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張進:國企前衛 艦船鐵漢>>媒體報道

軍工廠裡的一把“亮劍”

2018年07月24日09:59    來源:華龍網

【摘要】 他走了,人們忘不了他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勁頭。正如他愛看的《亮劍》,在短暫的52年人生中,他把漫長的近30年傾注在摯愛的工作上,為了企業發展數次沖鋒。他,就是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副總經理、重慶前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總經理,剛剛被國務院國資委追授為“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的三線軍工人張進。

他走了,人們忘不了他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勁頭。正如他愛看的《亮劍》,在短暫的52年人生中,他把漫長的近30年傾注在摯愛的工作上,為了企業發展數次沖鋒。他,就是重慶船舶工業公司副總經理、重慶前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執行董事、總經理,剛剛被國務院國資委追授為“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的三線軍工人張進。

張進身邊的人說,他是了解自己身體狀況的。但他太忙了,忙得沒有時間生病,就像他曾經說的:“倒也要倒在沖鋒的路上。”

肯干:軍工廠來了個年輕人 成天愛往車間裡鑽

張進的辦公室門前,再也沒有人排著隊等候他處理事務了。

房間裡空蕩蕩的,只是牆上還挂著幾年前他趁著假期到西藏拍攝的照片。有一幅是他站在珠峰大本營拍攝的珠穆朗瑪峰,山頂有厚厚的積雪,但依稀能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陽光。

同事孫君曉還記得張進曾指著照片說:“這如同我們前衛,雖然現在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距離奮斗目標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機遇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

在近30年的軍工生涯中,張進又是如何抓住這些機遇的呢?

1987年,從鎮江船舶學院畢業的張進被分配到前衛儀表廠。那時的前衛廠和多數三線企業一樣,軍工任務不足,企業連續虧損,張進也是廠裡第一個學管理的大學生。

“他經常往一線車間跑,不像有的大學生喜歡坐辦公室。從原材料、模具到生產工藝的全過程,他熟悉得很快。”張進入廠時的師傅楊國才打心眼兒裡喜歡這個勤快的徒弟,“那時一起來的26個大學生,陸陸續續走了23個。沒想到,張進留下來了。”

廠子在一個狹窄的山溝裡,破舊的廠房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坡上。裝配在山下,電鍍在山上,產品轉運經常靠人背上背下,為了搶工期趕進度,常常需要摸黑背產品。

有一年7月的晚上,天空下起了小雨,為保証軍品能在第二天發往部隊,時任生產科副科長的張進值守在電鍍車間。

深夜,車間裡燈火通明,百余套零件電鍍合格后需轉運至總裝車間。

“趕快通知內專車過來。”有人提議。

張進連連擺手,“裝配車間還有20多個工人正等著這批零件裝配產品,駕駛員住那麼遠,我來解決。”

話音未落,他背起80多斤重的零件沖了出去,一腳深一腳淺地消失在雨夜裡。

當他大汗淋漓把零件背到了工作台,卻一頭昏倒在地。

凌晨4點,他醒來后聲音急促地問:“產品裝配順利嗎?”

“你放心,正在進行交驗,不耽誤發往部隊。”

他這才緩了口氣,微微點了點頭。

敢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他眼裡卻是個機遇

2004年,前衛廠發展的重擔落在了張進肩上,上任廠長那年他39歲。廠裡正面臨企業發展的瓶頸,產品結構單一,經濟總量一直在1億多元徘徊,剛剛解決職工的溫飽問題。

當時,一筆超過廠裡能力3倍的軍品訂單擺在眼前。是放棄求穩,還是險中求勝?張進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

“他讓我寫一個匯報材料,我寫出來后,他給我全部改了。”時任生產處處長的王晨宇還記得當時自己寫的題目是《努力完成“501”專項工程任務》,張進則改成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堅決完成“501”專項工程任務》。

有一天,張進打來電話,語速很快:“我現在就在配套廠裡,數一下這裡有多少個毛胚,就可以確定一年有多大的產能。要根據配套廠的能力,制定我們三年的生產滾動計劃,編制我們的生產網絡節點圖。”

“那時我才知道,當我們還在糾結接不接受任務時,他就已經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王晨宇回憶。

那時,張進和同事們跑遍了物資採購和外協單位,腳印遍布軍品生產車間的每一個崗位,了解甚至細致到每一個零件的進度。

由於數量大大超過了廠裡年生產能力,上級機關遲遲下不了決心。張進急了,站在3樓的辦公室,他拍著胸脯,指向窗外,斬釘截鐵地說:“如果完不成任務,我就從這裡跳下去。”

一項一項工作在張進的組織協調下,有序開展。最終,他們用兩年半的時間,提前半年完成了專項任務,被上級機關譽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前衛鐵軍”。

產品交付后,張進疲憊地癱坐在地上。師傅楊國才勸他回家休息,他馬上跳了起來,笑著說:“又要重新開始嘍。”

當時工廠新區正在建設,項目也正在推進。

愛拼:冒險收購困難民企 4年賺回一家優質企業

帶領一個傳統的軍工企業調整轉型,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但張進總說:“一旦亮劍,絕不退縮。”靠著這樣的亮劍精神,他將一個產品單一的儀表企業發展成為今天的企業集團,營業收入從2003年的1.4億元增至2015年的17.8億元。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一個偶然的機會張進了解到重慶一家生產水表的民企由於資金鏈斷裂打算出售。張進感覺到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經過調研分析,反復論証核算,在干部大會上,他果斷提出收購這家民企的議案。

“國企收購民企,搞不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一旦接手,會不會成了拖累企業的燙手山芋?”當時集團公司內並沒有這樣的先例,有班子成員表示擔心。

張進卻是志在必得,他說,這家企業除了資金問題,還有管理不善造成的質量問題,而管理和質量正是我們的優勢,“干任何事風險和收益都是共存的,一定要化危為機,所有的責任我來扛。”

事實証明,敢於吃第一隻螃蟹的張進,通過這次收購使前衛廠成功進入到水務計量領域。

“當年花2300萬元收購60%的股份,到2012年通過分紅已經收回全部投資,還賺了3萬多平方米的廠房、設備和50多畝土地。相當於4年淨賺了一個優質產業和優質企業,達到了低成本擴展的目的。”回首過去,前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四光對張進獨到的市場眼光佩服不已。

“張總的這些傳奇,都是靠時間積累下來的。每天晚上10點多才離開辦公室,周末也不休息,回到家忙到凌晨兩三點都是常事。”同事孫君曉說。

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剛進廠時皮膚黝黑,身體結實的張進越發消瘦了,身高1米74的個頭,110斤重,腰圍還不到2尺。

每當妻子和師傅楊國才提醒他歇一歇,他總是那句:“還有好多事,停不下來了。”

遺憾:去世前還在操心工作 他卻沒有等到項目成功

鐵人病倒了,在他摯愛的工作崗位上。

去年11月的清晨,已經反復咳嗽多日的張進在去上班的車上突然大汗淋漓。

“他讓我在樓下等一會兒,說感覺人不對。我提議送他回家,他卻連忙擺手。”小車班師傅冼偉回憶。可這“一會兒”就是幾個鐘頭,等到張進把手裡的事忙完,已是下午2點,他這才被送到附近的醫院。

當天檢查后被要求住院,幾天后被確診為肺癌晚期。

消息不脛而走,許多職工都希望到醫院去探望,但被張進婉拒了,“大家都不要來看我,在崗職工干好工作就是對我最大的關心,退休職工年齡大,我抽時間回來看大家。”

今年1月,正好是公司50周年座談會,大家都沒想到,正在接受化療的張進真的回來了。

穿著工作服的張進大步流星地走進會場,臉色不好但仍是滿臉笑意。

“不要牽挂我,我比你們還小些。”他挨個兒跟許久不見的退休老同志握手,還告訴大家,他會積極治療,一定戰勝病魔,早點回來上班。

那段時間張進總問:“醫生,我還能活多久?”因為公司第一次爭取到的作為總設計師、總裝配、總承包單位的某個項目研制任務還在進行,他在病床上還要協調處理相關事宜,他怕來不及。

可誰也沒想到,他這麼快就走了。

今年6月26日,張進因病去世,年僅52歲。

不少同事還記得追悼會上,張進妻子滿懷悲慟地講出臨終前他說的三個遺憾:一是再也不能回到自己心愛的工作崗位,沒有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二是沒有好好陪伴父母、親人﹔三是沒有孩子,沒給妻子一個完整的家。

不久后,那個張進在去世前兩天還在關心的項目成功召開定型會,上級領導和相關單位與項目組的科研人員拍了一張合影。大家都說,這是一張有缺憾的合影,因為在這張大照片裡,唯獨少了總指揮張進的身影。

(中船重工供稿)

(責編:高巍、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