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陝西略陽:打造黨群服務中心,升級社區服務功能

中共略陽縣委組織部

2018年08月07日11: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摘要:陝西省略陽縣立足社區工作實際,探索加強城市黨建的新思路新模式,從抓實區域化黨建入手,吸收便民服務大廳、清單式服務和在職黨員雙向管理等有效做法,推進以“黨群一體共建、組織一體設置、工作一體謀劃、制度一體完善、活動一體開展”為關鍵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通過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共建、聯建,把服務項目“打包捆綁”送到群眾手中。縣上統籌規劃、量力而行,依托民情直通車信息系統,將黨組織設置與網格管理相融合,推行“黨建+”“1+X”服務模式,把服務載體延伸至精神文明創建、脫貧攻堅和社區治理等工作,通過與社區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捆綁,並整合工、團、婦、非公及社會組織黨群資源,強化了社區綜合保障,同步跟蹤落實、督促檢查,全面提升了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和治理水平。黨群服務中心以縣級中心為龍頭、街道辦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點為基礎,形成了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服務體系,匹配民情直通車、手機微信平台,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去年以來,各級中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5860件,群眾滿意率超過90%,行政成本同比下降25%。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社區是構建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多元共治管理格局的微觀基礎,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群眾、優化管理、增進和諧中發揮著領導核心和先鋒模范作用。陝西省略陽縣針對當前社區黨組織“力量薄弱、功能單一、設施落后”和黨員結構復雜、流動頻繁、管理難、難管理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謀劃、全局定位,從抓實區域化黨建入手,推進以“黨群一體共建、組織一體設置、工作一體謀劃、制度一體完善、活動一體開展”為主體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有效整合黨建資源,提升了社區服務功能,收到了良好實效。

一、背景與起因

黨群服務中心以社區基層黨組織為主導,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和紐帶,面向廣大居民群眾的綜合服務體系,是社區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組織動員群眾、宣傳教育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基礎平台。建好用好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是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也是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對於夯實黨在城市基層的執政基礎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隨著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城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社區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居民群眾提供便捷化、人性化和優質化服務的同時,通過把社會管理力量和資源集約整合,進一步強化社區基層組織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從而規范社會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維護社會秩序、化解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提升城區社會管理治理水平。

二、做法與經過

高點定位,標准建設“黨群陣地”。按照組織管理、黨群活動、政務服務、信息平台、成果展示“五大”功能定位,縣上統籌規劃、量力而行,將黨群中心建設作為實施“七個全面過硬”工程的首要任務,制定規范化建設指導方案,統一“六有五室四平台”建設標准,集學習、教育、活動、交流和服務於一體。街道辦黨委落實領導包抓責任制,制定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書,建立縣、街道辦、社區三級籌集經費機制,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既堅持高標准,又整合利用資源,促進功能設置科學、整體布局合理、質量建設過關,建成一個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的黨群綜合服務平台。縣上在毛壩工業園區建立聯合黨支部,規范建成10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5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共駐共建、共融共享。興州街道辦事處北街社區建成427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黨群服務大廳、黨員活動中心等部室,新場所環境優美、功能齊全。

服務當先,多元打造“親民平台”。吸收便民服務大廳、清單式服務、坐班值班制、在職黨員雙向管理和為民服務代理制等有效做法,建立縣、街道辦、社區黨群服務體系。縣鎮依托便民服務大廳,規范黨組織設置和制度,將服務項目納入中心統一管理、集中辦理,實行“一張清單管到頭、一個大廳辦到位、一個電話督到底”,配套全程、預約、提醒、延時、上門、志願和網上服務等七種模式﹔社區以支部為單位,對每名黨員設崗定責、踐諾爭先,組建民俗技藝、紅白支事、文體娛樂等服務黨小組,通過與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黨組織共建、聯建、幫建等方式,把服務項目“打包捆綁”送到群眾手中﹔社區以在職黨員分類設崗“雙向”管理為推手,囊括扶貧幫困、物業管理、民事調解、法律咨詢、衛生保障和文體活動等六個領域22個服務子項目,形成了社區牽頭、部門聯動、黨群共建、整體推動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創新機制,精細把握“工作鏈接”。立足民情直通車信息系統,社區將黨組織設置與網格管理相融合,實行“社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社區居委會+居民小組+民情信息點”“社區黨群(志願)服務中心+網格黨群(志願)服務站+樓院(志願)服務點”工作模式,其他領域以服務中心為主體,推行“黨建+”“1+X”服務模式﹔明確黨組織的監管主體責任,由黨組織書記兼任中心主任,落實第一責任,實行台賬管理,構筑了縱橫有序、上下銜接的服務網絡。以服務為導向,建立群眾評議機制,採取電子評價、半年評議黨員等方式,評議結果與黨組織和黨員評先評優、年度考核挂鉤。以形勢政策、黨務知識、產業發展、法律法規等為主要內容,建立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對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常態化培訓。以綜合運用“三項機制”為導向,配套出台激勵鼓勵辦法,把服務載體延伸至脫貧攻堅、民主管理和社區治理等工作,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形成抓黨建促落實的良好局面。

完善保障,集約形成“常態模式”。縣上統籌工作經費保障,與社區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捆綁,讓每一分錢都花在群眾身上﹔每年落實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活動經費2000元,對於機關、學校和國企,工作經費列入年度預算,專項開支。對於享受財政補貼的社區主要干部、“兩委”委員、居民小組長以及配套組織人員,要求必須全部入駐中心,並整合工、團、婦、非公及社會組織黨群資源,通過結對幫帶、互促共建,促進了組織共通、活動共辦、黨員共管、場所共用和服務共享。以年輕黨員干部、黨員發展對象、后備隊伍為主體,基層黨組織建立黨員義工隊伍,通過輪流上崗、定點服務和定時聯系等方式,彌補人力保障不足。同時,縣委建立督查組,對推進不力、問題突出、群眾滿意率低的黨組織進行問責,公開監督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對黨群服務中心的監督,從中分析研判工作開展情況,確定集中整頓對象,促使基層工作從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

三、工作成效

推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如同一把鎖箍,將分散的黨群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轉變基層工作作風。

“三個轉變”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后,基層陣地由辦公樓變為服務樓。黨支部及工團婦等群團和社會組織進駐中心開展工作,較傳統的辦公,黨員群眾除了辦理政策咨詢等常規事務,更多的是尋求幫助和享受服務,貼近了黨員群眾心理。工作主體由管理者變為服務者。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接觸,不再是干部要求群眾做什麼,而是群眾要求干部做什麼,加之不少數量的黨員義工,群眾真正成為了主人。服務形式由“指定式”向“菜單式”轉變。過去群眾被動接受“計劃式”服務,如今中心“組團服務”,成立了各類服務黨小組,黨員群眾據需“點菜”,工作人員負責“后勤”保障,盡量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實行兩年以來,各級中心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5860件,群眾滿意率超過90%,行政成本同比下降25%。

“三個深化”促進了基層民主管理。堅持黨建工作與群團工作有機結合,深化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落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先后在非公及社會組織單獨組建黨組織82個、挂靠組建15個,聯合組建5個,選派黨建指導員132名,打造全省5星級非公黨建示范點陝西誠信實業有限公司黨委,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雙提升”。深化了為民服務體系,以縣級中心為龍頭、街道辦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點為基礎,形成了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服務體系,匹配民情直通車、手機微信平台,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深化了基層組織黨建模式,由於整合了黨群資源,不僅抓黨建力量集中匯合,而且促進了組織建設高度融合,形成了“黨建+”模式,激發了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力。興州街道辦北街、臨江社區先行先試,各社區突出特色、整體推動,在功能設置、服務項目和共建共促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三個增強”提升了服務發展能力。圍繞全員對標全面合格,深入開展黨組織和黨員承諾踐諾評諾、三亮三比兩評議、黨員先鋒崗等黨建活動,增強了干部的服務意識,解決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全縣各級中心設立黨員先鋒示范崗1500個,樹立先進基層黨組織34個、黨員69名,整建“清零”軟弱渙散黨組織8個,6212名黨員干部對口幫扶13128戶貧困戶。增強了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通過延伸服務載體,涵蓋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農民工、產業發展戶以及城鎮低保戶、下崗工人等不同群體,配合圖書閱覽室、電教室、談心室等活動場所,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入手,為民服務功能更強、內容更實、效果更好。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將黨組織建立在縣、鎮、社區三級服務中心上,據黨組織性質確定服務職能,通過建立功能型黨支部或黨小組,最大限度盤活黨群資源,激發黨員隊伍的活力,推進了基層黨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同時,把服務職能亮在陽光下,擺在群眾面前,有效整治了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消滅了“中梗阻”問題。

四、幾點啟示

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施一年來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轉變職能是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前提。轉變思路才有出路。建設黨群服務中心,主要目的是服務群眾。我們從硬件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入手,打破思維定勢,明確將基層組織工作職能由傳統的組織管理為主,向以滿足普通黨員群眾需求為主轉變,統籌協調黨群資源,分類分級推進,層層傳遞壓力,實現了人、財、物的有機結合,初步形成了完備的服務體系,適應了從嚴治黨新常態,基本滿足了黨員群眾多元化需求。

對接群眾是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關鍵。黨群服務中心集“政務服務、黨群服務、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功能於一體,其核心是服務群眾,群眾滿不滿意,取決於是否找准服務群眾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以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為導向,在適應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行業分工、黨員流向等變化考慮設置黨組織的同時,對接群眾需求完善功能型黨組織設置,比如民俗、戲劇黨小組等,切實把黨組織扎根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並以豐富的黨建載體活動,備好服務“菜譜”,讓群眾有菜可點、點之即來,彌補服務“缺位”盲點。

整合力量是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保障。針對黨員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差異化需求,如果單靠一個部門、一個支部“孤軍作戰”,力量非常有限。現實中,一些群眾急需的事情想辦不能辦、要辦辦不了、能辦辦不好,其根本原因就是基層組織缺少必要的資源和手段,人力財力物力不支。我們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堅持開放合作、黨建一體,按照“活動共融、資源共用、成果共享、機制共建”的思路,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利用資源,取得了握指成拳、五指合力的良好效應。

(責編:黃瑾、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