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先鋒人物
分享到:

“扶貧就是要用真情換真心”——記貴州瓮安縣珠藏鎮羊關村“第一書記”趙正鬆

2018年06月28日11:04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扶貧就是要用真情換真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新時代貴州人肩負的光榮使命。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要求,要大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錘煉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過硬作風。各級領導干部要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層做群眾工作,組織帶領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本報今日起推出“發起總攻奪取全勝·先鋒力量”專欄,展現一批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村支書、優秀村第一書記、優秀黨員的精神風貌,用先鋒的力量,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書寫宏篇巨章。

從縣國稅局機關,主動申請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趙正鬆在瓮安縣珠藏鎮羊關村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用真情打動了百姓,用發展造福了村民,用行動贏得了稱贊。

羊關村距離瓮安縣城68.5公裡,是省級一類貧困村。2016年3月,從事稅收工作近30年的趙正鬆來到村裡開始駐村工作。

“我來到這裡,就是要用真情換真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老鄉們改變生活。”這句話,寫在趙正鬆扶貧日記的扉頁,他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內涵。

到村工作的第一天,趙正鬆就馬不停蹄地進戶走訪。走過一條泥濘難行的兩公裡長泥巴路,用了足足一個小時,他來到烤煙大戶鄧德強家。鄧德強2015年種了30畝烤煙,總產量1萬斤以上。之前的烤煙出售季節,因為連續大雨把泥路沖壞,生產出來的烤煙錯過銷售黃金時間,變色降質,單價從正常的平均28元/公斤降到22元/公斤,足足損失3萬元以上。

“要想富,先修路”,解決行路難是村裡的頭等大事。趙正鬆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開會,決定通過申報“一事一議”項目和向“娘家”縣國稅局求助的辦法,雙管齊下,硬化兩公裡泥巴路。在他的奔走協調下,向“娘家”爭取到支助資金8萬元,同時獲得“一事一議”項目支撐,最終修成了兩公裡長的水泥路。

羊關村蘭窩村民組的村民們大都分散居住在半山腰,缺乏水源,2016年夏天,持續干旱,水池干涸無水可蓄,造成了村裡人畜飲水斷流,時間達3個月。村民隻能起早摸黑從兩公裡外背水吃。趙正鬆看在眼裡,疼在心上:“解決不了村民吃水的問題,我絕不罷休。”

他首先鼓勵村民自行投工投勞,修建飲水工程。然后又從“娘家”縣國稅局獲得專項經費6.8萬元,購買了1萬米水管,同時協調水泥廠捐助10噸水泥。工程順利完工,清水流進了村民家中,徹底解決了4個村民組82戶362人飲水困難的問題。

說起趙正鬆駐村以來為村裡辦了多少實事,村民們如數家珍:

是他,採取“公司+支部+農戶+量化貧困戶”的模式,幫助80戶貧困戶參與肉兔養殖8900隻,上市后,每戶年均可增收5000余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

是他,根據羊關村的氣候特點,自掏腰包購買菜種,鼓勵和發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綠色生態蔬菜種植,戶均增加收入2000元。

展望羊關村的未來,趙正鬆勇異常堅定:“大家心心相向、抱團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羊關村會乘著脫貧攻堅戰的春風,干出更驕人的成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責編:宋晨、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