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創新話語體系 推動黨的建設

2018年07月27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創新話語體系 推動黨的建設

通過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深刻詮釋了釋放生態紅利、建設美麗鄉村的成功經驗。圖為眾多游客在余村“兩山”景區參觀學習。新華社發

西電集團西安西電開關電氣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在開展黨建活動。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振奮了黨心、凝聚了民心,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顯著成效既體現在黨內政治生態的日漸清朗,也表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對管黨治黨的關注、支持和信任。成績來之不易,這既依賴於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勇氣,也依靠於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等方面建設的支撐,更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話語構建在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普及,增強人民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同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1.構建話語體系是政黨長期執政的輿論基礎

話語意識是政黨走向成熟的必要條件。話語是意識形態傳播的載體。政黨要不斷向黨員及社會傳達政治信息,並使其效果最大化,就要有話語權。話語權決定了主動權,政黨人數越多、執政時間越長,越需要加強政黨話語的構建和傳播,這樣才能牢牢掌握住意識形態陣地,發揮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尤其是話語引領方面的失語、失效而導致亡黨亡國,教訓深刻。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執政黨,必須要有話語意識。

話語構建是強化政黨認同的重要方式。話語構建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政治文化現象,具有強化政治認知、促進政治認同的重要功能。黨建話語是一個政黨的“符號”和形象,能夠塑造黨內政治秩序,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利於民眾理解黨的執政理念,鞏固現行政治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等話語,使黨的目標、任務等重大問題,從黨員干部的頭腦逐步走到廣大人民群眾身邊,從黨內文件走向了人們的街談巷議,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改革攻堅的信心。

話語傳播是政黨鞏固、擴大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話語傳播是政黨意識形態領導力的重要體現。歷史証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基礎薄弱的大國建設現代化的根本保障。歷史上,我們黨有傳播思想和溝通大眾的優良傳統,話語體系生動有效,從革命戰爭時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等通俗易懂的語言都產生了極大的感召力,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當今,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思想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講,“馬克思有他那個時代的語言,我們有我們時代的語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語言,新時代總有新語言”。我們的價值觀沒有變,但我們的表達方式必須與時俱進。

話語表達是旗幟、形象的載體。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獨特的理論引領獨特的道路,獨特的制度需要獨特的話語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與此相適應,黨的建設也從“偉大工程”推進到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任務從“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轉變為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話語發展、變化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客觀反映,鮮活地體現了我們黨從革命時期到長期執政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主要任務。

2.黨的建設偉大實踐推動話語創新

問題意識推動話語創新。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創新的起點和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攻堅克難。“問題倒逼改革”,深化改革也對黨的領導提出了新的挑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黨,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而在黨內政治生態方面還存在著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監督不夠有力、黨員干部作風不實等問題,這是新時代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現實緊迫要求。直面問題和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敢於自我革命,提出了黨的建設的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明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關鍵和重點﹔在實踐中,以中央八項規定為肇始,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及時順應人民的要求,開創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時代篇章。

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是話語創新的重要來源。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提高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是黨建話語創新的重要來源。本立而道生,守正才能出新。話語創新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制造一些新奇的概念和空洞的文字來嘩眾取寵,而是推進黨的建設取得實效的科學方法,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落實。這事關新時代黨的形象的塑造,決定著黨組織和黨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彰顯的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勇氣和堅定態度。

以人民為中心是話語創新的重要內容。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也是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黨不斷獲得人民的信任、支持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更加鮮明地提出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建話語創新作為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必須著眼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黨風、黨紀、黨內政治生態等突出問題,我們黨作為“答卷人”,必須深刻領會時代這個“出卷人”的問題,接受人民這個“閱卷人”的審核,以人民認同、滿意作為最高評判標准。

生動鮮活是話語創新的特色。注重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顯著特征,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特點。火熱的實踐,是最豐富的“語庫”﹔傳統文化,是取之不盡的寶藏。新時代的黨建話語正是在立足實踐、吸取傳統文化精華並與時代緊密互動中,不斷豐富完善的。運用具有原創性的新語和喜聞樂見的俗語,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黨風突出問題。如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老虎”“蒼蠅”一起打,宣示推進反腐倡廉的決心﹔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形象地說明黨員干部要強化黨性教育。運用源遠流長的古語表達,增強黨建理論的說服力。用“打鐵必須自身硬”來表達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用“頭雁效應”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用“病樹”“歪樹”形容黨內不良政治生態等。

3.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

提升話語創新的自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不是憑空產生,有底氣才有自信心。歷史已証明,政黨建設同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一樣,既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我們必須在吸收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標識性概念和范疇,在道路和旗幟問題上進一步釋放出鮮明信號,實現對西方政黨模式和理論的超越。

在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中持續推進話語創新。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出現無一不是實踐和時代的需要,無一不是人民的期盼。話語承載精神,它既折射時代的變遷,又在與實踐的互動中革新內容與形式。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的成效顯著,經驗珍貴,話語創新既有鮮活生動的來源,也發揮了引領性作用﹔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新經驗、新知識的不斷豐富充實,需要更有力的標志性、關鍵性、綜合性的黨建理論、話語支撐。理論創新的根本取決於實踐需要。立足於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始終從中國實際出發推進話語創新,才能有效提升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增強執政本領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以話語創新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構建。理論唯有常新,才能常青。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創造,我們黨就是在不斷創造歷史的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探索新時代“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基本問題,在黨建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在總結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積極探索構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等重要論斷都為豐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創新發展不僅考驗黨的執政能力,也推動著黨的自身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更加需要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黨的新氣象、新作為,更加需要強有力的黨建話語支撐和表達。科學總結、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融合創新,以原創性的理論與概念表述,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職責。

(作者: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鄭權)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