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生態環境功能材料的探路者——記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梁金生

2018年07月02日15:12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生態環境功能材料的探路者

有人說,他是了不起的學者。潛心科研30余載,他率領團隊系統研究了非金屬礦物材料節能環保功能化理論、應用技術與標准化技術,是我國生態環境功能材料研究開發的領軍者。

也有人說,他是普通的大學教師。三尺講台上誨人不倦,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目送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學術天地、社會舞台,成為行業精英、國家棟梁。

然而,不管身份如何,他概括自己隻用了“黨員”二字,“科技攻關、教書育人,職責雖異,但服務國家發展的初心不改、使命不變。”

他,就是河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梁金生。

敢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1987年,剛剛考入河北工學院(現“河北工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梁金生,再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次年,他終於如願站在黨旗前,發出錚錚誓言:“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什麼要入黨?”梁金生這樣問過自己。

回想初衷,他將原因歸結為家庭的熏陶。打小在遵化老家長大,他常聽二爺爺和二奶奶提起身邊那些不畏槍林彈雨的“黨員同志”。留存在記憶深處的是,黨員意味著奉獻和犧牲,釋放著榜樣力量,每個積極向上的年輕人都渴望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梁金生思考著,和平年代的共產黨員又該有怎樣的擔當與作為?“是黨員就要勇做先鋒,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創先爭優,力爭用一流創新成果,詮釋對黨的科技事業的無限忠誠。”抱定了這樣的決心,他開始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學者山本良一教授提出了“生態環境材料”概念,其新穎的觀點,讓他眼前一亮。當時,國內還鮮有人去關心材料的生產、使用、廢棄全過程對生態、環保、健康等可能產生的持續影響。

“科學研究不能隻盯當下,更應著眼長遠。”在梁金生看來,“創新既要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勇做探路先鋒,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

從前人的學說中汲取精華、摒棄糟粕,經過數年孜孜研究,他漸漸形成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觀點——“生態環境功能材料”。

可別小看這多出的“功能”二字。“好比一間剛裝修完的房屋,根據‘生態環境材料’概念,我們隻能知道哪些材料是有污染的、不利健康的,並沒有解決辦法。而使用‘生態環境功能材料’,則可以有效幫助降低污染、有益健康。”梁金生說。

新理論已經開花結果。

長期以來,洗潔精污染、水資源浪費,已成為餐具清潔領域亟待克服的兩大難題。“為此,我們經過10多年研究積累,創建了日用陶瓷表面親水易潔抗菌功能化材料關鍵制備技術、先進制瓷技術、產業化生產技術、檢測評價技術、標准化技術等,隻需用水輕輕一沖,餐具即能光亮如新,省去了油漬洗刷煩惱和洗潔精帶來的污染危害,潔淨抗菌又安全。”梁金生說,去年,這項研究成果榮獲2016年度河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也算不辱黨員使命,為所在行業和領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點滴力量。”

實實在在為社會做點事

6月下旬,記者聯系採訪梁金生時,他正在承德市灤平縣考察當地的尾礦綜合利用情況。“就想實實在在為社會做點事。”在他看來,科學研究不是閉門造車,隻有立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得出的研究成果才更具生命力。

我省是鋼鐵大省、礦業大省,有的地方礦產資源採挖后,留下一些尾礦。作為堆存尾礦或其他工業廢渣的場所,尾礦庫除了影響生態環境,還常被看做具有高勢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險源,一旦潰壩,頃刻間就能蕩平附近的村庄,極易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

“過去我們談治理尾礦,更多的是從環保角度考慮問題,目的是想辦法把尾礦處理掉,比如加工成建筑材料等予以利用。”梁金生說,但這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尾礦的資源屬性,其更高的附加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怎樣才能找到開啟尾礦資源的“寶藏鑰匙”?梁金生打算從點上先試突破。

承德地區的尾礦庫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高硅鐵尾礦、低硅鐵尾礦和釩鈦鐵尾礦。從中各自選取一個尾礦庫作為試點,分析研究其成分、結構、性質等基礎信息,“掌握了這些數據,什麼樣的尾礦適合做什麼,心裡就大致有譜了。”

盡管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梁金生已經有了值得高興的發現:這些尾礦資源中,含鐵量較高的可生產具有遠紅外功能的陶瓷,既能活化水質,還能增加水中的微量元素﹔含有鈣、鎂、硅、鉀、鈉較多的尾礦資源,通過生產加工后,可用於調理土壤……

今年3月,河北省固廢資源利用與生態發展制造業創新中心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正式啟動建設。梁金生介紹,通過開發高品質標准化的工業原料,突破尾礦大規模消納瓶頸,尾礦資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將真正成為現實。

傾心盡力教書育人

直到現在,已經擔任副院長多年的梁金生,每周仍堅持給本科生上課。

“當前,高校裡的很多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許多專業也不願意在本科生教育上投入太多精力,導致學生在成長成才、創新創業等方面缺乏系統培養。”在梁金生看來,本科階段是形成良好科研習慣和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期。

為使學生更了解所學專業,梁金生給功能材料系的大一新生安排了一門入學必修課——“功能材料前沿講座”,形式雖然傳統,內容卻極為新穎。

按他的要求,能站上這個講台的都是院裡功能材料專業的學術骨干,正教授每人2次課、4個學時,副教授每人1次課、2個學時。講什麼?就講他們各自研究領域裡最新的學術和產業前沿動態,目的就是讓學生們“大開眼界”。

待到升入本科二年級,有意科學研究的學生可直接申請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實驗怎麼做、報告怎麼寫、論文怎麼發……一個課題跟下來,心中就會有了大概思路。如今,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功能材料系,一多半的本科生都有了自己的“科研經歷”。

“本科教育不應止步於解疑釋惑,其更重要的責任,是鼓勵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拓創新的能力,引導他們推開科學的大門。”梁金生說。

在他主講的“生態環境功能材料”課堂上,從學術發端到學科演進,從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到怎樣讓研究成果走進學界、業界的視野,再到最終實現落地轉化,“這樣一條線捋下來,學生未來的研究思路就會非常清晰。”

前不久,梁金生等編著的《功能材料專業教育教學實踐》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成為該領域第一部研究教育教學的著作。“本科教育是為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學的基礎,這個‘根’必須抓牢。”梁金生表示。(記者 張懷琛)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