為鄉村振興講習所的一大特色。

“黨群服務要接地氣,才會有人氣。”周庄鎮黨委書記張峰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經驗。周庄鎮黨委為民間的這種聊天方式賦予了新的要求和內涵,組建以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田秀才”、大學生村官、基層干部為主要力量的志願隊伍參與“吃講茶”,除了解決鄰裡糾紛、介紹身邊的好人好事,還要向群眾宣講黨的政策和精神、議村裡的大事小事,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便於黨組織及時了解民情民意,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推動工作。

行走在祁庄河岸,祁浜村黨總支書記吳洪生告訴記者,這裡將建設昆山市鄉村振興南部講習所。從規劃設計圖上看,位於祁浜村的南部講習所內,還保留了“吃講茶”的場地和習俗。

據悉,昆山在區域南部周庄鎮和北部周市鎮各規劃建設一個鄉村振興講習所,旨在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人才培育基地、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的創新研發中心、展示鄉村振興成果和交流探討經驗的平台。昆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卿勝介紹,探索設立鄉村振興講習所,主要是組織鄉村振興現場教學、人員培訓和實踐指導,其中,昆山對鄉土人才的引領作用寄予很大期望。2018年3月,昆山市委組織部公布了29位2017年度鄉土人才,他們是一批在倡導文明新風、帶動群眾致富、調解社會矛盾、參與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榜樣作用,深受群眾認可的賢德人士。當前,昆山正在推動設立一批“田秀才”工作室、“土專家”加油坊等鄉土人才特色工作載體,進一步推動鄉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隨著農村的發展勢頭變好,2017年至今,從城裡回遷昆山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避免了“空心村”現象,在保持江南水鄉風貌的基礎上激活了村庄。2018年年初,青年沈芳從城市回到家鄉祁浜村開辦工藝工作室,嘗試第一次創業。她告訴記者:“在現有的制度優勢下,鄉村發展的機會變多了,農村變得更美了,農民更富了,鄉風更文明了。推開門窗,樹木成蔭,綠水環繞﹔村裡的各種產業正在蓬勃興起,有的已經形成了品牌和規模效應。這樣的農村,誰不願意扎根呢?”

(記者 蘇雁)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