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6日15:32 來源:青海日報
工作中的普華。記者 張浩 攝
普華,他的名字,是這樣引起我們注意的。
今年六月初,由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委宣傳部組織的“甘德縣典型事跡巡回宣講團”剛剛成立,正在整理典型人物故事。辦公桌上擺放著很多故事手稿,其中一份這樣寫道:“他,擔任村干部二十二載,奮發有為,令青珍面貌大變樣﹔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三十三載,無私奉獻,群眾生活翻新篇﹔他,迄今的63載人生,勤勤懇懇,書寫了無悔人生。他,就是青珍鄉青珍村黨支部書記普華……”
這就是看到普華名字的第一眼,干巴巴的文字,顯得非常一般。但之后,這個名字在不同場合、從很多人嘴裡,多次灌入我們的耳朵。好奇,牽動著我們第一次踏入了青珍村。
行進至海拔4200米,走進青珍村,伴著頭暈、惡心、胸悶等“不良反應”,見到了人們口中的普華。大個子,皮膚黝黑,眼睛有神,穿著羽絨服,又厚又黑的雙手與他那潔白的指甲蓋形成了鮮明對比。與普華厚實有力的手掌握在一起,有禮貌地問候,讓人感覺十分親切。
與普華的交談是在一間牆上挂滿榮譽、桌上鋪滿文件的房間裡進行的。環視這間房子,全國文明村鎮、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省級黨建工作示范村……看著這些榮譽,再看如今的青珍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扶貧易地搬遷房、現代化的合作社農機機械庫和飼草棚、時尚化的文化服務中心映入眼帘,家家有資產、戶戶有股份、人人有就業、年年有分紅……這些都顯得很“般配”。
而在多年前,這個地處青海牧區偏僻的青珍村,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災害性天氣頻發,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牧民們世世代代過著靠天養畜的生活。
如何“逆襲”,在眾多村民口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普華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在,我們這個大家庭就能不斷富裕和發展。
“群眾有困難,會著急、哭泣,可是困難不會自己輕易走掉,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解決困難”
從親眼見到普華,到與他一起走村入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再苦再難,也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
多年前,初任村支書的普華,越發覺得重任在肩。“組織上信任我、群眾們期待我,我不干好能行嗎?”意氣風發的普華決定沉下身子、擼起袖子、干出樣子。在2001年前,青珍村還沒有一條像樣的村級公路,村民們去一趟鄉政府駐地要花2個多小時,一到雨雪天氣,泥濘的道路成了村民最頭疼的事情。
記得那時一位村民得了急性闌尾炎,當天雨雪交加,天氣相當惡劣,普華當即帶上幾個人將他送往鄉衛生院,十幾公裡的路愣是走了整整兩個小時,病人疼的不住嚎叫,一路上普華的心情異常沉重。
這件事堅定了他修路的決心,定要為全村人修出一條民心路、致富路、平安路。
在普華的多方求助和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資金匱乏,技術落后的情況下,普華和全村干部群眾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肩挑、人抬、繩拉、手推……硬生生開出了一條60多公裡,通向山外的康庄大道。
此后,國家實施了高規格的村村通公路項目,那些日子,他幾乎天天駐扎在工地,幫助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一年后,青珍貢麻和科什溝裡的柏油路竣工通車,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群眾出行的老大難問題。
2006年,青珍村200余戶牧民群眾中有180多戶尚未通電,普華多次跑到電力部門陳述理由,把村民的困擾匯報給電力部門領導,帶著他們在村民家中同吃同住同勞動,贏得了他們的體諒和支持。2007年電網延伸項目終於落戶青珍村,全村93%的牧戶用上了電。
……
一件件難題被普華和村民們一起解決了,在村民們的講述中,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他們最難忘記的,也正是這一個個細節,奠定了黨員普華,得到村民信任的基礎。
“在牧區,相互幫襯的那種心貼心、零距離是難能可貴的財富,互相攙扶一把,錢沒了可以再賺,人沒有就啥都沒了”
解決村裡大伙的事情,普華贏得了信任,而多年來與群眾心貼心的交往,則顯示出普華的真情流露。
在2014年,牧民措吉的女兒才才不幸患上腦結核,她為了給女兒看病,花光了所有積蓄,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眼看著年輕美麗的生命即將走向終結,一家人幾近絕望。
得知此事,普華急忙前往才才家進行探望,看到垂垂已極而又渴求生機的那雙眼神,普華那顆善良的心深深被觸動。
目睹才才的現況,普華的心情十分凝重,一股使命感涌上心頭……
他毫不猶豫從自家拿出了2萬元。
可是當時普華的家境並不富裕,面對家人的不解,他說,“錢沒了咱們還可以再掙,但是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健健康康地活下去……”,經過和家裡人的反復溝通,普華最終拿出2萬元救助才才。
可錢還是不夠,才才有一次發生暈厥,使普華再一次感到,才才腦結核的手術治療刻不容緩。
情況緊急,普華又連續幾天動員措吉家的親戚朋友和村民湊了4萬多元的救命錢,連夜驅車將患者送到省城進行救治。
剛開始,一些病友還以為普華是才才的至親,得知實情后,大伙都覺得挺訝異:“這位書記太好了,真的很難得!”
后來,才才已經徹底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年輕的生命得以延續。
說起普華,措吉總是泣不成聲,“當時沒有阿吾普華,我們真不知該怎麼辦,她是我們一家的救命恩人”。
普華的愛心,溫暖著措吉一家人,而這樣的實例實在是太多了。2016年青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柔措的丈夫因病去世,2017年柔措的長子也不幸去世,兩位親人相繼離世,使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再遭重擊,一家人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此刻又是普華,動員全村人捐款共同幫助柔措,並安排專人對其進行定期安撫,讓這一家人逐漸走出絕望的泥潭,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普華用實際行動傳遞著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普華與村民的心貼心,成為了這個大家庭最牢靠的根基。
“我是一名基層黨員,人民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的大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任何情況下,都要先顧群眾的利益”
2011年冬天,青珍鄉境內發生了大雪災,青珍村是受災最為嚴重的村子之一。
普華立即組織村上的黨員干部,清理道路的積雪,以確保群眾的出行安全。大伙正你一鍬我一鏟地干著,人群中傳出一個聲音:“大家認真點,這個路口坑坑窪窪,不清除干淨非常危險。”
隻見普華拿著鐵鍬,這兒敲敲,那兒挖挖,認真地清理著積雪。不一會兒功夫,就清出了一條約一米寬的小道。
自災情發生后,普華一直舍小家,顧大家,他全然不顧自家遭受的損失,無償用自家的車輛幫助受災嚴重的牧民運送顆粒飼料和青干草。
大雪封山后,山溝深處的一些牧戶與外界失去聯系,得不到及時救助,普華就帶領村干部通過人扛、肩挑、牛馱的方式將生活必須品和藥品及時送到受災群眾手中。
由於勞累過度,普華在一次救助過程中突然暈倒在雪地裡,等稍微恢復過來了點,他又干了起來,大家勸他趕緊回去休息一會,他說:“我是鄉親們選出來的干部,鄉親們最困難的時候我卻躺在家裡,那算啥呀?我必須到他們中間去!”看著普華的背影,有的群眾已經熱淚盈眶。
青珍村彭措等四社牧戶家住青珍哇麻溝腦,距鄉政府所在地26公裡,在強降雪天氣的影響下,通往這四戶群眾家惟一的道路被大雪給封堵,進出十分困難。
面對刻不容緩的災情,普華及時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自建,清理路面積雪,保証了四戶牧民群眾家的救災物資及時送達,降低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在救災中,他組織村裡的黨員干部,分片負責,認真調查,採集信息,逐級上報,給鄉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普華給雪災注入了愛,傾注了情,帶領群眾一起與雪斗,與冰斗,最終戰勝了困難。
普華又動員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使畜牧業生產和生活迅速恢復正常,青珍村當年畜牧業生產和牧民收入不但沒有因為雪災而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不教會鄉親們掙錢的門路,村裡人還得受窮。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青珍村不能有一戶掉隊”
多年來走帳入戶,普華對全村5個小隊的每戶具體情況都了如指掌,誰家缺吃、誰家缺穿,他都記在心上。普華說:“光記在心上可沒有用,脫貧致富才是硬道理,不教會鄉親們掙錢的門路,村裡人還得受窮。”
清晨的迷霧還沒有散去,普華就早早地來到了牧民家中,他趕在牧戶出門放牧之前就完成了對牦牛佩戴耳標的工作,為牲畜界定身份,又同青珍村聯點領導、駐村干部一起對所有牦牛進行拍照、耳標編號登記、飼養人員錄入……
2015年,青珍鄉生態畜牧業工作正式啟動,青珍村產業化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也被州、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普華以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抓手,努力實現本村的脫貧計劃。多次組織召開群眾大會,向牧民詳細介紹了生態畜牧業的運行機制、入股方式、管理模式、經濟效益等情況。
又逐戶奔走,動員牧民群眾入股,看著自己手中本子上入股牧民群眾的名字越來越多,普華的干勁越發足了起來,他知道這是群眾對他的信任。
永尕是村裡的貧困戶,想發展牛羊養殖可缺少資金。普華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和支部其他成員商量后決定把村裡的集體羊承包給永尕在內的8戶貧困家庭,通過承包羊群“輸血”,讓這些困難群眾有了“造血”的基礎。
發展生態畜牧業是個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普華卻樂在其中,因為他明白,牧業增效、牧民增收,讓牧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個基層黨員干部的神聖職責。
這幾年來,在村支書普華的帶領下,黨支部為大家辦了很多好事實事:2015年新修建了36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及2000平方米的院子,2016年新修建了147套畜用暖棚和儲草棚、扶貧易地搬遷房39套、合作社66.67公頃的飼草種植,新修建合作社農機機械庫和儲草棚,2017年修建了價值115萬元的兩座蔬菜大棚、修了村級標准化公路16公裡,飼草種植100公頃……短短幾年,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
在普華的帶領下,2017年底合作社120戶412人按股份制分紅75萬元,戶均受益6250元,人均收益1820元。一連串的數據記錄的不僅是青珍村日新月異的發展,也折射出在普華的帶領下,村黨支部為全村的脫貧攻堅做出的巨大貢獻。
結束採訪,回望青珍村,原來普華就是青珍村的“鐵脊梁”,在青珍村這個大家庭裡,家裡人也都知道,他就是那根“梁”。(記者 張浩 通訊員 任國忠 包安太 青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