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4日10:3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在山東考察時,專程來到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對這個村以黨建為統領,強化班子建設、推動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匯聚人才資源、建設文明村風家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做法進行考察。
在三澗溪村,筆直的馬路寬闊整潔,嶄新的樓房整齊氣派,創業、金融、醫療衛生等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然而,過去的三澗溪村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垃圾成堆、污水橫流,沒有一條硬化路,村民住房破舊,六年換了六任村黨支部書記……
是什麼讓這個村子短時間內由亂到治,從“神仙也治不了的三澗溪”,變成鄉村振興樣板村?近日,記者來到該村一探究竟。
抓班子建設,黨組織威信樹起來
——“隻要黨組織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見到三澗溪村黨總支書記高淑貞時,她正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開展優秀共產黨員評選等活動而忙碌著。“我最大的體會是,鄉村的發展,關鍵在於14年來我們抓住黨建不放鬆。隻要黨組織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面對記者的提問,高淑貞開門見山地說。
“三個自然村,各村有各情。當時村裡召開黨員大會,事前挨家挨戶通知,最后到場的也就剛剛過半。”2004年6月,受組織委派,高淑貞到三澗溪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那時的三澗溪村,黨組織的“存在感”很弱,就連開黨員大會都召集不齊人。
高淑貞決定先召集“兩委”班子成員開會,一班人你一言我一語,分析面臨的難題:
“‘黨員不黨員,差別兩毛錢’成了一些群眾的口頭禪。”
“得先樹立黨組織的威信。”
“村裡亂與窮的根子,就是班子散、人心亂。要治好村子,首先得抓好班子!”
思路理清了,關鍵在落實。村“兩委”從按時交納黨費抓起,從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抓起,扎實開展“黨旗飄飄映四鄰,四鄰聯動黨放心”和“亮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等主題活動,在每戶黨員家門上挂上標牌、亮出身份。每月15日晚上的主題黨日活動雷打不動,老黨員講歷史和經驗、中青年黨員講新知識新技能、外出回鄉黨員講見聞和信息。
2015年5月,三澗溪村成立了黨總支,黨建工作更加規范有序。記者注意到,在村黨員活動室有一塊展板,全村每個黨員的名字都標注在展板上,名字上面印一面黨旗,提醒每名黨員要時刻發揮好示范作用。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東剛說:“哪個黨員工作不出力、不帶好頭,我們就讓群眾來監督。”
在村黨總支帶領下,村裡建設了為民服務室,安排村干部值班接聽熱線電話。村裡修路和鋪設自來水管道,村“兩委”成員帶頭籌集資金。為保証工程質量,有的村干部天天頂著烈日在現場,嗓子發炎說不出話,就用紙和筆來交流。
一條條民心路修好了,一座座連心橋架好了,一股股甘甜的自來水流進了群眾心間。14年來,在聯系服務群眾過程中,三澗溪村基層戰斗堡壘穩固了,黨組織的威信樹起來了,班子硬了、強了,村子富了、美了,村民也有了“主心骨”。
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生活美起來
——“干部群眾有干頭,老百姓有盼頭,很快就能嘗到甜頭”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群眾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黨員干部就帶頭抓什麼、辦什麼。”在高淑貞看來,實現鄉村振興,就要發揮黨員干部帶動作用,艱苦奮斗,發展實業。
考慮到三澗溪村地處章丘區城郊這一實際,村“兩委”經過反復調研討論,決定做好“土地”這篇文章。村裡流轉土地4000余畝,建成現代農業基地和集約型工業園區,並引進企業72家,為全村80%的青壯年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幾年間,村裡相繼建起了農業生態示范園、農事體驗園、採摘觀光園和生態養殖示范區。2017年,三澗溪村集體收入260余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6萬元。
“你們就是那對創業的小夫妻,你們做的是什麼呢?”
“我們是養黑豬的,做的是生態農業。”
“非常好!”習近平總書記說。
這對被總書記“點贊”的“創業小夫妻”正是濟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的創辦者王元虎和妻子。談到創業初期的情形,王元虎感觸最多的還是村黨組織對他的鼓勵和扶持:“我創業時的50萬元啟動資金,就是村‘兩委’一班人幫我籌集的。”
自己富了不算富。作為一名黨員,王元虎不忘將黨組織對他的幫扶傳遞下去。他成立生態養豬專業合作社,帶動社員養豬致富﹔承包一片山地作為生態養殖扶貧基地,為貧困村民提供工作崗位﹔利用網絡扶貧平台,為村裡銷售農副產品,幫助20多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的三澗溪村是小鍛打、小煤礦、小石灰窯、小焦寶石礦等“四小”產業的天下,村子周邊煙囪林立、石料遍地,一年到頭天都灰蒙蒙的。對此,村“兩委”下定決心:“四小”企業效益再好,也要徹底關停,把綠水青山還給村民。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做工作,黨員干部帶頭關停、拆除,“四小”企業最終被徹底拆除。
“干部群眾有干頭,老百姓有盼頭,很快就能嘗到甜頭。”高淑貞說。如今的三澗溪村,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村頭的一排排樹木綠蔭濃密,村內的一片片綠化帶中,紅花綠樹交相輝映。用村民李其柱的話說,“就像住在一座公園裡”。
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好氛圍濃起來
——“干部帶頭移風易俗,村裡風氣自然就轉變過來了,也為村民減輕了負擔”
趙永發是三澗溪村紅白理事會成員,他清楚地記得,總書記對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特別關注,考察時特別問他:“移風易俗難不難?”
“一開始挺難。”趙永發坦言,村裡以前大操大辦的歪風確實較為嚴重,后來村裡制定村規民約,村干部帶頭移風易俗,剎住了大操大辦紅白喜事這個歪風。
“許多貧困戶致貧、返貧就是因為大操大辦紅白喜事。”高淑貞坦言,對於移風易俗,很多人有面子上過不去的思想,為此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作出示范。“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干部帶頭移風易俗,村裡風氣自然就轉變過來了,也為村民減輕了負擔。”
三澗溪村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抓住黨員家庭這個細胞,帶動群眾家風向上、向善、向好。組織村裡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退伍軍人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五老”調解會,許多矛盾迎刃而解。組織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村裡的大小事務、收支賬目,假若村務監督委員會通不過,直接一票否決。
除了整治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三澗溪村還注重狠剎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村務決策推行“五步議事法”,凡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嚴格按照“黨員群眾建議—支部提議—‘兩委’商議—上級黨委政府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五個步驟來操作。
經濟富起來,文化也要跟上。三澗溪村建起小康電子書屋,成立庄戶劇團、秧歌隊、戲曲藝術隊、籃球隊等多支文體隊伍,開展“平安家庭”創建和“五好家庭”評選等活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讓好家風蔚然成風。“現在,我們村不見薄養厚葬、不見大操大辦、不見奢侈浪費、不見互相攀比、不見賭毒黑惡。”三澗溪村的村民自豪地給自己“點贊”。
“下一步,村黨總支將繼續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為統領,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政策,將農村能用上的政策全部用足、用好,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談及未來的發展,三澗溪村“兩委”一班人充滿信心。(記者 張曉明 通訊員 李中隊 馬汝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