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2日14:35 來源:浙江日報
這兩天,為防御台風“瑪莉亞”,溫州10多萬名黨員干部奮戰一線,防暴雨災害、防大風大浪、防地質災害、防人員回流、防城鎮洪澇……他們連續作戰,為群眾筑起“防護牆”。記者從溫州市防汛指揮部了解到,截至7月11日17時,全市各地累計轉移27.1萬人。
黨員干部沖鋒在前
台風“瑪莉亞”登陸,雨量變大,風力變大,每一個警報都是動員令。“你們怎麼折回來了?快點回去,這裡還不安全!”7月11日中午,風雨小了些,在文成縣玉壺鎮朱雅社區雅龍村,村干部蔡明鬆巡查中發現有轉移的村民悄悄“回巢”,一下子急了,連忙上前勸離。原來是有村民不放心飼養的禽畜,偷偷跑回來。蔡明鬆當場帶著村干部幫忙喂養禽畜,並讓村民安心轉移。為了確保村民安全,蔡明鬆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回家了。
在距離台風登陸點最近的蒼南縣,各級基層黨組織組建了2253個黨員小分隊和黨員先鋒突擊隊,分別蹲守水庫區域、低窪地帶、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地。馬站鎮大門洋村黨支部書記殷彬貴拿出自制手繪作戰圖,為每個支部成員劃定片區,部署48小時挨家挨戶輪番巡查。
7時許,在雨情較重、逢台易澇的平陽縣,懷溪鎮曹門村駐村干部徐懷雪冒雨巡查安全隱患。在昆陽鎮練川社區周貴垟村,村黨支部書記黃權弟發現93歲的老人廖玉鬆臥病在老屋裡。為了妥善安置老人,黃權弟立馬叫來救護車,將老人送至醫院醫護,並墊付了2000元,叮囑其女兒台風期間在醫院安心照看老人。
在鰲江鎮的避災安置點中,這幾天,處處可以看到身著制服的巡防隊員。此次台風“瑪莉亞”來襲,鰲江鎮共轉移了16011人,分別就近安置在48個避災安置點。同時,該鎮巡防隊員被分派到各個避災安置點,維護秩序,隨時掌握動態。
愛心餐送到安置點
溫州各方力量迅速集結。交通、電力、通訊、市政等30多支搶險組與1845名駐溫部隊和武警官兵分赴各地。溫州全市1.8萬名志願者活躍在防台防汛一線,一幕幕暖心的故事也不斷上演。
“吃包子咯……”在泰順南浦溪鎮避災安置點,300多名轉移人員樂享熱心人吳恆取送來的免費愛心餐。吳家經營包子鋪30年,很受村民關照,眼看台風肆虐,想要為大家出點力。這樣的溫馨畫面不斷涌現:在平陽萬全機械園區,煒岡印刷機械公司騰出辦公樓安置附近1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在甌海區新橋街道,志願者為了讓轉移群眾安心,籌備了一個又一個節目……
文化禮堂成避風港
7月10日晚,樂清文化禮堂在風雨中成為百姓溫馨的港灣。79個硬件條件較好的文化禮堂都已開辟相關區域,用於群眾應急轉移出來的臨時避災安置點。截至11日9時,樂清各文化禮堂已妥善安置轉移人員5000多人次。
“世界杯,看得真過癮!”11日凌晨,南岳鎮后塘文化禮堂不時傳出陣陣歡呼聲。作為避災安置點,工作人員在該文化禮堂內支起大屏幕,播放世界杯直播。據該文化禮堂總干事倪海英介紹,當晚轉移到這裡的群眾共有80多人,很多是來自企業一線的員工。為讓轉移群眾安心住下來,村裡志願者自發搬來設備。
同樣熱鬧的,還有虹橋鎮大烏石、鹽盆街道山根等文化禮堂。當晚,鹽盆街道山根村十余名群眾轉移到文化禮堂,該村干事等人組織群眾參觀禮堂特色展館——工匠館,並開展政策宣講活動。(記者 尤建明 王艷瓊 陸遙 李知政 見習記者 邵晨嬋 通訊員 黃劍萍 陳祥磊 孔麗琴 谷亨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