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6日09:42 來源:吉林日報
兩年前,柳河縣孤山子鎮楊大院村還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全村115戶村民中,貧困戶就有10戶。
去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913元,村集體收入超過6萬元,實現了貧困村“摘帽”。
現在的楊大院村,基礎設施完備、村容干淨整潔、廣場設施齊備、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全村每一條巷路……村集體擁有佔地20畝的6棟果蔬採摘大棚和裝機100萬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兩個產業項目。
說起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楊大院村黨支部書記於文斌。
今年49歲的於文斌種過地、跑過運輸。頭腦靈活的他靠吃苦耐勞的精神慢慢把自家的日子過得紅火起來,但他的心裡一直惦記著家鄉父老,用他的話就是:“好日子我要和鄉親們一起過。”
1998年,29歲的於文斌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他深信“事業成敗,關鍵在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想真正把村裡的各項事業辦好、群眾關心的事情做好,關鍵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要有一支帶動能力強的黨員隊伍。為此,他傾注心血,全力抓好村班子的黨員隊伍建設。
他從抓黨組織生活入手,在組織生活會上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幫助每一位黨員找出自身問題和不足。同時,通過設崗定責、義務勞動等實踐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黨員綜合素質,樹立了黨員集體榮譽感,激發了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引領脫貧致富的熱情。
2015年,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村黨支部在於文斌的帶領下,把發展脫貧產業項目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綜合考慮貧困戶勞動力實際情況,積極協調包保部門省民盟投資90萬元,發展果蔬採摘園項目,建設佔地20畝的蔬菜大棚暖棚6棟。大棚建成后出租給村民進行果蔬種植,每年收取承包金6萬元,貧困戶每戶每年可獲益3000元。
要實現整村脫貧,僅有一個項目還遠遠不夠。去年,於文斌再次向省民盟爭取,投入資金80萬元新建了一座100千瓦光伏電站,“楊大院村農業科技觀光產業園”初步形成,光伏電站並網后,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
貧困戶實現了脫貧,鞏固提升成了於文斌的重點工作。今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扶貧政策指導下,於文斌積極發動貧困戶增強“造血”功能,組織實施“2+N”產業脫貧模式:“2”是指實施貧困戶每戶種植15棵李子的庭院經濟和入股高台村十裡香糯米合作社兩個鞏固脫貧項目﹔“N”是設立的巡河員、保潔員、防火員等勞動扶貧崗,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保証貧困戶有固定收入不返貧。
“以前於書記總說要讓我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我們都不信,現在看,村裡越來越好了,將來真的可能實現。”如今,村民們都夸於文斌是大家脫貧路上的“領頭雁”。 (記者 李抑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