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精神薪火相傳  恰因初心如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離退休干部局開展重溫入黨志願書主題黨日活動紀實

2018年07月11日10:2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精神薪火相傳 恰因初心如磐

圖為離退休黨員們在聆聽發言。曹溢 攝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方得始終。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之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離退休干部局組織開展了“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書”主題黨日活動。在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初期入黨的6名離退休黨員代表和2名在職黨員代表,與大家一起重溫入黨志願書,展開了一次穿越歷史的初心回望。

1 當年,他們懷著一腔赤誠,下定決心跟黨走

“我高興得一晚上都沒睡著!”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小禮堂,回憶起18歲入黨的那一刻,已經有69年黨齡的康庄依舊心潮澎湃。

康庄,今年88歲,離休前任中央紀委原二室副局員。老人出生於山西呂梁的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地下黨員。13歲時,康庄當上了呂梁地區康家源村兒童團團長,他第一次向黨組織表達了入黨志願。但由於年齡太小,沒有被組織批准。

“共產黨是為我們窮人辦事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一切。”信念的種子一旦萌芽,就有了頂起巨石的力量。殘酷的戰爭,磨礪了康庄的黨性,也讓他對黨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信念非常堅定,就是不怕犧牲,跟著黨走!”16歲那年,康庄再次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並成為青年入黨積極分子。

時局動蕩的年代,先后2次申請入黨,一名熱血青年滿懷為民情懷,帶著信任與期待下定決心“一輩子跟黨走”。這份朴素而真摯的情感,讓在場每一名黨員干部為之動容。

“我入黨絕不是為了個人,我是為了黨,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全人類的自由。”在62年前提交的入黨志願書中,中央紀委原兩案辦副主任安治邦說,“我要作為一滴血補充到黨的隊伍裡。”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那一年,安老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許下諾言:“聽黨的話”“黨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自覺地按照黨的要求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自覺地接受黨組織的考驗。”黨日活動中,離退休干部局副局長諶奇代表在職黨員,宣讀了本人入黨志願書。上世紀90年代,他身患慢性膽囊炎仍堅持工作,使學校的工作逐步有了起色。

“牢記軍人使命,努力工作、多做貢獻,在黨和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2008年,還是軍人的離退休干部局干部李娜,在入黨志願書中發出鏗鏘誓言。

精神薪火相傳,恰因初心如磐。不論是抗日戰爭時期決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承諾“當人民的服務員”,抑或是改革開放初期立志“把青春獻給黨,獻給壯麗的革命事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用行動在史冊上寫下雄壯的宣言: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2 今天,他們翻開入黨志願書,共同追憶入黨初心

“剛開始,對共產黨一點也不了解,腦子一熱還和同學搞了個小集團﹔后來,決定到解放區找出路﹔上軍大后怕苦不願干步兵,現在這些思想已經克服了。”面對黨旗,中央紀委原一室副主任平原,大聲朗讀了本人的入黨志願書,用親身經歷生動再現了入黨過程中思想的轉變,字字懇切,句句實在。

“共產黨員就要實事求是,對組織坦誠,不遮遮掩掩。”平老言辭不多,但一言一行中透露著坦蕩率真。

1982年,平原調入中央紀委,負責案件調查工作。有一次,他收到一封舉報信,反映他熟悉的某位領導存在官僚主義傾向。“我忐忑地找到這位領導說明情況。結果,他指示我,該怎麼查就怎麼查。”事后查明,舉報信歪曲事實,顛倒黑白。而這位領導的坦然,給平原留下了深刻印象:“共產黨員就是不一樣!”

不靠表態,靠表率﹔不靠語言,靠行動。對共產黨員來說,講話做事堅持原則、公私分明,出於公心、不謀私利,既是要求,更是考驗。

“重要的是思想路線端正,與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就有了可靠的思想基礎。”在總結1985年整黨的主要收獲時,中央紀委原六室副主任王萬裡這樣寫道。1944年7月,年僅16歲的王萬裡參加革命工作,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出於保密的考慮,王老的入黨志願書在履行完入黨手續后就被銷毀了。但堅定政治立場、堅守黨性原則,始終是王老一生秉持的理想信念。

“(貪污)幾塊錢也不行。”對待腐敗,有著69年黨齡的中央紀委原五室副局員吳瑞廷依然態度鮮明。在聆聽了黨員代表的發言后,他告訴記者,紀檢監察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擔負著特殊歷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責任,必須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組織入黨一生一次,精神入黨一生一世。從“工作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到“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再到“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在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中,老黨員們始終牢記對黨的承諾,堅定入黨的初衷,堅守黨旗下的誓言,把忠誠融化在血液裡,凝聚在靈魂中,落實在行動上,書寫了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優異答卷。

因為,對他們而言,寫下入黨志願書,就意味著一個承諾、一顆初心、一生信仰。

3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

“入黨后,黨支部書記送了我一個筆記本,扉頁上寫著:記住不要向黨伸手。”60多年前,不到20歲的安治邦並不完全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明白:一個黨員不能認為自己為黨做了一些工作,就跟黨講條件,甚至伸手向黨要名、要利。

調入中央紀委工作后,有老同學找他安排子女工作,也有同事托他解決職務問題,甚至退休后還有人請他“開后門”……“不管對方理不理解,凡向黨組織伸手的事我不能干,這是底線!”永遠記住黨支部書記的囑托,安老用行動宣誓:共產黨員隻有自身過硬,才能挑得起擔子、扛得起使命。

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因為初心是基因、是血脈、是根本。隻有一以貫之地堅持這個“本”,紅色基因才能不斷延續,我們黨才能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

“革命道路是艱難的、曲折的,要實現美好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是需要我們英勇戰斗的。”38年前,改革開放大潮初起,還在北京大學讀書的中央紀委原六室主任劉森在入黨志願書中正心明志。

歲月荏苒,世事變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親歷者、見証者,作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者、參與者,老黨員如何發揮獨特優勢和突出作用?

“活到老,學到老,革命到老,改造到老!”共和國的同齡人、中央巡視辦原正局員房學善,在參加主題黨日活動時說。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雖然離開了紀檢監察工作一線,但不少老同志依然關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繼續為紀檢監察事業發揮著余熱。有的老同志將自己參與行政監察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經驗整理出來,提供給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的老干部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教育影響青年干部,把傳承紅色基因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還有的老黨員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關心公益事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輝煌。

回首既往,我們感奮不已﹔展望前程,我們充滿信心。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意蘊深長,“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記者 曹溢)

(責編:宋晨、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